分享

《孟子》第57讲【滕文公章句下】4

 启明书院_元默 2022-03-09

承前启后,明德亲民

传递最纯粹的国学精华,最本真的生命力量!

主讲 | 涣朴老师


内容简要:

这一段里面主要谈到了文化的价值。

彭更问曰:“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以传食于诸侯,不以泰乎?”

孟子有个学生叫彭更。他有一天就问了孟子一个问题说:“老师,我觉得我们行事太过招摇。你看我们每次出门都10几辆车,但是咱们做得只有一些教书的事情。事情不大,却要诸侯给我们很多钱,这样我总觉得不太好。”

我们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到孟子当时的实力强大,一出门就是几十辆车、上百号人,乃至连他的学生都觉得这样是不是太招摇了。

孟子曰:“非其道,则一箪食不可受于人;如其道,则舜受尧之天下,不以为泰,子以为泰乎?”

然而孟子不觉得,孟子说:“是你格局小了,你没有看到问题的本质。君子对于不义之财,不要说什么金子银子,就是一碗水、一碗粥也不能要。但是如果是合乎道德,再多的财物我也能接受。就像尧把王位传给舜,舜接受了天下,这是合乎道的,完全可以接受。”

可能是当时诸侯王给到孟子的钱确实比较多。但是大家不要误会,认为这个钱是不是落入孟子腰包了。想一想当时跟着孟子的随从有100多号人,几十辆车,就算是今天出差,费用当然也是很大的。所以孟子首先谈的是:别人送我钱,是合乎道的,可以拿;不合乎道的,一分也不会取。取不取的衡量标准不是财物的多少,而是'合不合乎道’。

曰:“否。士无事而食,不可也。”

有的学生还是不太明白文化的价值,继续问 “读书人他没有做具体的事情,却能够有粮食吃,我觉得这个不合乎道。”

意思是你也没有下地干活,你也没有去工厂里面做生产;既不从事农也不从事工业,你也不从事商业,那么你到底做了什么事情呢?他认可农、工、商的生产价值,但是唯独不认可士的生产价值。

曰:“子不通功易事,以羡补不足,则农有余粟,女有余布;子如通之,则梓匠轮舆皆得食于子。于此有人焉,入则孝,出则悌,守先王之道,以待后之学者,而不得食于子。子何尊梓匠轮舆而轻为仁义者哉?”

孟子说:“假如不设立市场,那么农民种的粮食就会多出来,织布的人织的布也会多出来;可是一旦设立市场之后,农夫可以把多出来的粮食去与别人交换,获得需要的布、农具、瓦罐;那生产布的人也能够把他的布去换回粮食、机器;能工巧匠也可以拿自己制造的工具去换取别人的粮食、布匹,这就叫'通功易事’。

这些人都能够通过劳作而有生活的基础,他们都是有价值的。但是现在有一些人平常都把自己的行为做得很好,并且善于讲述先王之道,就等着有人过来学习,学习之后立马也能变君子,这样的人难道不应该有饭吃吗?”

所以从这里面我们就能够看出来孟子当时的学生,他们做的事情就是到处讲课。他们首先自己做到入则孝,出则悌,守先王之道,然后拿着先王之道去讲学。

然后孟子就继续讲:“你看到了那些农工商的价值,可是你却没有看到这些士的价值;你是重农工商而轻士啊。

曰:梓匠轮舆,其志将以求食也;君子之为道也,其志亦将以求食与?

彭根听了讲解之后,还是有疑问,孟子就继而问道:“好像不太对。农工商这些人的志向并不远大,他们生产出东西的目的就是为了吃口饭,咱们不一样,咱们是君子啊。他们是求实的,君子是求道的。你这样说的话,难道君子的志向也只是为了吃东西吗?”

所以这就是典型的道德绑架,你君子不生产实物,是不可以吃东西的。

曰:“子何以其志为哉?其有功于子,可食而食之矣。且子食志乎?食功乎?”

