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车车灯,俗称车灯、花灯、车灯舞,是民国期间流行在文县碧口片及其周边地区形成的一种独特的社火民俗。车车灯最早起源于明末清初,一般在旧历正月闹“花灯”时表演。 ![]() 车车灯车队由领班头(负责人)、刷贴人、大班、小班组成。大班由锣、鼓、三弦、碟子等各式各样的灯笼12盏,乐器师4人,灯笼手12人,领唱曲1人,说吉利话1人组成。小班由车子(似花桥)、包头(车姑娘即旦角)、笑合生(三花脸、小丑)组成。 ![]() 车车灯是用竹篾扎成一个类似于旧式花轿的样子,四周用精美纸花打扮,挂各种形式各样颜色花灯笼。中间站立一个打扮靓丽,会唱曲噪音好的车姑娘(部分为男扮)。还有要在鼻子上抹白粉扮幽默逗趣的“三花脸”小丑角,再加之打锣鼓与帮唱的人,便形成为一支庞大的演出队伍。 ![]() 来源:非物质文化遗产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