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学院词一班第十七讲摊破·喝火令主讲:辛勤大家好!在开始今天的上课之前呢,我们还是来复习一下上节课的内容。一、什么是“点”,什么是“染” 所谓点染,原是绘画的一种常用技法,词(主要是慢词)中的所谓‘点染’,就是根据主题与艺术表现的需要,有的地方应予点明,有的地方则需要 加以渲染。点染,又很像是议论文中的总说和分说,点,是总题;染,是分说。在点染之中,点,是点明题旨或词意;染,就是侧翼包抄。这二者相 互配合,里呼外应,便造成强大的攻势,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点染之中,点,是点明题旨或词意;染,则紧承题旨、词意作具体、形象的描绘、 渲染。点和染必须紧密配合,不可有他语相隔,否则意脉一断,便无法发挥它们互相配合而产生的艺术功效。二,灵活多变的“点染"关系灵活多变 的“点染"关系里面,上节课介绍了七个要点。1.先点后染:先点名旨题,后加以渲染,2.先染后点:先引入一个浓厚的景物氛围中,深受感染 ,作者再以点笔把题旨点出来,正好切合读者的期待心理,从而引起心灵共鸣。3.点少染多:点是画龙点睛之笔,点出题旨。染则是围绕点而作描 绘、渲染、烘托。点笔多,词意会显得豁达;染笔多,词情蕴藉、婉转。4.染少点多:唐宋词中,染少点多的作品比较少,因为点得过多会造成抒 情直露无余,破坏含蓄蕴藉。但如果点笔鲜明、警拔,染笔贴切、精彩,点与染配合得当,一样可以写出动人心旌的佳作。5.开头一点,通篇皆染 :这种点染手法在令词中更为常见,一点而通染,如果是染笔能紧接点笔层层挥洒,读来清畅自然,绝无牵强之迹,而得情景交融之境,这就是最佳 的构思。6.通篇皆染,篇末一点:这种点染先从各个角度“画龙”,结句才出以“点睛”之笔。这种通篇皆染,篇末一点的写法,在生动活泼的形 象描写之后点出题旨或提升意境,多有画龙点睛,使其破壁腾飞之妙。7.点与染的穿插交织:唐宋有些词人以叙事、抒情为点,以写景为染,有意 将两者穿插、交织,织出一幅幅光彩夺目的天章云锦,点染穿插,情景交织,意象结合,使全篇忽显忽隐,既开朗又含蓄。三、介绍词牌《卜算子》 1.词牌介绍元·高拭词注“仙吕调”。苏轼词有“缺月挂疏桐”句,名《缺月挂疏桐》。秦湛词有“极目烟中百尺楼”句,名《百尺楼》。僧皎词 有“目断楚天遥”句,名《楚天遥》。无名氏词有“蹙破眉峰碧”句,名《眉峰碧》。这首词牌以苏轼的《卜算子》为正格,卜算子双调四十四字, 前后段各四句、两仄韵。上节课的内容就复习到这里,这节课呢,我们交流“摊破”等词学知识。一.关于摊破等词学知识1.什么是“摊破”?“ 摊破”,顾名思义,就是将一组按平仄律排列的语句,从中摊开,进行重新整合的意思。明确地说,所谓“摊破”,就是打破原有句式,或句组的句 读,经重新组合后,可重新标注句读,以组合语句的方法。它一般有“直接摊破法(或者说,简单摊破法)”和(复杂摊破法)。“摊破句式”是一 个相对的概念,即在创作宋词时,不完全按给定的某个语句,或句组格式填词,而是将这个语句格式,或句组格式摊破了,这样创作的语句,其格式 相对于给定的语句格式来说,就称为“摊破句式”。“复杂摊破法”是在“直接摊破”的基础上,根据句型句式和语气语调的需要,而调整其语句 中的平仄声律结构,包括将其中的语句再进行添减字、“腰拆”、“合句”、“添减字腰拆”、“添减字合句”、“添减衬字改变句读”、“分解过 片”、“添加插入短句”等等宋词制调的基本方法等等,这些都是摊破的基本手段和具体应用。