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前启后,明德亲民 传递最纯粹的国学精华,最本真的生命力量! 主讲 | 涣朴老师 经典原文: 孟子曰:“不行仁而得国者,有之矣;不行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 内容简要: 孟子曰:“不行仁而得国者,有之矣;不行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 这里谈到了两个概念,一个是得国,一个是得天下。我们要先来谈一谈这两个概念的区别。顾炎武先生说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天下它是普天之下,整个的人所能到达的地方。 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天下是整个世界。那么在周朝当时所说的天下,就是指中国整个地盘,周天子以及称周天子为天子的这些诸侯国并在一起的中国。秦国、楚国、齐国、燕国、赵国、魏国、韩国,这是七雄,还有别的小国家等等。加起来这个就称之为天下。 而刚才说的这些国家也好,别的小国家也好,它称之为国。所以是有这么一个区别,他们合在一起不是散装的,那么得天下,天下只有一个天子,国有很多个国。 不行仁而得国者,有之矣 为什么说不仁者可以得国呢?得国有几种方式,一种自己建国,这是比较难的是要去开疆辟土,刀耕火种开辟一方,然后建立起国家。除此之外还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天子赐给诸侯国家,比如说周武王建立周朝之后,就把尧、舜、禹的后代都封了国。 这些国的开国君主未必都是仁爱的。再比方说周武王有两个弟弟管叔、蔡叔也给他封了国,管叔、蔡叔后来反叛了,很显然他们不是一个仁者,但不仁者也能得国。 像上面提到的这一种属于分封的,还有世袭的,老子传给儿子,儿子传给孙子,这种世袭的也能得国。所以这个国更多是指一种位置,而天下则不同了。天下要对他有抓手,否则就是有名无实。像东周虽然名义上说是天子,但没有人把周天子当一回事,那此时他其实已经不拥有天下了,虽然他也有世袭。 这个天子之位可以世袭,但是他世袭的只有位置,却不能够得到天子真正的授意,所以说要能够得天下,靠的一定是仁爱。有仁爱方能够让大家团结在一起。包括像秦始皇,有人说秦始皇他也是个暴君,他也得了天下。但他得了天下很快就失去了,很快就失去这个不能算是得。而且秦始皇说是得天下,并非是秦始皇一个人的功劳。 贾谊的《过秦论》里面就谈到说秦始皇是奋六世之余烈才能成就这个灭六国的功劳。秦始皇之前,六代君主全部是励精图治,开疆辟土,君臣一心。所以到了秦始皇这里,他已经接过了一个非常好的一盘棋了,不是说由他自己一个人去把天下打下来的,这完全不同。他这么好的一盘子打下来,后来他的儿子很快二世而亡。所以说不仁而能得天下是很难的,因为得天下需要天下归心。 得一国一个国在那边,国很小,所以国君重视不能,但是它还有政府,政府把国家治理的比较好,那就可以,所以因为国王假如不仁的话,他下面有大臣,有政府给他托着,上面有天子给它照着,他哪怕作为一个傀儡,每年锦衣玉食的吃着,那也还可以。 就是它的位置也还能够保得住。这个说不仁者可以得国是建立在这种情况下面的。但他如果一定要自己去执政,而又以自己残暴这些执政的话,那可能连国也就失去了。 所以这里面有个辩证关系,大家要能够理解国和天下是辩证的,不仁者而有国是建立在他是继承的关系方面继承的话一般都会有顾名大臣有人帮他给托在那边的。下面有人托,上面有人带就有他没他无所谓。 不行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 天子是没有人在他上面了,就他一个人了。上面的不是人,上面的是天,天子上面是天。所以假如天子不把德行修炼好,那么他一定会失去诸侯的爱戴,然后失去百姓的爱戴,最后就失去了天下。这是必然的。所以这句话提醒我们。 我们有可能在没有德行的时候获得位置,这是得国。但是我们绝对不可能在没有德行的情况下长久的处于一个位置,因为这叫得天下。也就是打江山跟坐江山也是这个道理,打江山靠勇可以打,但坐江山一定靠仁,这是必然的,这也是把规律讲透了。 涣朴老师 返朴归真 涣若冰释 矢志知行合一 传递最纯粹的国学精华 最本真的生命力量! 主讲系列课程: 传统文化与家道建设(并实施) 儒家仁政思想与企业文化建设(并实施) END 国学精华,欢迎分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