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这几天似乎迎来了暖春,早上开车去上班,阳光明媚似碎金般洒在艳姐的车内。车内的音乐电台,突然响起了一首Twins的老歌:“细心看看我的路,再下个车站,到天后,当然最好”。旋律怀旧动人,《下一站天后》。这首歌放在如今的地产圈,也很贴切。近期高管离职的消息不绝于耳,风闻已久,公告早晚相见:公司董事局于近期收到执行副总裁阚乃桂的辞职报告,阚乃桂因个人原因向公司董事局申请辞去公司执行副总裁职务,辞职后将不在公司担任其他任何职务。艳姐印象中的阚总也算地产老法师:毕业于地产明星高管辈出的重庆大学(原重庆建筑大学),硕士研究生学历。此前在中海、世茂等房企担任管理工作,2017年加入了阳光城,担任阳光城执行副总裁、首席运营官兼合约管理中心总经理,
分管运营中心。在今年1月5日,艳姐也报道了朱荣斌离开阳光城的消息,阳光城在2017年形成的经营层老中海“金三角”,如今也仅剩下吴建斌一人。作为地产界资历颇丰的老臣,阚总见证了房地产市场的起起伏伏,经历过“躺赢”也经历过“躺平”时代。在如今这个时点告别阳光城,相信也是出于自身职业规划的深度考量和审慎的考虑。阚乃桂已经坐上了开往下一站的列车,“站名”将是什么?他心中或许已经有了答案。 地产人言近日获悉,去年从三盛地产集团总裁升任董事长的冯劲义,已经离职三盛,履新保利旗下中城创展任职董事长。在“网红”概念尚未如此泛滥的五年前,冯劲义就是地产圈不折不扣的“网红总裁”。冯劲义的光环来自老东家龙湖,在龙湖他从区域副总到集团副总裁,主管运营及投资,经历了龙湖从100亿到500亿规模的发展。这也是他职业生涯的高光时刻,直到2015年他离开龙湖,之后又在升龙、绿都、合生三家公司任职。经历过地产风风雨雨的冯老板,当年就是以合伙人的身份加盟三盛,如今,告别三盛创业,加入中城创展,根据官方信息显示,中城创展在城市更新与开发、不良资产处置、融资代建和振兴乡村建设等模块均有涉猎。相信作为工程出身的冯劲义,也能在新的公司开创自己的一番天地。也相信在冯劲义告别三盛后,三盛林老板能带领团队继续稳中求进。 这几天,明星职业经理人离职的消息有点密集,大多数高管或许都在去往下一站的路上: 前几天,地产人言也首发报道禹洲集团副总裁张岩离职;2月25日晚间,世茂股份发布公告,世茂股份高级副总裁张杰辞职;2月15日晚间,荣盛发展发布公告,荣盛发展庄青峰辞任董事、副总裁等职这些高管在地产圈大多有“明星光环”,大多都有过职业生涯的高光时刻,近期却批量告别房企,艳姐相信上述几位高管大都实现个人财务自由,接下来的创业之路更多是完成个人理想之路。整个行业目前的下行趋势是高管密集离职不能避开的因素。 可以肯定的一点是,暴利和无序的黄金时代已然逝去,想当年很多房企都大干快上、疯狂扩张、猛加杠杆,寥寥数日就能造出千万间。但如今忽喇喇似大厦倾,持续调控进入深化阶段,五条红线和预售监管制度一剑封喉,高周转游戏模式失灵,房地产回归制造业思维,除了过去的“债”要还外,钱从哪里来也让诸多房企苦恼万分。有些房企已走到悬崖之上,有些已经进入了ICU,有些还主动选择了躺平,不少房企在组织管理方面做了两个动作:一个是部分房企进行了一连串的组织架构调整,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高管或被动或主动离开公司; 另一个则是进行高层的换仓,主要针对两种人:年龄大、资历深、薪酬高的人,被替换成年纪轻、有干劲、能力强的人。