如:北宋·黄庭坚《喝火令》,双调六十五字,前段 五句,三平韵。后段七句,四平韵。喝火令北宋·黄庭坚见晚情如旧,交疏分已深。舞时歌处动人心。烟水数年魂梦,无处可追寻。昨夜灯前见,重 题汉上襟。便愁云雨又难寻。晓也星稀,晓也月西沈。晓也雁行低度,不曾寄芳音。我们按照上面给出的摊破及摊破句式的概念,以《喝火令》为例 解的话,就是将“星月雁行低度”摊破为“星稀”“月西沉”“雁行低度”三句,再在每一句前添加“晓也”二字作领。这显然属于以上摊破方法中 的“复杂摊破法”,即“添字摊破。”2.摊破词句式的目的摊破宋词句式的原始目的,是作者根据作品所要表现的内容,选择使用适合自己个性的 方式,或适合词作所要表达的主旨,和情感诉求的需要,而对词牌原有的语言语句结构,进行适当的调整。也就是说,摊破制调手法的运用,在于四 个功效:(1)改进原有词牌词式的声律系统,和语言品质模式,这一点,是词牌制定者作为音乐家的一种炫技方式。就象有的选手,改编原有的歌 曲一样;(2)张扬制式者的个性,这种个性在制牌当时显然是通过一定的声律和音乐节奏表现出来的;(3)能更好地表达作者的情感;(4)能 更明确地凸显作品的主旨。如:《摊破浣溪沙》,即为《浣溪沙》之别体。其体式不过多三字、两结句,并将上下片第三句韵,移至摊破后的三字结 句句尾,这就是所谓的“添字”、“摊破”。如南唐·李璟的《摊破浣溪沙》,双调四十八字,前段四句三平韵,后段四句两平韵。菡萏香销翠叶 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假设这阕词,如果未经摊破的话 ,原作应为: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韶光憔悴不堪看。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泪珠多恨倚阑干。这虽然是不足取的一种 还原方法,但大家对比一下,应该能体会到经摊破后的词牌调式,其抒情效果更好。当然,这里并不是说《摊破浣溪沙》就比《浣溪纱》更易于表情 达意,一则我们无法从原有调式的音乐韵味上去感受,二则,每个词牌都有各自独特的魅力。就这阕词而言,这个摊破,对于作品,不仅在情感上、 语境上都起到了一个“促”的效果,而且在声律上,有反复吟咏的美感。这正是制调者所需要的,用一种强调方式,在声律效果和感情的宣泄上,选 择合适的表达方式。那么就我们所学的《喝火令》而言,“晓也星稀,晓也月西沉,晓也雁行低度”相较于“星月雁行低度”而言,那种促拍、反 复吟咏的声韵效果和抒情煽情的效果,就更明显了。3.如何摊破呢?摊破宋词有两个基本要素:诗声词调模式和语言品质模式,即声律上要达到 缓声促调的效果,语言上要以强化语言品质为目的,特别是,用摊破的手法制作排比句式、对偶句型、楹联式语句结构等。摊破手法的运用,更能提 高词牌的演绎抒情效果。宋词的真谛是句型句式、语气语调,以及由此生成的声韵结构。所以,对任何一个词牌词式,运用摊破手法创作时,都是有 法度和制约的,基本格式就是制约模式:(1)要以基本格式为模板,保证主旋律不变(即不跑调)。(2)味型不变,即缓声促调应运得当,而保 持原格式奠定的风格韵味。(3)因为要保持味型不变,所以只可作有限的摊破,一般只摊破一两个句式或一个句组,最多不能超过两个句组,尤其 是主体句式不能变,否则容易跑调或变味。