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雪山飞狐的故事,发生在满清控扼东北亚、大战俄罗斯的重镇|文史宴

 where5 2022-03-12

文/平沙无垠

雪山飞狐发生在一个听上去极其恐怖,事实上非常重要的地方,就是大家常听到的宁古塔!不过,宁古塔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恐怖。

图片

请输入标题     bcdef

本文欢迎转载。

本文为金庸征文大赛参赛文章,欢迎大家踊跃参赛:

文史宴“纪念金庸”征文大奖赛,奖金确定,欢迎参加!

投稿文章还有十篇左右,发完之前都海可以投稿,要投稿的朋友们请抓紧。

宝树道:“宁古塔?去干甚么?”

那汉子向阮士中等望了一眼,似乎不便相告。

宝树道:“但说无妨”。

那汉子道:“主人说对头厉害,只怕到时敌他不住,所以赶赴宁古塔,去请金面佛上山助拳”。

——《雪山飞狐》

图片

控扼东北亚的重镇

图片

金庸的《雪山飞狐》不同于其故事性更强烈的前传《飞狐外传》,主要讲的就是几位武林豪杰在一通打斗之后,在关外的玉笔山庄中回忆武林前辈胡一刀的故事。

这一轮谈话的发生地,邻近清朝在关外的重镇“宁古塔”(今黑龙江省宁安市)。想必,这个玉笔山庄也应该距其不远。那么,玉笔山庄又会在哪里呢?

说起这个,就要从清朝入关以后,特别是在顺治中叶以后为防备沙俄渗透关外地区而设置的一条驿道说起了。

《雪山飞狐》中提到,玉笔山庄就在“长白山下苦寒之地”,另外还多次提到“宁古塔”这个地名,可见其地点当在吉林将军属下宁古塔副都统所辖地域之内。

而吉林将军府的所在吉林(船厂)到宁古塔的通道,则是先要跨过张广才岭,再经过长白山长白山北段的余脉,才能到达牡丹江畔的宁古塔城,但这条驿道需要穿山越岭,而且一路上还多有虎患。

另外还有一条更为平坦的驿道,需从吉林一路东进,走到图们江之畔,再沿着长白山山路和牡丹江沿岸北上到达宁古塔,这条驿道,基本上与今日长图铁路-图佳铁路牡图段的走向重合。

图片

宁古塔驿道图

本图显示的上述第一条驿道

宁古塔(满文:ᠨᡳᠩᡤᡠᡨᠠ,拉丁转写:ninguta)这个称呼,有新旧二城皆以此名命名。旧城位于今黑龙江省海林市长汀镇,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征服当地野人女真后,设立的一处镇守要塞,相传昔日有兄弟六人,在此地各镇一方,而满语中,“六”为“宁古”,“个”为“塔”,故而此地得此地名。

到了康熙五年(1666),清廷迁建新城于今黑龙江省宁安市宁安镇,苗人凤所居的“宁古塔”,应当就是这座新城,新城位于松花江支流牡丹江之滨,还靠近今日有名的避暑圣地镜泊湖(清代名“毕尔腾湖”)和昔日渤海国的都城——上京龙泉府的遗址(位于今黑龙江省宁安市渤海镇)。

1653 年(顺治十年),清政府认为宁古塔系边外重镇,应委派重兵镇守。“命镶蓝旗梅勒章京沙尔虎达为宁古塔昂邦章京镇守宁古塔地方”与盛京(今沈阳)昂邦章京共同管理东北事务。

这背后的原因,就是在前一年,清军在乌拉扎村与哈巴罗夫领衔的俄国哥萨克队伍相遇时,吃了败仗。

这一设果然有效,第二年,新上任的沙尔虎达,就带着一支由朝鲜人、赫哲人、八旗兵丁组成的混成部队,在松花江汇入黑龙江之处(今黑龙江省同江市),击败了哥萨克先遣队。

此役以后,到黑龙江下游地区探险的哥萨克不得不退到了呼马尔寨(今黑龙江省呼玛县)休整。

一个多月后,在吉林举行的庆功大会上,此役出力颇多的朝鲜火枪队指挥申浏乘机提到清军此战缴获了“不下三四百柄”形制“殊异”的敌军枪支,请求他从中赠与几柄“贼炮”,权衡两天后,沙尔虎达最终仅仅派人送去一支。

申浏给后世留下了这样的记载:“贼炮与我国炮制不同,不用火绳,内边插火铁,外边放下铁插,火石放下,则石铁相薄而出火,系是殊异,故曾恳于将胡(沙尔虎达)有此送赠。”

这些所谓的“贼炮”,即是对于东亚地区还很新鲜的燧发枪。这场战役,还被朝鲜方面史料称为“罗禅征伐”(“罗禅”,或可作“罗刹”“虏车”“老叉”“老羌”“车汉”,是清朝初期对“罗斯”一名的蔑视性译名)。

到了1660年,沙尔虎达之子巴海率部在伯力追踪到斯捷潘诺夫残部,将其180多人全歼,从此肃清了哥萨克在黑龙江下游地区的势力。

1662 年(康熙元年)清政府又将宁古塔昂邦章京改为镇守宁古塔等处将军,简称宁古塔将军。这个将军府,就是清政府后来经营三江平原地区、黑龙江下游以外地区和库页岛地区的总部。

