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陈军帆,男,浙江温州人,中医学硕士,执业中医师,出生于五代中医世家,方证学者,主要研究《伤寒论》、《金匮要略》,对汉方及腹诊亦微有涉略。 病案:
胡某,男,73岁,慢性腹泻3年,肠鸣便溏一天7次,黎明时常有水泻,神情倦怠乏力,语声低微,少气懒言,脉沉细,舌暗淡白,苔白厚。翻阅病志本,前医屡用四神丸、附子理中汤、胃苓汤,收效甚微。腹诊结果:肚脐下按之松软,少腹部腹直肌拘挛,按之疼痛。考虑腹诊“少腹不仁”和“少腹拘急”,投肾气丸,肠鸣大便次数均减,继续服用,大便成形,体能恢复。 对于辨证确实属于脾肾阳虚衰的五更泻,为何用四神丸、附子理中汤均无效? 此案症状、舌苔及脉象均乃脾肾阳虚之证,但无论是针对五更泻进行专病专治的四神丸,还是针对脾肾阳虚病机使用的附子理中汤,均无效,就不能不使人反思辨证论治的不足之处。 临床上脉证、病机、方药均符合但疗效不明显的场合经常会发生,这时比较考验医者的思路,是病重药轻,需要守方长期服用吗?此案提示前医已经多次使用过四神丸,所以方证显然不对。但如何转换思路?仲景提出的治利四法:泻心汤法、理中法、赤石脂禹余粮法、利小便法。但这四法此案均不太合适。 那只能依托别的诊察手段,结果在腹诊中发现了肾气丸的证据,肾气丸的确也是补肾阳的方剂,但就腹泻来说,附子理中丸和四神丸应用的机会要远高于肾气丸,而且肾气丸含有大量熟地黄,对于脾胃虚弱,容易腹泻、纳差的患者来说一般要慎用,汉方家矢数道明就认为肾气丸服用后容易出现食欲下降、腹胀的表现,所以,一般情况下,针对这样的病症,肾气丸是首先就可以排除掉的。 但是这个医案腹诊支持的肾气丸,和症状不符,那就只能舍证从腹了。这个医案起码给我们提供了两个经验:- 肾气丸也可以用于腹泻的治疗,不用惧怕里边的熟地黄,但前提是出现肾气丸的方证。
2.当通过症状推导的方证无效时,要将目光转向别处,比如腹诊、比如体质、比如病因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