(4)全篇字数要平衡控制,例如,宋人在过片处,添两字时,可能就会在结句处,减两字。即便要增减 字数,一般增减幅度,也宜控制在二到四字之间,超过这个限度,就必然有韵律和风味的变化,一般情况下就应该换个新的词牌。(5)句式的字数 不应有太多的变化,建议在一个长句组中,增减最好不超过两到三个字。在短令和中式词牌中,一个小小的摊破,对于整个词来说,都可能是句式、 句法变化的大动作,动作过大,就容易变形。如果你所填之《喝火令》中的摊破句,不能还原成一句,那么,它再通顺,也会有人挑毛病,说它不合 《喝火令》的基本要求。当然,这种对词谱的解读,是以认定《喝火令》下片456句,是由一个完整的6字句添字摊破而来,为前提条件的。《喝 火令》这一摊破处,还有添字的问题,所添之字,主要就是三个“晓也”,叠字,而此含叠字叠词的句子,又被称为“叠句”。那么,这里又牵涉到 添字和叠字叠句的使用问题了。4.《喝火令》为何断代如此明显?自古以来,各种词牌,加上相应的变体,不下千种,而骚人墨客经常弄笔吟 咏的,也有数十种。虽有个别极偏僻的词牌,后世几乎无人去碰,但像清康熙年间,由陈廷敬、王奕清等奉旨编纂的《钦定词谱》卷一四所列的《喝 火令》词,仅收宋人黄庭坚一首样品,却是极为罕见。该词谱是从唐、宋、金、元词中,广泛梳理收录的,在填词最鼎盛的这四个朝代共750年间 ,竟只搜得黄庭坚一首《喝火令》词,就确实有点奇怪了。网上关于《喝火令》严重断代的解释是:皇帝命令黄庭坚压解他曾经心仪的女子去流放 。黄庭坚心生许多不舍,于是,为她而自度此曲。黄只在小范围内演唱过,被记录在某处。但因古代的钦犯无人敢于亲近,且不吉利,于是黄庭坚为 她而作的这一词牌,虽然极美,却无人翻唱。直至清朝纪晓岚为编纂《四库全书》,而广收天下奇书奇谱,并实行有奖征集,才被民间之人献出该词 词谱,收录于《钦定词谱》之中,之后才得以昭示天下,广为流传。这种说法可信与否?我觉得,最起码让黄庭坚押解女子流放这事挺不靠谱的。 古时候,押解罪犯这样的事,绝对是吏之所为,而非官之所为,官和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黄庭坚一生为官,未有为吏的记载。让他一介书生押解犯 人,即便是女犯,也是不可信的。当然,这词牌确为一女子所创确是真的。该女子的身份是否为世人所忌,也无从考证。总之,《喝火令》断代的原 因,众说纷纭,无一确切的、令人绝对信服的考证,来解开这一谜团,这无形中给《喝火令》披上了一层扑朔迷离的神秘面纱。实际上,这类上下片 不对称,在下片将上片之对应句“摊作三句(或二句)”的词律,谱中并不少见,皆属当时之流行音乐中,下段与上段旋律,既有重叠,又有变化延 伸之音乐审美法则所致。后面我们来解析一下《喝火令》这个词牌,它到底有些什么独特的魅力之处。5.添字与添字格“摊破”往往和“添字”结 合在一起的,将一句话摊开来说,要使每一个被摊开的句式符合语法语意,就必须添加相应的字词。但添字是不是必定要摊破呢?显然不是,所以 ,添字又可以成为一个独立的词学概念来讲解。顾名思义,所谓“添字格”是给某个句子添字后,所新成的句型句式之声律格式。通常是指在句首 处添了一字。在“添字格”中的这个新添的字,通常还是可去的,其最基本的应用是:只作为强调语意和语气而借用,或是作为一个语句的领字,尤 其是作为对偶句组和排比句组的领字。总之,“添字格”有一个基本的特征:其句式结构中,都会含有一个可去的字,这个字虽然可去,但是有添字 或无添字,却通常不是一回事。