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通鉴】23. 孙权托孤:子弱母壮,必乱天下

 衣赐履读通鉴 2022-03-12

【当《通鉴》遇见纪检干部】

读通鉴文字版目录

读通鉴音频版目录


引子:昨晚,和吴国名士梅次仁喝酒吹牛,谈到最近正在写的三国人物。

梅次仁嘬了一口扁二,吟了一句辛稼轩的词: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我说,梅先生,您对这三位有什么看法?

梅次仁说,我记得你曾说过,光武帝刘秀是曹操的爱豆。

我说,是啊,曹操全方位向刘秀学习,简直就是用一生向刘秀致敬诶。

梅次仁说,那么,你觉得刘备和孙权的爱豆是谁呢?

我说,刘备呢,应该是高祖刘邦吧。

梅次仁说,嗯,差不多。刘邦和刘备,都胸怀天下,都打下一片江山,都有一票生死不弃的兄弟,刘邦有汉初三杰,刘备有关张诸葛,特别是,这爷儿俩都是跑路的高手,经常被对手打得狼狈逃窜。刘邦为了逃命,能够把儿子女儿推下车子,刘备更绝,好几次丢下老婆娃娃掉头就跑,真是何其相似也!哈哈哈。

我说,那梅先生认为,谁是孙权的爱豆呢?

梅次仁说,你不觉得孙权跟汉武帝非常类似吗?

我说,不会吧!这两个人简直风马牛不相及嘛!

梅次仁笑了笑,说,子弱母壮,必乱天下。

言罢,他将剩下的扁二一口干掉,飘然而去。

梅次仁走后,我愣了半晌,不明白他是什么意思,于是继续码字。


【吴国名士梅次仁】

孙权在历代帝王中,寿命算是相当长的,在整个三国时期最有影响力的政治人物中,他的寿命排第二,仅次于司马懿。司马懿七十三,孙权七十一。孙权一共七个儿子,老大孙登、老二孙虑、老三孙和、老四孙霸、老五孙奋、老六孙休、老七孙亮。公元250年,孙权废了太子孙和,赐鲁王孙霸死,这个时候,孙权已经六十九岁了,身体状况大不如前,必须再立一个太子。此时,老大、老二早已去世,老三被废,老四被自杀,还剩三个候选人,老五孙奋生年不详,估计二十岁左右,老六孙休十六岁,老七孙亮八岁。
照理,孙十万应该在孙奋和孙休之间选一个当太子,毕竟年龄大一点,有利于交接权力时帝国的稳定。但是,孙十万竟然选了八岁的孙亮!
公元250年,十一月,孙权立孙亮为太子。
公元251年,夏天,立孙亮的老娘潘夫人为皇后。冬天,孙权病重,征大将军诸葛恪为太子太傅,会稽太守滕胤为太常,一同受命辅佐太子。
公元252年,四月,吴大帝孙权去世,太子孙亮继位,大赦,改年号为建兴。
这一段读下来,让我非常不解。
上一回我们不是讲了吗,在孙权的默许甚至纵容之下,太子党和鲁王党,打得你死我活,孙权忧虑,对侍中孙峻表示,事情到了这个地步,比废长立幼的袁绍还要悲催,这要让天下人耻笑啊!
既然如此,有两个年长的儿子你不立,干什么非要立那个刚刚断奶的孙亮呢?孙十万,你不按牌理出牌啊!
百思不得其解,突然想起梅次仁的话:你不觉得孙权跟汉武帝非常类似吗?你别说,这仔细一琢磨,俩老汉还真有点像。
刘彻活到七十,孙权七十一;刘彻六个儿子,孙权七个;刘彻六十多岁生小儿子刘弗陵,孙权也不含糊;刘彻的原太子刘据死于巫蛊大案,往深里刨,刘据就是被刘彻本人给逼死的,孙权则是病死了一个太子孙登,废了一个太子孙和,还杀了一个鲁王孙霸;刘彻立刘弗陵时,还有两个年长的哥哥,燕王刘旦和广陵王刘胥,孙权立孙亮时,也还有两个年长的哥哥,孙奋和孙休……
大家看,孙权这整个儿是对刘彻复制粘贴啊!
不过,还差一点,刘彻还做了一件绝事儿,不知道孙权做了没有。
刘彻死前,留下一句硬邦邦的名言:子弱母壮,必乱天下
说这句话之前,刘彻把刘弗陵的母亲钩弋夫人给杀了!


