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修峰顶大通秋月寺记

 马大哥6328hjx0 2022-03-12

重修峰顶大通秋月寺记

——明成化垫江进士陈端撰【1】

垫江县西北二十里有山,乃大唐禅师马祖建寺于上。国朝洪武初,首开县治,寻兹古迹修寺,名曰大通秋月。后有危峰数仞,俯视群山,时人谓之峰顶。畔有苍崖石壁,发五色圆光,至今不磨,世传马祖禅崖,此峰顶之胜概也。

吾垫江隐德君子黄先生,号中和。自少闲礼、诗,重道义,里闬人咸服其公直,如神明然。年几六秩,好静僻,翛然有幽隐顶峰之趣。天顺初,燕京禅僧悟宽、如鼐云游我蜀,飞登大通。中和乃竭诚矢心迎于峰顶,遂结秋月寺,以励进修;易地数亩,以资常住。二僧铭佩清规,精持禅要,如此者数十年。由是道价日高,人缘日广。成化癸卯(1483),乃伐木鸠工,因古刹旧址而重修之。凡殿宇僧堂,门墙佛像,悉焕然一新。此诚足以振古刹之风,壮峰顶之景。又晨昏香火,以祝圣寿;菑畲田畴,以供国租。大通秋月寺于是乎兴焉。

岁甲寅(1494)秋,中和走书余曰:“仆与宽、鼐,盖有蘋(苹)处之缘,结禅关于此三十五年,始终相得,愿祈文勒石,以俾往来之观。”余谊弗获辞,良以儒、释萍逢,相得而不毁者,世所罕也。或曰:“宽、鼐,浮屠氏也。士君子资之以隐,可欤否欤?”余曰:“子房之从赤松子游,结白莲社,古今人未尝非之。况二僧亦崇知识,重道义者也,中和延之,以共栖隐,不亦可乎?”或又曰:“秋月,古迹也,何必宽、鼐、中和而后建修欤?”余曰:“峰顶高绝人烟,洪武百余年来,结茅庵者尚少,且二僧万里萍寓海内,不有此地依附,则乐止于此,恐亦未然,尚望其有此重修古刹之胜概也耶?倡前启后,在于宽、鼐;而发纵指顾,赖于中和,是不容不并记也。”中和冢【2】曰裳,仲子衮补之先生,训教远安,于二僧亦有诗有韵暨序。余亦因韵以赞之。赞曰:“禅关久卧,古刹重开。可以瞻仰,可以徘徊。明月常在,清风自来。于兹勒石,千古悠哉!”。

陈廷德录自道光《垫江县志》卷七

二〇二二年三月

注:

【1】陈端(1448-?):字廷表,垫江人,成化二十三年(1487)丁未科三甲109名进士,时年三十九岁,治易经,初授翰林院检讨,弘治九年(1496)迁升汝王藩左长史。配姜氏,继配周氏。陈端曾祖陈珪;祖陈仲礼;父陈仕辅(字孟弼),母程氏;兄陈彬、弟陈常。

【2】冢:原刻本误刻为“家”字。文中冢字为长子之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