有了这个字,语气语调自然就不会一样,通常不仅有缓声促调的功能,用得好的话,其语言中的意境和品质,也可能 因此上了一个台阶。所以说,“添字格”不仅仅是宋词中的重要而基本的句型句式,而且还是宋词中的语言艺术和声律艺术的要素之一,为创作宋词 时的语言品质,和声律效果的开拓,创造了许多能动性。6.叠字叠句的使用效果谈到叠字叠句的使用,会自然想起李清照的《声声慢》。那么, 对所有宋词作品相互比较,如何表现情调,或者用来表现什么情调,是由作者的语言表达的方式,及其语句形成的调决定的。而且,从一般的作品中 都可看出,叠字叠句本身就具有天然的“促拍”效果。宋人已经告诉我们其实是用了一种用韵脚,调整“慢”与“促”的方式,即“韵疏而慢、韵密 而促”的手段。词中相临的句子部分,使用相同的字。从而形成反复吟唱,有递进、加强、转折等效果。如,“晓也星稀,晓也月西沈。晓也雁行低 度,不会寄芳音。”连续三句用叠字“晓也“做领。我们也可以说这就是领字。当然,在《喝火令》中,这三句是字数不相同的,也就不可能形成 对偶,但字数的逐渐增加,也就使此处形成另外一个写作要求,就是三句之间最好在语义上形成递进。而重复的字,多次出现,就是为了满足反复强 调的效果。《喝火令》中,还有在摊破的时候,会使用转折的词,如:便到…无奈…便到…,道是…不合…道是…,而且还有直接使用方位词,连 续说明的,如:那日…如何如何…那日…,摊破的手法不尽相同。词牌要求的叠韵叠字叠句部分,一般是固定的,而因既定的叠韵,所产生的叠句或 叠字则是灵活多变的。具体到《喝火令》的写作要求上,就是在写作摊破句时,要做到:(1)摊破句必须是可以还原成六字句。(2)摊破句必 须在声情上,能缓声促调、在词意上能更突显主旨、在词境上更能提高词作品质。如果摊破句还原成六字句后,比添字摊破之后的表达效果还好些, 且句意更流畅,情感抒发更通达,则不如不摊破,此为《喝火令》最容易失败的一个方面。(3)此三句作为《喝火令》标志性的句式,写作时必须 形成全词的情感高潮,以达到其反复咏叹的艺术效果。(4)叠字的使用上,尽量用虚词,也可用实词,但要起到递进、加强、转折、反复强调的效 果。二、浅析《喝火令》词谱1、词牌简介《钦定词谱》中,该词牌的简介,仅有一句“调见《琴趣外篇》”。《琴趣外篇》是“词集”的 别名,如,欧阳修的《醉翁琴趣外篇》、黄庭坚的《山谷琴趣外篇》等。所有“琴趣外篇”,都不是作者自己选定的书名,而是南宋时,出版商汇刻 许多名家词集时,为了编成一套丛书,便一本一本地题为:某氏“琴趣外篇”。那么,《喝火令》应该收集于黄庭坚的《山谷琴趣外篇》。2.词 牌词谱《喝火令》双调,六十五字,前段五句,三平韵。后段七句,四平韵,黄庭坚。见晚情如旧,交疏分已深。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舞时歌处动人心,烟水数年魂梦,无处可追寻。仄平平仄仄平平(韵),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韵)。昨夜灯前见,重题汉上襟。便愁云雨又 难禁。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仄平平仄仄平平(韵)。晓也星稀,晓也月西沈。晓也雁行低度,不会寄芳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韵)。