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陇南非遗 | 文县车车灯

 寻梦向天歌 2022-03-10

星期五///

车车灯,俗称车灯、花灯、车灯舞,是民国期间流行在文县碧口片及其周边地区形成的一种独特的社火民俗。车车灯最早起源于明末清初,一般在旧历正月闹“花灯”时表演。

图片

车车灯车队由领班头(负责人)、刷贴人、大班、小班组成。大班由锣、鼓、三弦、碟子等各式各样的灯笼12盏,乐器师4人,灯笼手12人,领唱曲1人,说吉利话1人组成。小班由车子(似花桥)、包头(车姑娘即旦角)、笑合生(三花脸、小丑)组成。

图片

车车灯是用竹篾扎成一个类似于旧式花轿的样子,四周用精美纸花打扮,挂各种形式各样颜色花灯笼。中间站立一个打扮靓丽,会唱曲噪音好的车姑娘(部分为男扮)。还有要在鼻子上抹白粉扮幽默逗趣的“三花脸”小丑角,再加之打锣鼓与帮唱的人,便形成为一支庞大的演出队伍。

车车灯代代相传,它是与玉垒花灯戏同时产生的,具有四百多年历史。车车灯由本族老艺人一代一代的口传身教,并经历数代人不断吸取四川民歌与陇南民间小调并混合为一体的曲调,具有较高的音乐、舞蹈、及工艺美术价值。是具民俗学、艺术学等多方面价值的珍贵历史非物质文化遗产。于2021年1月入选陇南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上世纪70年代,车车灯逐渐濒临消亡,唯有碧口镇石土地村等村落还保存着这种独特的社火歌舞。下一步将加强对文县车车灯民俗的保护传承,开展传承人培训活动、并加大政府投入,让古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图片

来源:非物质文化遗产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