那孙权呢?
我一秒钟都没耽误,立即打开《三国志·吴主权潘夫人传》,一看究竟。
孙亮的老娘潘夫人,是会稽郡(浙江省绍兴市)人。父亲做过小吏,犯法被处死刑。潘夫人和她姐姐,都被送入宫里的织室工作。机缘之下,孙权见到了潘夫人,十分着迷,立即召入后宫,非常宠幸。潘夫人也争气,不久就怀孕了,并宣称梦见有神人赐给她一个龙头,被她接到了怀里。然后,生了孙亮。
潘夫人长得漂亮,又会妩媚,并且,性情妒忌,手段狠辣,可以说具备了宫斗需要的一切素质。自从受到孙权宠爱之后,潘夫人就开始对其他姬妾进行各种诋毁陷害。裴松之注引《吴录》载,袁术死后,家人被孙策收容。袁术有个女儿,嫁给了孙权,封为夫人。袁夫人为人宽和,知书达理,不过,没生出儿子。孙权好几次想让她养别的姬妾生的儿子,袁夫人都不肯。等到后宫大姐大步夫人去世之后,孙权就想立袁夫人为皇后,但袁夫人以自己无子为由坚决拒绝。潘夫人不断向袁夫人等射出毒箭,祸害了不少人(谮害袁夫人等甚众)。
公元251年,潘夫人被立为皇后。史书记录了两件极为蹊跷之事:
第一件,孙权病重,潘夫人向中书令孙弘询问吕后专制故事
第二件,潘夫人天天伺候孙权,非常疲劳,终于累病了。于是,几个宫女趁潘夫人睡着的时候,把她勒死了,向上报告说潘夫人中了恶风而死。后来,事情泄露,因此事而被处死的有六七人。
读到此处,我一拍大腿,果然,潘夫人死了
甭问啊,潘夫人一准儿是被孙权给弄死的,那六七个宫女,都是背锅侠。
我这个判断,大家也别跟我争,没啥争论头儿,完全是主观判断。
潘夫人之所以死,就在于那句话:子弱母壮,必乱天下
你想哈,孙权还没死,潘夫人着急忙慌地打听吕后专制故事,而且还是向孙权的铁杆儿心腹孙弘打听,这算哪门子的宫斗高手嘛!你要真想学吕后,那就等孙十万死透了之后,从从容容地打听嘛,就算你想参加一个“吕后专制高级研讨班”,又有谁能拦得住你?
孙十万虽然向刘彻学了这一招儿,但是没有刘彻的担当,不敢承认此事,史书记录摆明了是为他杀妻来洗地的。
因此,关于潘皇后陷害其他夫人的记录,也未必是真的,只是想让宫女们缢杀皇后显得更有说服力吧。
立子杀母,孙十万干得出来。
实际上,到了北魏之后,凡立为太子的,其亲娘必须处死,成了朝廷的明文规定。我不敢说他们是跟刘彻学的,但也绝不能说,他们没受到刘彻的影响。

【作为皇后,伺候孙权能累病了,也算尽心啦】


“立子杀母”都继承了,重新审视孙权,顿时发现这二位爷实在太像了。我们找几条摆一摆。
第一,将抓权进行到底。
西汉初年,丞相的权力相当大,有时候皇帝想要干个啥,如果丞相反对,皇帝还真干不了。刘彻是个强人,哪肯受臣僚的摆布?为了抓权,刘彻做了两件事儿:一是诛杀丞相。刘彻朝一共十余位丞相,其中一大半被刘彻找个由头儿就杀了,搞得丞相成了高危岗位,根本没人愿意干。二是建立了中朝制度。大约就是刘彻通过尚书来处理国事,更是大大削弱了丞相的权力。我们总说中朝外朝,或者说内朝外朝,就是从刘彻开始的。
魏蜀吴三国,魏国自从取代汉朝,就再也没设丞相;蜀国丞相诸葛亮,手中权力之大,堪比帝王,于是,他一死,后主刘禅就把丞相这个职位给撤编了;而孙十万又有不同,他是既设丞相、又不给丞相权力。孙权的丞相,我感觉跟魏国的三公差不多,地位尊崇,但没什么实权。孙权的第一任丞相孙邵,就没留下什么记录,其手中权力有多重,估计一个家用弹簧秤就称出来了。第二任顾雍,孙权给了他“平尚书事”的权力,也即,我想让你知道的事儿,知会你一声,不想让你知道的事儿,你也甭问。顾雍做了十九年丞相,孙权对他很满意,可见,顾雍基本上没跟孙权唱过反调儿。第三任陆逊和第四任步骘,这哥儿俩当丞相,根本就不在朝里,陆逊长年镇守武昌,步骘到死都在西陵,丞相对他们而言,只是多挂了一个头衔罢了。步骘死后,孙权就没再正式任命丞相,而是由骠骑将军朱据兼任,没多久,朱据死于二宫案。
那么,孙权通过什么机构来行使权力呢?
中书。
孙权处理国事,主要通过中书机构,中书令就是孙权行使权力的工具。前面我们讲的中书令孙弘,在二宫案中,没少打击太子党,这位孙弘,就有点像曹魏政权的中书监刘放、中书令孙资,他们的能量之大,甚至可以左右皇帝配置辅政班子诶。
第二,行苛法,用酷吏
刘彻朝的法令之苛,用刑之严,是出了名的;刘彻朝的酷吏,更是让人谈之色变。《汉书·酷吏传》里的酷吏,有一大半都是刘彻朝的,特别是发明了“腹诽罪”的张汤,那真是酷吏中的战斗机。以前咱们讲过,这里就不多说了。