此词无他首可校。后段句法,若准前段,则第四句应为“星月雁行低度”,今叠用三个“晓也”,摊作三句 ,当是体例原因,填者须遵之。通过阅读上面的词谱,我们可以知道《喝火令》词牌,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字数和韵字安排双调,六十五 字,上片五句三平韵,下片七句四平韵。从韵位安排上看,押平韵,韵位疏密有致,且入韵句和非入韵句,在收尾字上,实现了平仄递换,这说明其 声情并不是很迫促极端。(2)词谱句式特点句式为:55765//5574565上片还算匀称,下片多了一个偶句,一个奇数句,总 体还是奇数句大于偶数句。我们常说以三、五、七言句式构成而又使用平韵的词牌调,音节是最流美的。参差和整齐取得一种调剂,这样的声容态度 ,应该是趋于流丽谐婉。(3)词谱平仄要求词谱平仄分明,没有出现“可平可仄”的“中”字。按照我们的常规理解,也就是说《喝火令》的 填写,不允许在平仄上有任何变通。为什么没有“可平可仄”的字出现呢?大多数词学家认为,这与它“无他首可校”有关。《钦定词谱》中“中” 的标注,本是根据多数作品的校对而来,《喝火令》既无可校对,它自然只有严格按照词谱标注平仄了。(4)有无对偶要求一般词牌中,凡字 数相同,平仄相对,一句入韵,一句不入韵的两个句子,并列在一起时,它通常是要求使用对偶的。《喝火令》也不例外。其上下两片的开头两句, 需对偶。一首词中,上下两片重头,且都使用对偶的话,我们往往要求其中至少有一处工对,另一处可宽对,或使用流水句。另外,如果有严格要求 ,上下两片的这个对句,最好在句子的节奏上,有一些变化,也就是,说上片如果使用221句式,下片最好使用212句式。看句中有无领字因无 其他例词可引,有人认为黄词下片的第三句“便愁云雨又难禁”,“便”属于领字,这是不对的。理由是它不满足领字的条件。黄庭坚的这个句子在 声律上,是符合前述领字句的声律标准要求的,其声律是“仄平平仄仄平平”。这个句子的文字词组划分,却是可以有如下两种方式:其一,按律 句的习惯性句读,可划分词组为:便愁-云雨-又-难禁。其二,如按领字句划分词组,可得:便-愁云雨-又难禁。然而,句读却发生了很大的变 化,与上片同样位置的句子的句读大相径庭,这就破坏了整体声律的顺畅。这就可以说明,该句在声律方面,完全没有作领字句的必要。至于我们误 以为它是领字句,完全是因为用了经常作为领字使用的“便”这个字。解读词谱的相关要求《钦定词谱》中,每一个词牌体式的下面,都有一个该词 牌的补充说明,往往是该词牌的写作技法和要求。《喝火令》词谱下面有这么一段话:“此词无他首可校。后段句法,若准前段,则第四句应作“ 星月雁行低度”,今叠用三“晓也”字,摊作三句,当是体例应然,填者须遵之。”(1)“无他首可校”这一句说明,断代情况很特殊,其平仄上 不可变通。(2)上下两片最大的不同处在于:上片第四句为六字句,而下片,则将这一句添字摊破为三句,而被摊破的原句应为“星月雁行低度 ”。也就是说,我们在填写这三句的时候,除掉三处叠字,剩下的,去除某些衬字后,三句必须是可以合成一句的。(3)摊破后,三句之首必须使 用叠字、叠词,即如例词中的“晓也”一样。而《喝火令》写作最难把握,也最出彩最出词味的地方,就在这个摊破句上。三连仄开头的连续使用, 是声情激越幽怨的表现,再结合这里叠字摊破句的使用,此处无疑处在全词情感抒发的最高潮。4.解读“二仗三枪一破一衬一应”(1)二仗 即上下两片的开头(即起过二片)两句,要求对仗。