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豆腐磨出新生活

 A老虎 2022-03-09

本报记者 郑斐

“现在,我每天都做两锅豆腐,根本不愁卖!”3月6日,李三印坐在自家院子里边晒太阳边高兴地对记者说。

66岁的老李家在蓝田县灞源镇,这里地处秦岭北麓、灞河源头,水质甘洌,历来有做豆腐、豆腐干的传统。人们常说豆腐要好靠三宝:豆好、水好、手艺好。灞源豆腐、豆腐干出名,不光由于水好,还因为用料实在。据说每百斤黄豆只能产五六十斤豆腐干,号称二两黄豆一片豆腐干。

“别人一锅下40斤黄豆,我一锅下五六十斤;别人一锅出250片豆腐干,我一锅能出300片。”老李做了30多年豆腐、豆腐干,对自己的手艺很有信心,用料足、出豆腐干多,一锅比别家挣得也多一些。

据灞源镇人大主席团主席贾明介绍,灞源做豆腐、豆腐干用木桶盛豆浆,用豆腐自身发酵的浆水点豆腐,古法工艺,绿色原生态,每一片豆腐干都口感细腻、耐嚼无渣、筋道味长。

人生有三苦,撑船打铁磨豆腐。做豆腐是个辛苦活儿,老李每天凌晨1时半起床,烧水、磨豆子,第一锅豆腐出锅就到了早上八九点。之后,他再做第二锅,做完就到了下午3点。晚上8点,他又要把第二天用的黄豆泡上。

指着自家的二层小楼,老李嘿嘿一笑说:“这楼是我前些年盖的,去年给儿子又买了辆大车拉货。”

老李的老伴刘淑梅性格质朴开朗,一说话先笑。每天早上6点多,刘淑梅就推着一车豆腐干、豆腐皮到街上去卖。“7点钟有到西安的第一趟班车。咱这里人出山走亲戚看朋友,喜欢带点豆腐干、豆腐皮,不值啥钱,就图个稀罕。”刘淑梅笑着说,“豆腐干10元8片,豆腐皮平日里4元一张,过年5元一张还经常卖断货。”

“豆腐头一天做好第二天推出来卖,颜色金黄、好看,有嚼头。”刘淑梅笑着说。

贾明告诉记者,镇上目前有40余家豆腐作坊,从业人员100余人,有两家较大的豆腐干制作企业,能解决20多名困难群众就业,2020年总产值达到500万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