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情回顾 在《读<理想国>领悟西方哲学的源泉(139)》中,坤鹏论主要分享了什么是僭主。 首先,对僭主的定义进行了回顾,从它起初的中性定义到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给出的负面定义,一直到现代与暴君、独裁同为贬义。 亚里士多德的解释非常到位,他认为僭主制其实就是一种君主制,是一种最容易形成独裁统治的政体。 接着,坤鹏论比较详细地介绍了古希腊最著名的僭主庇西特拉图。 将其与《理想国》相关内容对照,就会发现苏格拉底所总结的僭主特征并非凭空想象,而是与庇西特拉图有着诸多相似之处,比如: 成立党派,声称代表着底层民众的利益,是平民的领袖、带头人、保护者; 对于城邦中不同阶级采取一保一打一拉的策略:保护穷人,打击贵族,拉拢中产阶级; 非常善于忽悠、蒙骗和控制盲信的民众,就像庇西特拉图用假雅典娜这样“全人类历史上最愚蠢的方案”令自己重返雅典; 没收巨富的财产,取消债款,分人土地; 组建自己的武装力量,声称是为了保卫自己,其实是为了消灭异己,谋权篡位,保障自己的政权稳固; 促进农业、商业和贸易,取得商业团队的支持; 实行独裁专制。 客观讲,僭主政体并非一定是坏的,或者说从一开始就是坏的。 就像古希腊的僭主大多与工商业集团密切联系,他们当权后往往会大力发展工商业,提高商人和国内手工业者的地位,从而在一定程度、一定阶段会令城邦更加繁荣。 比如:庇西特拉图虽然当政前干过不少寡廉鲜耻的事情,但是在执政期间还是相当值得称道的。 在他长达19年的独裁统治下,雅典政通人和,大力发展农业、商业、对外贸易以及开拓殖民地,对市政进行大规模的美化建设,鼓励文化事业,一举将雅典从当时的二流城邦带到了一流,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庇西特拉图的僭主政治有如黄金时代。” 僭主政体最大的弊端就在于,城邦的兴衰存亡完全系于僭主一人。 僭主是人不是神,不可能全知全能,不可能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不可能没有七情六欲,不可能没有自己的偏好,不可能时刻清醒,那么,他就不可能永远是对的,当他一旦犯错,就会给整个城邦带来伤害,而独裁专制完全压制了其他有政治抱负的人,这些人就是隐藏在城邦内的定时炸弹,时间久了,越积越多。 再加上人总是喜新厌旧的,有了财富就想有更多自由,特别是崇尚自由的雅典人,虽然他们享受了几十年的衣食无忧,生活富贵,却也看腻了庇西特拉图,特别是他未经人民同意就将权力交给自己的儿子,从而更加痛恨独裁。 于是,只要有那么一点点火星,甚至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事情,都可能导致城邦的内乱轰然爆发。 二、僭主政体初立阶段 在讲完僭主政体以及僭主产生的过程后,苏格拉底继续阐述了僭主政体在掌握政权初期的一些典型做法。 1.早期极为亲民 “这个人在他早期对任何人都是满面堆笑,逢人问好,不以君主自居,于公于私他都有求必应,豁免穷人的债务,分配土地给平民和自己的随从,到处给人以和蔼可亲的印象。” 2.不再有内顾之忧以后总要挑起一场战争 “但是,在他已经和被流放国外的政敌达成了某种谅解,而一些不妥协的也已经被他消灭了时,他便不再有内顾之忧了,这时他总是首先挑起一场战争,好让人民需要一个领袖。” 为什么要挑起战争? “人民既因负担军费而贫困,成日忙于奔走谋生,便不大可能有工夫去造他的反了。” “还有,如果他怀疑有人思想自由,不愿服从他的统治,他便会寻找借口,把人们送到敌人手里,借刀杀人。” “由于以上这些原因,凡是僭主总是必定要挑起战争的。” 3.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 “但是,他这样干不是更容易引起公民反对吗?” 这样的反对恰恰给了僭主清除潜在对手的好机会,因为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 “那些过去帮他取得权力,现在正在和他共掌大权的人当中,有一些人不赞成他的这些做法,因而公开对他提意见,并相互议论,而这种碰巧还是些最勇敢的人。” “那么如果他作为一个僭主要保持统治权力,就必须清除所有这种人,不管他们是否有用,也不管是敌是友,一个都不能留。” “因此,他必须目光敏锐,能看出谁最勇敢,谁最有气量,谁最为智慧,谁最富有;为了他自己的好运,不管他主观愿望如何,他都必须和他们为敌到底,直到把他们铲除干净为止。” “只是这种清除和医生对人体进行的清洗完全相反,医生清除最坏的,保留最好的,而僭主去留的正好相反。” 