且两对偶形式和节奏应不一样。《喝火令》的“起片、过片”都需要对句,是由三叠句特点的决 定的。《喝火令》篇幅小,又要融入较宽的内容和主题,又要在三叠句形成情感的急剧高潮,就需要借助对偶的形式来展开画面。迫出主题后,叠句 才能有一个广阔的空间,与对句展开的画面,形成三维的立体空间,给读者以审美的层次感。(2)三枪即指下片的三叠句,大体上认为这三句字 数从4、5、6字逐渐增多,手法和情感意境上要层层递进。三个叠句中的叠词,按照《钦定词谱》的要求,必须是相同的。关于这一点,也有许多 的争议,从现已确知的自明代陈维崧、清代吴蔚光、龚元凯、刘炳照、秋瑾到民国李叔同所作一共七首的《喝火令》词中,除了龚自珍、秋瑾的二首 ,是中规中矩按照黄庭坚下片“摊作三句”的模式来填写的之外,其余五首,皆属“摊作两句”,似乎全然忘记了《钦定词谱》要求。当然更多的 人是把此三叠句,处理成两句的词例,视为《喝火令》的另一体,而不做正体来研究。现代有对三叠句格式的一种探索,方法是:在第一个叠字上求 变化,保留第二个叠字。一破是指下片的三叠字句,必须是在一句的基础上添字,然后摊破为三句而来的。那么,反过来讲,也就是说,这三句去掉 叠字和添字,合起来必须是一句。一衬一应所谓“衬”句,就是指三叠字摊破句;所谓“应”,就是最后的结句,两者之间无论在语意,还是意象 的安排上,要形成衬应关系,必须相互关联,不可脱节。如“烟水数年魂梦,无处可追寻”与“星月雁行低度,不会寄芳音”之间的相互呼应。5 .关于《喝火令》的技法研究有很多资料可查证,里面牵涉到很多词学句式的基础知识。它是被炒得很热火的一个词牌,其原因有三:(1)它是《 钦定词谱》中唯一的、只有黄庭坚一阕宋词可供例证的词牌。也就是说,在他之后,无人填写此牌,或者说,宋朝时没有留下其他名篇的《喝火令》 ,一直到清代以后,才有人填写此词牌。断代如此明显的,仅此一例。为什么会断代如此明显呢?在没有更多的文字资料,去解释这一文学界罕见 的、历史现象的时候,词界好事者,只有通过解读词谱本身所透露的些微信息,去解开这个谜团了。这就出现了一些对词谱和例词的过度解读现象, 而这种过度解读,将《喝火令》解读成了一支神曲,似乎只有掌握了它的填写技巧,才能算得上词中高手。(2)《喝火令》词牌名本身有点雷人, 自古以来,喝茶、喝酒、喝水、喝蜜,喝什么不好,却要喝火?偏偏关于该词牌的来历,词谱之中,除了有一句“调见《琴趣外篇》”的简单介绍 外,再无其他,这给予了某些好事者展开想象的足够空间。于是乎,各种杜撰,各种版本的关于《喝火令》词牌来历的故事,就纷呈于各个网络论坛 了,其中最不靠谱的,莫过于关于唐朝状元伍乔的爱情故事了,居然还斜生了一阕美词,词曰:“寒草斜阳暮,秦淮月转廊。靡靡音色照海棠。不识 巫山雨季,夜夜梦钱塘。落寞花飞远,多情露水凉。添香研墨更神伤。无奈江南,无奈好春光,无奈堂前旧燕,相看两茫茫。”来自百度。该词牌 所牵及到的词学知识,确实比较多,尤其是下片,连续叠字、叠句和摊破句式的运用,极尽煽情之功效,这就满足了大多数多情善感的词人,抒情达 意的需求。其实,但凡爱词之人,都多情,不多愁善感,还真填不出感人肺腑的词来。《喝火令》的脉络和章法《喝火令》流传的正体,只有黄庭坚 一体。宋之前填者少。清、民国以后,尤其是现代,是众多诗友喜欢填写的词牌。这一词牌要求高,能真正填得合格者并不多。下面几点要求可供参 考:(1)这首词牌必须写好两对偶。且两对偶形式和节奏应不一样。