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神仙居: 人在南天顶,心在无垠间

 窗前有树905 2022-03-11

神仙居

本报记者林 立文/摄

很多著名景区,不管去多少次,你都会发现上次没留意到的美。神仙居更胜一筹,隔一段时间去,你就会遇到全新的风光。

上一次坐着索道上到神仙居景区的南天顶,还是一年多前。上周日,当我从南天顶索道驿站出口走出时,脱口而出的竟然是:“哇,电梯!”

这不是一段普通的手扶电梯,而是分为两层,至少有几百米长的山体手扶电梯。如果你曾经爬过神仙居的山路,你就会理解我为何为“电梯”惊叹。电梯笔直通往南天顶,乘坐而上,不过几分钟,而走山路,至少得半小时才能登顶。

虽说拾级而上,一览众山小,会有格外畅快的乐趣,但对于我这样膝盖脆弱的微胖人士,这两段手扶电梯起到的不止是送我上山的作用,更是满足了一个游客最需求的心理享受。

神仙居景区在没有索道之前,绝顶之美,就像是传说,好像只有唐朝诗人和登山队员才配得上欣赏。如今,人们自索道而上,扶电梯登顶,每一个游客都会心存感激。

走下扶梯,山路右手边有一个购票窗口,售卖的是“南天顶玻璃观景台”门票,成人票价一人100元。

刚从山下停车场下车时,我们一行人一抬头,就看到一个酷似巨轮船头的玻璃观景平台。悬崖半空突出这么一个平台,乍一看颇为突兀。然而在景区设施集体“网红化”的当下,对于玻璃观景平台,我们早就习以为常。

这个全新的玻璃平台如此瞩目,每一个游客登顶后,自然不会不好奇。

考虑到票价不菲,也出于对玻璃观景平台的审美疲劳,我们决定,派我和朋友两个爸爸带上三个小孩去平台看看,两位妈妈在门口休憩等候。

神仙居高空景区游步道,基本都是依崖壁而铺就的悬空石板平路,这又是让每一个游客都心存感激的设计。整个高空景区,走遍至少3个多小时,要是山路上上下下,不知又要吓退多少游客。

话说我们两大三小终于走到观景平台处,抬头看上去,就是分为两层的巨型玻璃平台。还未往上走,我和朋友就决定对两位夫人进行紧急呼叫:“快点买票进来。”

因为眼前的风景,已经让我们无法淡定。

神仙居地标“观音峰”就在眼前,观景平台下设置了一个白色尖顶样式的“朝拜台”,透过朝拜台,观音峰正好如一幅画被收纳其中。

果然,两位女士看到这一幅“人工天然山水画”,都做了女性都会做的事:她们依次坐在朝拜台内,面朝观音峰,拍下了经典的“网红照”。

以观音峰作为观景平台的“前菜”,真是一个好思路。心情愉悦的我们,在平台入口处换上防滑鞋套,走向通往虚空的玻璃步道,享受南天顶的“正餐”。

这一路,大人小孩叫成一团。

旁人也无暇笑我们,因为大声尖叫、蹲下、闭眼、紧紧抓住扶手,是平台上游客们的统一反应。

南天顶玻璃观景台位于海拔869米的悬崖峭壁之上,为单塔斜拉悬挑双层钢结构玻璃观景台,塔高30米,悬挑45米,悬空400米,悬挑面积1000余平方米。

在这么高的悬崖之外,踩在透明的玻璃平台上,不管你是否恐高,尖叫都是本能反应。每一次低头看脚下,我脑子里都不断跳出一个想象,如果这玻璃突然消失,笔直下落,我是不是可以飞起来?

每次假想,身上都会通过一股电流,心跳加快,赶紧抬头。走两步,又忍不住低头,再次假想。人到了高处,就会有本能的“下坠幻想”,这似乎是一个正常的心理反应。

走到平台最外沿,撑着扶手,饱览一览无遗的风景。观音峰畔,郁郁葱葱的山头无限绵延开来。

据说,神仙居就是“天姥山”。李白当年写下《梦游天姥吟留别》,引无数人遐想。虽然“天姥山”究竟在哪各有说法,但站在南天顶的悬崖之上,我觉得这一处非常符合诗仙笔下的梦幻之境。

在城市日久,脑子里就很难再有“仙境”存在的空间,哪怕走神、做梦,也少有自然风光出现。有了索道,又有了电梯,登顶不再难。当我们猛然将如此美景尽收眼底时,亦真亦幻的感受,就会让一切更加缥缈。

神仙居绝顶之美,毫不逊于其他名川大山。在这个出台州旅游还需谨慎的时节,饱览如此风光,幸福得一塌糊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