因为,他如果想保住自己的权力,非这样做不可,“他只能在以下两种选择中做出有利于他的选择:一是选择死,二是选择和那些痛恨他的、毫无价值的同胞们在一起生活”。 “这是他命中注定的”,是选择当僭主的命。 4.招募完全可信任的人 “他的这些所作所为越是不得人心,他就越是要不断扩充他的卫队,越是要把这个卫队作为他绝对可靠、完全可信任的工具。” “那么,谁是最可靠的?谁是完全可信任的?他又该到哪里去寻找他们?” 一是,“只要他给薪水,就会成群结队自动飞来的”外国杂色雄蜂,相当于是外国雇佣兵。 二是,“抢劫公民的奴隶,解放他们,再把他们招入他的卫队”,“他们将是警卫队里最忠实的分子”。 “当他灭掉一开始拥护他的那些人后,也只有这些人才可能成为他的朋友,他也必须雇佣他们作为他的忠诚保镖。” 三、僭主如何维持他的军队和政权? “这是一支非常庞大的军队,不过,组成人员鱼龙混杂,十分不稳定,所以该如何维护这支军队呢?” 首先,“不言而喻,如果城邦有庙产,僭主将运用它,直到用完为止”; “其次,使用被他除灭了的政敌的财产;” 初期阶段,相对来说,“他要求平民拿出的钱比较少”。 不过,当以上这些财源枯竭后,“他显然就要用那些养育了他的衣食父母——平民的财产来供养他和他的宾客们以及男女伙伴了”。 “如果人民表示反对并抗议说: 儿子已是成年还要父亲供养是不公道的,反过来,儿子奉养父亲才是公道的。 他们过去养育他拥立他,不是为了在他成为一个大人物以后,他们自己反而受自己奴隶的奴役,不得不来维持他和他的奴隶以及那一群不可名状的外国雇佣兵的,而是想要在他的保护之下,自己可以摆脱富人和所谓上等人的统治的。 现在他们命令他和他的一伙离开城邦,就像父亲命令儿子和他的狐朋狗友离开家庭一样。” “这时,人民很快就要看清他们生育培养和抬举了一只什么样的野兽了,他已经足够强大,他们已经没有办法把他赶出去了”,“僭主敢于采取暴力对付他的父亲——人民,他们如果不让步,(在把他们解除武装后),他就要打他们”,“僭主堪比照顾老人而有歹毒之心的人,堪比弑父之流”,在古人看来,子女杀害自己的父亲,是十恶不赦之罪。 “至此,有关真正的僭主制度,我们已经毫无保留地直接揭露出来了。有句老话说,'跳出了油锅,又跌入了火坑’,现在,平民发现他们就是这样的。” “他们发现:自己摆脱了自由人的奴役,反而被奴隶奴役了,原本想要的最大限度的自由,如今变成了最残酷的奴役”,极端的自由导致了极权。 到这里,苏格拉底阐述了民主政治是如何转向僭主政治的,以及僭主政治的本质是什么。 四、对悲剧诗人的嘲讽 在上面的阐述过程中,苏格拉底还讲了一段题外话——对悲剧诗人的嘲讽。 “在这些做之后,当这位僭主遭到所有正派人的憎恨、厌恶以及远离时,这些最新的、为他所亲近的公民,则毫无疑问、无一例外地都称颂他。” 称颂的人中就有那些个所谓智慧的悲剧诗人,他们没少歌颂过僭主。 苏格拉底指出,希腊三大悲剧大师之一的欧里庇得斯更是其中的佼佼者,他说过:“以有智慧的人为友的僭主是智慧的”,“这句话显然意味着,僭主周围的这些是有智慧的人”,“他还说过:'僭主有如神明’以及许多别的歌颂僭主的话”。 苏格拉底表示,既然他们唱歌赞美僭主制度,那我们这种理想的城邦(贵族政体)是不会让他们进来的,就让他们去“周游其他城邦,雇佣一批演员,利用他们美妙动听的好嗓子,向集合在剧场上的听众宣传鼓动,使他们转向僭主政治或民主政治”。 “为此他们将得到报酬和名誉,不难设想,这种收获首先主要来自僭主那里,然后才是民主制度。不过,当他们进入政坛之后,他们的名声会随着他们的权势地位越来越高而越来越坏,他们看起来在政坛上攀登得很吃力,最后好像没有一点儿力气登上去了。” 对于欧里庇得斯的评价,古往今来一向褒贬不一,有人说他是最伟大的悲剧作家,也有人说悲剧在他的手中衰亡。 欧里庇得斯最早向阿那克萨哥拉学习哲学,接着,他又向智者派的普罗泰戈拉、普罗狄克斯学习,最后他与苏格拉底为友并向他学习。 他对神和命运之类的观念提出了异议,他所表现的神往往是荒谬的,在他看来,命运不是生前注定的,取决于人们自己的行为。同时,他拥护雅典的民主制度,从苏格拉底的表述还可以得知,他还相当认可英明的僭主,甚至将其抬高到了神的位置。 《理想国》第八卷结束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