因为《喝火令》篇幅小,又要融入较宽的主题,这就需要借助对偶的形式展 开画面。迫主题出境后,叠句才能有一个广阔的空间,与对句展开的画面,形成三维的立体空间。(2)必须在对仗高度浓缩的描写铺垫后,精心把 握住下片第三拍。这拍必须导出主题,构成词眼,叠句只有在清晰的主题统一下,才能展开广阔的画面,才能纵深递进意境,才能形成感情跌宕。因 此,第三拍不能是无谓的状景句,或脱离主旨的闲散句。(3)下片三叠句是全词的高潮,须在一个画面上,依次层层展开,由远及近、由浅到深 ,或从大到小。不可词句无序,表意杂乱。用语要明快,选字清脆不可绕口。(4)掌握此词牌下片4、5、6拍,为叠字摊开句法。摊开句法的 要点是:先有一完整六言律句。如:“星月雁行低度”,然后分三句加上“叠字领句”摊开。具体步骤如下(以正体范词为例):①先将此词看做 是一首上、下片字数和韵相同的词:见晚情如旧,交疏分已深。舞时歌处动人心。烟水数年魂梦,无处可追寻。昨夜灯前见,重题汉上襟。便愁云雨 又难禁。星月雁行低度,不会寄芳音。②将“星月雁行低度”6字句中的第一字“星”加上叠字领句摊开一拍,第二字“月”摊开一拍,后四字“雁 行低度”再摊开一拍。构成三叠句。便成了大家见到的下面《喝火令》词牌:见晚情如旧,交疏分已深。舞时歌处动人心。烟水数年魂梦,无处可追 寻。昨夜灯前见,重题汉上襟。便愁云雨又难禁。晓也星稀,晓也月西沉。晓也雁行低度,不会寄芳音。③三叠句适宜在一个情景交融的6字句的基 础上摊开,该句应是可描述性的具象或画面。如:星月雁行低度。若无构图美感,使用摊开句法,就无实质意义。本讲提纲:关于摊破等词学知识 浅析《喝火令》词谱巴蜀词二期第17讲作业一、依黄庭坚之正格,创作一阕《喝火令》,题目自拟,用韵及范围不限。?《喝火令》词谱: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仄平平仄仄平平(韵),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仄平平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韵)。《喝火令》词例:北宋·黄庭坚见晚情如旧,交疏分已深。舞时歌处动人心。烟水数年魂梦,无处可追寻。昨夜灯前见,重题汉上襟。便愁云雨又难寻。晓也星稀,晓也月西沈。晓也雁行低度,不曾寄芳音。二、填词要点:①平仄格式:用搜韵来检查作品的平仄格式是否正确;②句式:55765//5574565③用韵:双调,六十五字,上片五句三平韵,下片七句四平韵。从韵位安排上看,押平韵,韵位疏密有致,且入韵句和非入韵句,在收尾字上,实现了平仄递换,这说明其声情并不是很迫促极端。④对偶:其上下两片的开头两句,需对偶。一首词中,上下两片重头,且都使用对偶的话,我们往往要求其中至少有一处工对,另一处可宽对,或使用流水句。另外,如果有严格要求,上下两片的这个对句,最好在句子的节奏上,有一些变化,也就是,说上片如果使用221句式,下片最好使用212句式。⑤领字:无领字。⑥下片三叠句是全词的高潮,须在一个画面上,依次层层展开,由远及近、由浅到深,或从大到小。不可词句无序,表意杂乱。用语要明快,选字清脆不可绕口。⑦下片4、5、6拍,为叠字摊开句法。摊开句法的要点是:先有一完整六言律句。如:“星月雁行低度”,然后分三句加上“叠字领句”摊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