曰:“食志。”

然后孟子就说了:“君子的志向当然不是为吃食物。你不用急着去谈君子的志向是什么,我们先来谈谈价值。君子做的事情是不是对国家有价值?毋庸置疑!像现在企业做企业文化,国家讲文化自信,谈文化战略,难道这些事情都是无用功吗?如果是这样的话,学校统统关门好了,人不用讲道德好了。社会会变成什么样子?我们都能想象,肯定是一团糟。”这就是两千多年前,孟子谈的价值决定价格。

孟子话锋转了一下,说道:“你给别人粮食,是因为他有价值还是他有志向?”

彭根说:“我当然是看他的志向。就像我们给夫子您粮食、钱物,是因为你有志向,你是君子。”

曰:“有人于此,毁瓦画墁,其志将以求食也,则子食之乎?”曰:“否。”

孟子又说了一句大实话,他说:“假如有一个人非常有志向,但是却故意把你的东西都摔碎了,那你决不决定因为他的志向给他粮食吃呢?

彭根答道:“如此的话,当然不可能给啊。”

曰:“然则子非食志也,食功也。”

孟子说:“这个人虽然很有志向,但是做的事情不合时宜,那么你也不会给他粮食。那你想一想给不给粮食,到底是因为他的价值,还是他的志向?”

文章到此戛然而止,彭根没有回答,因为他前后矛盾,回答不上来。

每个人会给别人钱,都是因为别人做的东西有价值,使他得到了自己想得到的东西;并不是看别人有志向就给他钱。所以孟子在这一篇当中很深刻地揭示了人性,也揭露了文化的价值。

他首先说对文化的价值不要想得太过高尚。士农工商没有谁比谁更高尚,大家只是分工不同。但是也不要贬低谁,大家取财都是合乎道理的。然而有一些人是偏重的,要么重仁义而轻工农,要么是重工农而轻仁义。还有一些人,对讲仁义的人进行道德绑架,这些都是不对的行为。

孟子首先从一个角度说明文化人要自信,要自强,要看到自身的价值。

文化人要有价值,当然要打铁还需自身硬”。像这里面所说的“入则孝,出则悌,守先王之道,以待后之学者”。你是否做到了这种承上启下的功能,你有没有讲自己所做,做自己所讲,你有没有承接先王之道;还是只是一个卖弄口才,去获取一点钱财的人。

所以价值的轻重,还要看你是真文化人还是假文化人。假文化是没有价值的,是可耻的;真文化是能给社会带来价值的,而且是巨大的价值。

所以做一个真文化人,要看到文化的价值,是在端正士气,端正人心,是在承上启下,这是真正文化人的价值。而为了能够具备价值,人一定是要深刻的、彻底的、系统的学习、践行,否则成不了这样一个有价值的人。当你具备真文化,想为广大群众谋福祉之后,你就像孟子一样啊,有十几辆车、百十号人都是可以的,没有一点问题。别人说你也无所谓,你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从不理解的人角度来看,不要认为文化人是可有可无的。没有了文化,社会就会互相攻伐。所以不要对文化人进行道德的绑架。先各自做好自己,把士农工商有机的协调起来,社会才会越来越好,走向共和。使天下人饱食、暖衣、逸居、有教,最终能够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所以归根到底一句话,人要有价值!

附原文:

彭更问曰:“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以传食于诸侯,不以泰乎?”

孟子曰:“非其道,则一箪食不可受于人;如其道,则舜受尧之天下,不以为泰,子以为泰乎?”

曰:“否。士无事而食,不可也。”

曰:“子不通功易事,以羡补不足,则农有余粟,女有余布;子如通之,则梓匠轮舆皆得食于子。于此有人焉,入则孝,出则悌,守先王之道,以待后之学者,而不得食于子。子何尊梓匠轮舆而轻为仁义者哉?”

曰:“梓匠轮舆,其志将以求食也;君子之为道也,其志亦将以求食与?”

曰:“子何以其志为哉?其有功于子,可食而食之矣。且子食志乎?食功乎?”曰:“食志。”

曰:“有人于此,毁瓦画墁,其志将以求食也,则子食之乎?”曰:“否。”

曰:“然则子非食志也,食功也。”

涣朴老师

返朴归真 

涣若冰释

矢志知行合一

传递最纯粹的国学精华

最本真的生命力量!

主讲系列课程:

传统文化与家道建设(并实施)

儒家仁政思想与企业文化建设(并实施)

END

国学精华,欢迎分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