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胡一刀,招数甚精奇——读胡绳《二千年间》

 闻道可死 2022-03-12

《二千年间》写于1944—1945年,二十六七岁的胡绳,恰风华正茂,指点中国二千余年封建史,大有“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豪情。

胡绳抛弃了传统的历史记述方式,先用短短几页,给中国封建时代画了个速写,接着,拎出了皇帝、官僚、军人、农民、边患、民族、变法等几个重要的关节,进行了精准的解剖。年轻的胡绳,称得上1940年代史学界的胡一刀,招数精奇,时有振聋发聩的洞见。

——对于皇帝的角色,胡绳充满蔑视。在分析皇权世袭的历史时,作者写道:“假如说皇帝和一般 人不同,那么我们倒不妨说,这不同之处正在于皇帝中的大半是在精神上不健全,在智力上很低能的人。”这话并非激奋之语,看高阳写明朝的皇帝就知道, 大半是精神有毛病的,权臣和宦官能不上位吗?至于皇权更迭过程中,父子相杀、手足相残的乱象,从司马迁开始就表达了不理解,到了二千年后的胡绳,那就更是痛下针砭了。对于满嘴仁义道德的封建统治者,胡绳一针见血地指出:“假如要讲伦理道德的话,那么我们也可以说,皇族正是伦理道德堕落到极点的模范。”对于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的“盛世”,作者也尖锐地指出:“其实就全部专制时代的历史来看,却是充满着杌陧不安的现象,变动纷乱的危机的。”

——对于二千年来中国农民的悲惨命运,胡绳充满同情。作为农业国家,三农问题可是贯穿几千年的老问题。年轻的胡绳写道:“要懂得中国,必须懂得中国的农村;要懂得中国的历史,必须懂得中国农村的历史。”《谁是土地的主人》一节中,在分析了土地所有权的历史沿革后,作者指出:“两千年来的农民都过着被奴役的生活,整个专制帝国是由他们的血汗直接供养的,但他们从来不是他们所耕种的土地的真正的主人。”千灾百难下生活的农民,作为被奴役和伤害的对象,却时时撼动了大地,创造了奇迹。“每一个专制王朝都是寄生在农民的身上的,可是也几乎每一个专制王朝都是被农民的力量摧毁的。”而农民起义的最终失败,往往是在遇到城市时,起义军就玩儿不转了,作者点中了历史的关键所在。

——中华民族史,是一个多民族争斗、融合的历史。对于二千年的封建历史,特别是少数民族统治的辽、金、元、清朝代,胡绳认为“大地上充满着种族的统治压迫的血腥气”。此书写于抗日战争胜利的前夕,岛国倭人的殖民大梦,将被中国人民用艰苦的斗争彻底击碎 。但异族的疯狂入侵,让当时的史学界对中国历史的民族争斗也进行了沉痛的回忆。如吕思勉的《中国通史》,也将这些朝代称为“异族的蹂躏”。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回望中国历史的眼光,也会产生新的变化。以当前的主流观点看,中国民族史固然有民族之间的血腥争斗,但大趋势则是民族的融合和发展,而后者在时间长河的淘漉下,越发显出对于民族发展的重要性。对于岳飞、文天祥、史可法等人的悲剧,作者认为:“原来在封建专制政权越是趋于灭亡的时候,越是不容许在他自己内部产生特出的英雄,形成一个特出的力量,必须把它拉来同归于尽。”这也是拨云见日、干脆利落的诛心之论。

——关于变法与革新。在回顾历史上重大的变法事件后,作者指出:封建统治者没有救自己的能力,一些看似美好的改良作法,也处于利益集团和平民百姓两头不待见的尴尬境地,在“守旧不变”顽固思想的重压下,一个个朝代,只能“在不变中令人坐候末日”。只有辛亥革命发生后,封建专制才走到了尽头,二千年,一个漫长的时代,一个漫长的告别,该走的终归走掉了。作者对中国的未来充满希望,在书的结尾发出痛快淋漓的呐喊:“人民的力量要使历史的车头更加紧速率地轰轰隆隆地前进。让应该死的和自找死路的赶快死去,让新的生命更无阻碍地成长起来。”这是青年胡绳的呐喊,也是那一代良心知识分子的呐喊。

放到今天,《二千年间》对历史的看法大可分析辨别,但作者秉笔直书,直抒胸臆,那股强烈的青春朝气和锐气,值得一赞!这本书,称得上是有关中国历史的《少年中国说》。

胡绳本不姓胡,就像鲁迅本不姓鲁。但名字只是个标志,既然以胡绳名于世,刀笔又如此锋利,那还是叫他“胡一刀”吧!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