【张汤,酷吏的杰出代表】


孙权走的,也是严刑苛法的路子。可以说,凡是儒家出身的朝臣,全都主张轻法度、缓刑罚,他们不断向孙权进谏,但孙权基本上不予采纳。
我感觉,孙权可能打心底里不相信儒家鼓吹的仁政德政。《三国志·是仪传》载,(是仪)事国数十年,未尝有过。吕壹历白将相大臣,或一人以罪闻者数四,独无以白仪。孙权叹息说,使人尽如是仪,当安用科法为?
如果每个人都能像是仪这样,那还需要什么劳什子的法律科条啊!
孙权的叹息,与其说是对是仪的高洁品质的赞叹,不如说是对当时官场生态的一种悲叹。正因为没有几个官员能做到是仪那样,所以朕才需要用法规律条来约束你们啊。
孙权朝的酷吏也不少,我们之前讲了暨艳案、吕壹案,两位男主,暨艳和吕壹,就是不折不扣的酷吏。特别是孙权设置了校事制度,监督弹劾百僚,吕壹就是最出色的校事代表。不过呢,我们讲,酷吏往往没有好下场,张汤如是,暨艳、吕壹也如是。
第三,对开疆拓土有着异乎寻常的热情
刘彻咱就不用多讲了,他揍匈奴,灭南越,扫闽越,平朝鲜,收西南夷,通西域,四面八方,打了几十年,极大地扩大了中国的实际控制疆域,基本上确定了现代中国除西藏之外的版图雏形。
孙十万虽然没能统一天下,但是对扩张领土也有着异乎寻常的热情。他从老哥孙策手上接过江东基业时,地盘实际上也就扬州一带的五六个郡,经过几十年的扩张,公元210年前后,并吞交州(对交州完全控制,则在公元226年交趾郡太守士燮死后才实现),包括今天越南的中部和北部;公元219年,击溃关羽,拿下了除曹魏占领的南阳郡和部分江夏郡的整个荆州;公元232年,辽东公孙渊向孙权称臣,公元233年,高句骊向孙权称臣,一时间东吴地盘,北自辽东,南到交趾,也算是老大不小了(当然,辽东和高句骊非常不稳定,并非实质上的控制,并且不久之后就又脱幅而去)。
西边是盟友蜀汉,北面曹魏政权太强大,只能偶尔骚扰一下,得不了太多的便宜。于是,孙十万把目光投向了辽阔的海洋
公元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诸葛直率领甲士万人,组织庞大船队,深入东方大海,寻求传说中的夷洲、亶洲(亶读如胆)。
夷洲,一般认为是台湾;亶洲,指什么地方,并无定论,有说是日本,有说是琉球,有说是吕宋(菲律宾古国名,故地在今马尼拉一带),甚至还有人说是美洲,哈哈哈。
卫温、诸葛直的船队,深入大海一年有余,士卒因患病或传染瘟疫而死的十之八九。亶洲虽然毛也没找到一根,但抵达了夷洲,抢了几千人口回来。孙权以卫温、诸葛直“违诏无功”为由,下狱诛杀。