毕竟在需要高管和企业共患难的时期,职业经理人除了基本工资就没有别的东西了。在黑铁时代,大多数房企不需要冲规模,活下去是第一个目标,其次才是冲规模,年轻人的性价比高,有干劲,只要能守住公司基本盘,公司能活着就OK。而在过去的黄金时代,房企喜欢用颇有经验的职业经理人,因为他们能凭借过去的经验帮助房企冲击规模。而第二个矛盾则是老板和经理人之间的蜜月期随着时间的流动而消弭。一般来说,职业经理人和老板之间都有一个蜜月期,蜜月期后部分职业经理人和老板之间的“合作齿轮”可能咬合得不紧密,甚至出现一些战略和思维上的偏离和小摩擦。职业经理人要么被冷藏,要么被离职。与其让自己显得被动,要么主动离职,现在摆在职业经理人面前的大体有三条路:首先说下去别的房企,对于那些有资历的职业经理人来说,机会并不多:如今,房企喜欢的职业经理人,总的大趋势是学历高、年轻化、薪酬适中。因为大家都在进行管理的迭代和人才迭代,管理迭代表现在架构调整,企业适应市场的变化;人才的迭代就是汰旧立新,提拔新的年轻人上位。那些部分要冲规模、稳健的房企来说,要复制千亿房企的管理架构、成功经验,喜欢有经验、能力,年长的人,把企业成功经验带过来。而那些已经形成规模的房企,需要有拼劲、干劲、比较便宜的人。比如龙湖、碧桂园的房企,很多管培生都已经上来了。对于陷入信用危机房企的高管们来说,再去别的房企,也要分情况来看:如果高管能力强,履历也好,爆雷房企的经历一般不会耽误他未来职业发展,一些优秀的公司也会吸纳这些高管。另外在房企中工作表现不突出,能力不强,大概率去不了一些优秀的房企,只能去一些小公司。 当然,高管在空降新公司后,降级倒不一定,但降薪基本上是板上钉钉,因为现在行业的普遍情况都是降薪,便是留在公司的老员工。
从企业性质上来看,民企逐渐式微,去央企、国企前景更好,就算这些企业未来不上市,也可以活得很好,因为“蛋糕”有限,地就被那几家企业拿下。 近年来,也有部分地产高管跨行去别的行业,比如互联网行业等。
高管轻易去跨一个非地产行业或者完全不相关的行业,很难转型成功,即使经营逻辑没有问题。比如高管跳槽到互联网行业,除非他做的职位很高,要管经营,而不是管运营,那是没问题的。 但如果让他管运营,大概率会出问题。地产圈的高管们大多懂得底层的算账逻辑和资本运作,但如果让他们跨行业管运营,大概率会出问题。毕竟他们不懂这个行业,很容易失败。 高管们还有一条路,就是创业,但创业的成功率并不高。人都有路径依赖,很多高管都在原来路径基础上寻找适合自己的衍生赛道。这个赛道能否走顺,首先,要看能力强不强。如果高管之前在房企的成功是建立在公司平台之上,而并不是能力有多强的话,创业失败的概率是非常大的。比如之前在某央企平台上有很多资源和合作伙伴,但如今高管创业,这些合作伙伴未必会给高管面子; 但如果高管能力强,很多事自己就可以干,有一帮下属和合作伙伴信任,那么创业大概率就能成功。 比如2017年那个时候,只要先前谋划好,创业过程中不出什么大差错,很多就能成功。但如今创业环境并不乐观,创业项目很难能够赚到钱。最后,高管能否适应新的环境,适应角色变换,也是创业成功的因素之一。 但说实话,职业经理人的终点站就是去创业。高管想创业的话,最好有一个挂职状态,因为确实创业失败概率很高,也给自己留个退路。以前地产人是轻轻松松挣钱,现在是辛辛苦苦挣钱。虽然行业艰难,但绝大多数地产高管还是步履坚定,有的正谋划他们的下一站,有的正奔赴他们的下一站。就像歌曲《下一站天后》所要表达的,始终对未来生活充满憧憬和想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