图片

发配宁古塔没那么恐怖

图片

“宁古塔”这个地方,在清代一贯被忧心文字狱的书生和害怕犯事的官员视为畏途。因为“发配宁古塔与披甲人(戍卒)为奴”可不是什么好玩的事情。

毕竟宁古塔意味着冰天雪地,远离家乡,荒无人烟,实在是堪比地狱的所在。而且,一路上犯人还需要带着链枷,被两名官差押送走上千里万里,那苦处,简直是没法说了。

另外,在这一路上的站丁,也有不少都是受苦人的后代。没准苗人凤迁居宁古塔,一是为了仰慕胡一刀,二是去寻找一些当年吴三桂残部的后人。

毕竟他本人便是当年李闯王身边护卫的后人,吴三桂当初扫荡西南,有不少大顺军大西军的残部投降了吴三桂。三藩之变被平定以后,又有不少吴三桂的残部被发配到去卜奎和宁古塔的驿道上去当站丁了。

所以,宁古塔虽然在满洲的大后方,但实际上,在苗人凤所生活的乾隆时代,即使是“披甲人”兵丁,当中也有不少是云南人(吴三桂旧部)和福建人(郑芝龙郑成功郑经部下)的后代,正宗的满洲人数量反而比不上前者。

图片

苗人凤在宁古塔应该能够找到不少故人

但在生活风习方面,这些冒名顶替的满人倒是满洲化了,祭祖的时候也烧旗香搞跳大神的活动,甚至起名都起满洲名。到了清朝后期,连袁崇焕的后人汉军旗人寿山,都能充当黑龙江将军了。

发配宁古塔的制度,虽然顺治时代就已经出现,但直到乾隆时期才形成定规。乾隆初年公布的《大清律例》规定:“强盗免死减者,行劫数家止首一家者,伙盗供出首盗即时拿获者,偷盗坟墓二次者……具佥发宁古塔等处。”

发往宁古塔的罪犯,一般以10年为期,然后官府再考察罪犯的现实表现,如能悔过自新,改恶从善,又情愿回原籍者准予回籍。但如果被判处无期徒刑,将永远不得入关,除非皇上特批。

但实际上,宁古塔城坐落在长白山北段的余脉老爷岭当中,旁有镜泊湖、牡丹江为依仗,气候上也能受到日本海暖湿气流的影响,地貌相对平坦,甚至镜泊湖湖水因为地热的效应,还略带暖意(我亲身体验过,诸位想体验也可以夏天去试试看)。

总体来看,宁古塔这处地方的条件,实际上要比另外两处流放者集中地,嫩江沿岸湿地地区的卜奎(今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和开原附近的尚阳堡(今已被清河水库淹没)要好不少。

此外,根据成功到达宁古塔的犯人记载,宁古塔虽然远离中原花花世界,但实际上管理十分松懈,防范也不是很严格(防范向不甚严)。

犯人到地方后,每年只需用一石粮就可以免除所有的徭役,像普通百姓一样生活。本来该给披甲人当奴隶的他们,竟然能够出入自由,交友自由。无论是经商,还是务农,抑或教学,只要个人有这个能力,都没有太大的阻碍。

宁古塔地方偏远,人心质朴,本地人对有文化的人充满了敬佩。这其中,宁古塔的军官起了很好的带头作用,对这些有文化的罪犯非常友好,称他们为“哈番”(尊贵的人)。

为了能让犯人们养活自己,监管还会在春耕的时候向他们发放种子。甚至,有的人在从宁古塔回家以后,还会怀念那里的生活。

例如在顺治朝,江南文人吴兆骞就曾因科举交白卷的缘故被发配宁古塔,后来得赦回乡后,在临终前还和儿子说:“吾欲与汝射雉白山之麓,钓尺鲤松花江,携归供膳,手采篱边新蘑菇,付汝母作羹,以佐晚餐,岂可得焉!”

顺便说一句,今日宁安市所出最有名的农产品,是大米和西瓜,这些农产品之所以能有良好的口感,靠的就是当地充沛的水资源,和富含营养的火山灰土质滋养。

图片

镜泊湖与玉笔山庄

图片

玉笔山庄名为“山庄”,想必应该是依山傍水。而牡丹江虽然水量丰沛,但还是不及镜泊湖风光更有秀美兼瑰奇的山水韵味。

更何况镜泊湖乃是一处堰塞湖,湖口处有一瀑布,即吊水楼瀑布,附近还有远古时代火山遗留的遗迹(即今日的“火山口森林公园”,其中主要树木为红松,公园内甚至还有天坑中的“地下森林”),若是山庄里有几块火山石盆景或摆设,就更有强烈的象征性含义。

这背后的含义就是,表面坚硬内里多孔的火山石,能够衬托出玉笔山庄庄主杜希孟的伪君子性格特征,简而言之,就是表面仗义,内里油滑。毕竟他曾经霸占过胡斐母亲遗物,欺骗苗人凤,还要在群雄面前显得豪爽好客。

图片

雪山飞狐发生在宁古塔

如果山庄中还加上慈禧太后都喜欢的东珠点缀,再养上若干只捕猎时所用的“海东青”,就更能体现庄主的贵气了。

玉笔山庄虽然位于外人视为畏途的宁古塔附近,但其实风景还算不错,并不算特别的荒凉,加上附近的物产,应该是一处不错的所在。

可惜庄主心术不正,实在是有损于附近旖旎的风光,也给《雪山飞狐》这部悬疑小说增添了不少阴暗色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