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众毛毛虫终于复活了。

 小元元 2022-03-10

​已经有好几个小伙伴动心了。

为什么标题没用惊叹号呢?因为​ID.Buzz一直在被动地、主动地透露各种谍照和消息来维持关注度,之前甚至还邀请媒体试驾了原型“伪装”车——那伪装就像派大星的智商…或者裤衩一样,聊胜于无。
图片
图片

所以官方图发布时,小伙伴们普遍都是“哦,果然长这样🙄”。

图片

正式图的尾部没什么惊喜,很大众,很商用,没有任何活跃气氛的设计,让你只想到“今天的货送了没”、“隔壁的烤肘子又涨价了”。

图片

大众的T1、T2等后置后驱小平头承载了大量的时代元素和文化元素,但它们本质上其实是商用的厢式货车​。

而ID.Buzz倒也延续了这个设定,它也是后驱的,而且本质上也是个商用车,甚至提供盲窗的Cargo货运型。

图片
图片
这个蓝色、低配的盲窗商用版……我怎么觉得比前面那些色彩艳丽的乘用版反而更带感😳……
当然,相较于大众如今许多车无聊的套娃外观,ID Buzz还是显得复古又创新的,光这张和概念车维持了七八成神韵的“脸”就足以给好评了。
图片
图片

如果你认真观察官方图片的尾部,还会有个有趣的发现——

这辆货车版的“横贯式尾灯”是假的!

乘用版中间是灯带,而这辆Cargo则是一条黑塑料。

图片
图片
这种做法当然是为了“阶级分明”并节约成本,但也意外地带来了非常商用的美感。
图片
图片
这点有些像本田Partner。它的原车是本田Airwave(可以看作是1代飞度的旅行车版),而作为商用型的它不仅引擎降级、配置降级、满身黑塑料,连尾门都改了设计,原本的大尾灯被截掉了一半😅……
过于回本儿,甚至有点妇科狂喜。
图片
这次发布的ID Buzz为基本的短轴版,长仅4.7米出头——将来还会有至少一个更长轴距、载货空间更大的版本,不过大众没提过有没有high roof——高顶可一直是各国商用车的标准爱好,哪怕大众不给Buzz上,后市场也肯定会出现。

图片
新虫虫🐛的宽度逼近2米(1985mm),高度也达到了足足1.94米,比霸道还大一圈。考虑到ID.Buzz是一台欧洲厢式货车,这身材并不奇怪,许多熟悉欧洲货车的小伙伴应该也很眼熟——因为货厢的宽度,都是比着欧洲的货运托盘设计的。大众宣称货运版的容积可以达到3.9立方(3900升)水平。

图片
图片
甚至连全新一代海狮(长头款),为了更好地打入国际市场,宽度也涨到了2米级别,也算是殊途同归、鸡兔同笼😅……

乘用版拥有两排座椅(将来会有三排座版),官方表示“每位乘客都会拥有充足的空间”。

图片
作为一款硕大的面包车,尽管地板很高,这也应该并不是撒谎,不过很显然上图里的前排座被往前推了一截😅……据说“织物”座椅的原料来自回收塑料瓶​,​至于车主是否会因此付出舒适性的代价,还是未知。
图片
座椅的移动、折叠功能很简单(说简陋也没毛病),甚至挺第三世界的。可选的小桌板好歹增加了一点点实用性。根据官方说法,第二排后有1100多升行李空间(毕竟是面包车),全部折叠后有2200多升——不过座椅后面巨大的台阶只能自己克服一下了。

之前的图片显示大众也许会提供一个活动隔板,安装后高度和折叠的椅背齐平,但后部行李箱会被分成上下两块,装载高度大打折扣。
图片
图片
车内能看到许多ID系列电池车的标准部件,节约成本的日常。

设计中规中矩,有趣的是高低配连空调出风口都不一样,而且低配也并没有在那些光秃秃的塑料板子上挖一些储物格——就像多年前ID系列概念车出现时,大家注意到的那样,大众在这些车的内饰上很抠门。
门板和中控台没有设计任何衔接,很商用,很省钱,就像拥有1984年门板和2007年中控台的2022款陆地巡洋舰70系一样,按照侯社长的说法,这不叫ip to door,叫ip & door。

图片
官方放出的“小笑脸”原来在门把手处。

之前大众ID系列(比如ID4)饱受诟病的奇葩电动窗开关(四门电窗只有两个开关,通过触摸开关切换前后排模式)​这次终于不会被骂了——ID.Buzz第二排车窗根本打不开。
图片
(ID4的电动窗开关)

虽然四轮接近四角,轴距接近3米,ID Buzz的转弯直径只有11.1米——应该和ID4类似,是通过后驱+超大转向角实现的。

图片
首发的ID Buzz动力系统和之前媒体试驾的原型车一模一样——模块化的82度电池🔋(可用电量77度)+150千瓦后驱电机。​不过相较于之前的ID们,Buzz这次可以实现最高170千瓦的直流超充,理想情况下5-80%​“仅需”半个小时……
还行,比11千瓦墙壁充电那个“一整夜”还是快多了😅……

​之前C&D的编辑对这套动力的评价是表现挺轻快,但高速再加速能力比较弱,而且极速似乎只有145公里/时——有史以来,任何功率超过100千瓦的大众Transporter都没这么慢过🙄……
图片
大众还表示新车虽然是个方块面包车,但平滑的外形可以让风阻系数低至0.285(货车版为0.29)——这可是个轿车级别的数据。对于一台迎风面积很大的电池商用车来说,这对其高速续航维持基本的尊严,还是颇有价值的😅……
UI方面没什么大的突破,不过大众表示新车的软件系统可以实现OTA,而且除基本的L2级辅助驾驶外,新车还可以选装更高级的功能——在高速路上实现可自行变道的辅助驾驶,以及自动驶入之前存过路径的停车位。
我很好奇ID Buzz会不会推出更低配置的车型,或者推出斯柯达版本——ID系列的斯柯达姊妹车,人机工程要比大众本尊正常多了。

图片
总的来说,ID.Buzz仍然是个典型大众,贯彻的也仍然是Transporter/ Multivan/ Caravelle系列的理念——方正的厢式货车,兼职载人。

只不过它构建于MEB电池平台,造型也实现了复古和概念的双向突破——对于能设计出新辣馒头的大众来说,
这绝对是近两年罕有的出彩设计。
图片

憨憨的短鼻、“豌豆黄”一般的方正造型、车头的经典元素的确很惹人喜爱。我周围有若干小伙伴很嫌弃ID4的人机工程、对Buzz谍照显示出的高地板/平庸后排/咸鱼座椅灵活性也颇有微辞。

但结尾总会加上一句

​长这么好玩儿,问题不大。

​如果引进,我觉得他们可能真的会买……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