【卫温、诸葛直舰队】


据说,卫温、诸葛直此次到达台湾,是中国大陆居民利用先进的文化知识开发台湾的开始。东吴丹阳郡太守沈莹所著《临海水土异物志》,对台湾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物产,以及当地人民生活与文化特点,均有记载,是世界上对台湾最早的记述。书中记载了“安家之民”的习俗,其中架楼、尸函等,与现在闽北武夷山发现的架壑船棺类似,是研究今浙南闽北及台湾古代史重要文献。
从这些记录来看,台湾在当时应该已经进入了东吴的势力范围。
孙权对海域有开放的胸怀,于是开展了海上商贸活动,对来自西域、天竺、大秦(古代中国对罗马帝国及近东地区的称呼)等地商人来做买卖都表示欢迎。《梁书·诸夷传》载:
南海诸国,大抵在交州南及西南大海洲上,相去近者三五千里,远者二三万里,其西与西域诸国接……后汉桓帝世,大秦、天竺皆由此道遣使贡献。及吴孙权时,遣宣化从事朱应、中郎康泰通焉,其所经及传闻,则有百数十国。
朱应和康泰也是俩文化人,把自己出海的见闻都记下来了,朱应写了一本《扶南异物志》,康泰写了一本《吴时外国传》,可惜都失传了,只散见于一些古代典籍之中。《太平御览·舟部》引了康泰的《吴时外国传》,说,从迦那调州,乘大海舶,张七帆,时风一月余日,乃入秦,大秦国也。
看,孙权对遥远世界的好奇之心,是不是与刘彻有某种前唱后和之感?
第四,真的想求仙长生啊
汉武帝,想修仙,想长生,可以说到了痴迷的程度,他是各种神仙的骨灰级粉丝。因为他虔诚,所以经常被神棍们骗得云里雾里;因为他聪明,所以神棍们经常被他戳穿鬼把戏后诛杀。但这并不妨碍刘彻继续相信其他神棍。刘彻直到临死之前,才恍然说,天下怎会有神仙,全是胡说八道!
孙权似乎没有刘彻那么痴迷,但也好这一口儿。
有一次,孙权和张昭谈论神仙,谈得正嗨。旁边有个叫虞翻的干部突然指着张昭说,他们都是死人,而你却说是神仙,世上哪有仙人!
这个虞翻咱以前讲过,脾气爆,性子直,得什么说什么,特别是喝了几杯之后,嘴上更是没有把门儿的。孙权早就对他不爽了,这回,干脆就给贬到交州去了。
上面我们讲的卫温、诸葛直渡海寻求夷洲、亶洲,可能还背负了秘密使命,即求仙问道。《三国志·孙权传》载:
孙权派卫温、诸葛直率甲士万人入海寻找夷洲和亶洲。亶洲在海中,老一辈传说,秦始皇当年派方士徐福,带领童男童女数千人入海,寻找蓬莱神山和长生之药,到达亶洲之后就定居了。世代相传,现已有万户人家。那里的人,有时会到会稽一带来买卖布匹。会稽东部的人出海,也有遇上暴风漂流到亶洲的。

【东海神仙社区】


可见,到亶洲找神山、仙药,可能才是卫温、诸葛直的真正使命,哥儿俩回来之后,士卒损失十之八久,神仙毛也没带回来一根,当然“违诏无功”,只好诛杀。
虽然没有找到神仙,但孙权对神仙的膜拜并没有丝毫减弱。
《三国志·孙权传》载,(公元250年)神人授书,告以改年、立后。
孙权得到了神人授书”,于公元251年,五月,立皇后潘氏,大赦,改元太元。
孙权不但膜拜神仙,跟宫里还养了一个神仙。
临海郡罗阳县有个神仙,自称为王表,在民间经常组织个活动唔的,信徒甚众。王表说话,饮食,都跟普通人一样,但是,没有人能见到他的真身(周旋民间,语言饮食,与人无异,然不见其形)。王表有一个小丫头,名叫纺绩。公元251年,五月,孙权派中书郎李崇去迎接王表,封其为辅国将军、罗阳王,并制作了印绶。王表跟着李崇出来,每经过山川,就让纺绩去与当地神灵接洽,知会一声我们来了,请多关照。七月,李崇和王表到达建康,孙权于苍龙门外,为王表盖了一座大宅,时不时派近臣为他送去美酒佳肴。王表预言一些水旱灾害等情况,说得还挺准。
公元252年,二月,改元为神凤。潘皇后去世。官吏们多次去找王表,让他给孙权请福。没想到,王神仙早就跑路了,从此再没出现过。
四月,孙权去世,享年七十一,谥号为大皇帝”。七月,葬于蒋陵。
 


《梁书·诸夷传》载,孙权黄武五年(公元226年),有大秦商人叫秦论来到交趾,交趾太守吴邈把他送到建康进见孙权。孙权见到秦论,非常兴奋,问了很多域外之国的风土人情,秦论一一解答。当时,诸葛恪讨伐丹阳郡的少数民族,俘虏了不少短人”,秦论见到这些短人,说,我们大秦没见过这样的人诶。于是,孙权送了男女短人各十人给秦论,带回了大秦帝国。
这个事儿很有趣,我想,这个秦论把这些短人带回罗马帝国,既然有男有女,自然会有后代,不知道欧洲地面儿上哪些人是这些短人的后代呢?《白雪公主》里的七个矮人的原型,是不是他们?


音频版《衣赐履读通鉴》已在喜马拉雅平台上线,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扫描订阅收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