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谈话交流,引出课题。 1.板书“节日” (1)同学们,你知道哪些节日呢? (2)在这些同学们说的节日里,有一些是我们中国自古以来就拥有,世代相传的节日,那就是传统节日。(板书:传统) (3)齐读课题,请同学们看这两个生字。(出示字卡)在读音是有什么需要提醒的吗?你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记住它们呢? 编口诀记忆“传”:车来就是转,转动的转;石来就是砖,砖块的砖;人来就是传,传统的传。用上口诀,同学们一下子就辨别出这三个生字,这个办法真好,让我们把这两个生字送回课题一起再读一读吧!(再次齐读课题)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本课是根据传统民谣改编的,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遇到难读的字词多读几遍。 (1)这些生字新词,你们会读了吗?请看大屏幕。 相机正音:乞巧(三声变调)、热闹(轻声)、转和重(多音字) (2)扫清了生字障碍,我们再读课文,请你用方框框出文中出现的传统节日。根据学生的反馈依次框出春节、元霄节、清明节、端午、乞巧、中秋、重阳节。 看来我们同学对这些传统节日都很熟悉,真是生活的有心人。 2.同学们再读读歌谣,想一想歌谣在内容有什么特点呢? 预设:歌谣每两行写一个节日,介绍节日的习俗和活动;节日按照时间顺序来写,并且最后又回到春节(板书可体现每个节日的时间,大多数中国传统节日都是按农历时间来过的,只有清明节是按公历时间来记的。);歌谣读起来朗朗上口,因为押韵。 全班齐读课文。可以一边拍手一边读,读出节奏。 三、走进节日,了解习俗。 携手走进春节。 同学们,一年中的第一个传统节日是? 预设:春节。春节到,人们都做些什么呢?(齐读第一句) 出示句子:春节到,人欢笑,贴窗花,放鞭炮。 (请看,这就是老师剪的窗花,把它贴在哪儿好呢?请位同学上来帮忙) 预设:瞧,他贴得真好!工工整整的。相机学习“贴”。借助书上插图。了解“贴窗花”)(再读句子) 分享春节的习俗:春节里人们除了贴窗花,还会贴什么?(贴对联、贴福字、贴年画、贴门神……) 小结:春节的习俗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希望年年有余,福气临门,健康长寿等。 (3)“放鞭炮”。 ①讲故事:教师讲“年”的传说,古人为了把“年”这个怪兽赶跑,纷纷放起鞭炮。鞭炮又叫“爆竹”。 ②欣赏王安石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说说自己是怎么过节的,分享春节的其他习俗。 春节到,人欢笑, , 。 拓展与春节有关的故事或古诗。(可请课外阅读丰富的孩子讲一讲。) 小结:其他传统节日又有什么特别的习俗和有趣的故事呢?下一节课我们再一起来学习,现在我们一起再读一读课文吧。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贴、转、敬、街 请同学们观察今天要写的四格生字,先看前面三个,说说它们在结构上有什么相同点。再看它们的占格,说说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①“街”:左中右三部分相对均匀,要写紧凑。中间“圭”的三横一提保持间距相等。 ② “转”是左右结构,右边的笔顺是:横、横、竖折撇、点。“专”字第三笔是一笔写成。 第2课时 一 、温故知新,进入新课 1.字词检测 2.温故知新,进入新课。 课件出示文中传统节日名称,让学生根据时间排序。 春节(正月初一) 元宵节(正月十五) 清明节(公历4月5日前后) 端午节(五月初五)七夕节(七月初七) 中秋节(八月十五) 重阳节(九月初九) 3.再读课文第一句。 二、识“元宵”,归纳学法 1.初识“端午”,了解习俗。 (1)春节过后就到了元宵节了,读一读课文,想象人们会怎样过元宵节呢? 元宵节,看花灯,大街小巷人如潮。(教学“宵”字) (3)同桌之间练读,结合自己的见闻说一说对元宵节的印象。 2.理解词语,品读“元宵”。 (1)“看花灯”。 课件播放元宵赏花灯的图片。 (2)说一说:看了图片,你想说什么? (3)理解“大街小巷人如潮”,并相机学习“巷”字。 教师小结:看花灯是元宵节特有的习俗,元宵节赏花灯真是热闹非凡!(在读课文) 拓展:你还知道哪些元宵节的习俗或者故事呢?学生交流。 3.小组交流,归纳学法。 (1)我们已经了解了春节和元宵节两个传统节日,回忆一下是怎样学习的。 (2)分小组讨论,自由交流,全班汇报。 (3)总结方法。 ①品读与节日相关的语句,找出人们是怎样过节的。 ②联系生活实际补充说明还有哪些其他的活动形式。 三、结合课文,合作探究 1.小组合作,自学归纳。 (1)运用以上学法学习剩下的节日,分组讨论。 (2)学生分组活动,可以查看课前搜集的资料,并完成表格。 (3)汇报交流,师生合作,指导填表。 课件出示: 节日名称 风俗习惯 春节 贴窗花、放鞭炮 元宵节 看花灯、猜灯谜 清明节 端午节 七夕节 中秋节 重阳节 2.指导朗读,背诵课文。 (1)回顾课文,教师范读、男女赛读、开火车读。 (2)根据提示完成填空。 (3)试背课文。 3.补充资料,开阔眼界。 课件出示: 我国很多民族有自己的传统节日,你知道哪些? (1)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资料:各民族传统节日的来历、故事、传说,以及与传统节日有关的诗句。 (2)同桌之间交流搜集的资料,小组内资源共享,每组派一个代表在全班交流其他民族的传统节日,组内同学可以补充。 四、学生生字,指导书写 1.学习“艾、团、闹、舟、热”。 (1)交流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2)学生交流,教师范写并提醒关键笔画。 ①“团”是全包围结构,最后一笔封口。 ②“热”是上下结构,上部要写得左窄右宽,“丸”的笔顺为撇、横斜钩、点。四点底与上部同宽。 ③“闹”是半包围结构,“市”的点、竖均落笔在竖中线上。 “舟”的笔顺:撇、撇、横折钩、点、横、点。首笔撇从竖中线起笔,横落笔在横中线上,两点与横保持一样的距离,“舟”字字形偏窄长。 (3)学生观察这几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并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4)展示学生的书写成果,师生评议,再次书写。 五.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你们还知道哪些传统节日?这些节日有哪些传说和习俗?课后和同学交流交流吧! ▶板书设计 传统节日 节日名称风俗习惯 春节贴窗花、放鞭炮 元宵节看花灯 清明节扫墓 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插艾叶 七夕节乞巧 中秋节吃月饼、赏月 重阳节敬老、赏菊、登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