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6平米铁皮房”到“世界奥运冠军”的成功,对普通家庭有什么启示?

 云语禅心 2022-03-13

本文转自「张姐懂生活

我是不喜欢看体育比赛的。

很长一段时间,我都觉得相比于看书和写作的安静,运动是一件很闹很折腾的事。但是架不住老雷的耳濡目染,但凡逢大点的赛事就锁定体育频道,我也渐渐地开始看并喜欢上体育运动。

“奥运冠军”现象是个值得观察的事。

家庭的贫富、天赋和选择、勤奋和努力、父母的位置,在他们成功以后被一一摊开在世人面前,你可以选择你相信的。

你能看到物质的胜利,“奥运新星”谷爱凌背后优越的家境、高学历的父母,这也是多少人穷极一生追求的;

你能看到努力的意义,出生贫寒的范可新全家挤在6平米的铁皮屋,从小捡废品的“铁匠女儿”为了冲击金牌,花了12年时间,熬过了三届奥运会如愿;

你也能看到坚持的伟大,4次征战奥运会,31岁老将徐梦桃从家里的“烧烤摊”走到了领奖台的聚光灯下。

如果你认为成功就是天赋,那么我不建议读这篇文章;如果你认为教育就是钱就是物质,那么我也不建议你读这篇文章。

今天我只想表达一个意思:先天有的不强求,后天能达到的要尽力。


图片

贫富不是原罪

不夸大现实,也不美化苦难。

谷爱凌在奥运会上大放异彩,我想没有人会质疑她成功背后有强大的物质基础支撑,从爷爷姥姥到父母三代人的努力造就了“青蛙公主”。

那穷人家的孩子就没有机会吗?

范可新,在短道速滑上夺冠。所在的中国队在短道速滑3000米上时隔12年后摘铜,赛后范可新独自一人回到场地中央,深情轻吻冰面,她成功了。

31岁的徐梦桃已经被称为“桃姐”,十多年前还是“桃桃”的她在2010年首次参加冬奥会获得第六名,2014年遗憾摘银,2018年获得第九名,如今她凭借世界最高难度的动作获得了冠军,徐梦桃成功了。

回溯两名出身普通人家的冠军,一切都显得过于真实而残忍。

图片

1993年出生的范可新,还在念小学的年纪,因为家里做生意赔钱,全家只能住在130元一间的6平方米的铁皮房里,父亲靠修鞋为生,吃、住、工作都在这里。

同样90年代出生的徐梦桃,两三岁没上过幼儿园,没看过电视的动画片,却知道把串肉的签子捡回来消毒,因为她知道这是维系全家生计的烧烤摊。

贫穷没有击垮他们。

徐梦桃说“从小到大,没跟爸妈要过一件玩具”,“虽然我家里条件不是特别好,但是感觉挺幸福的,我从来没有因为家里条件不好,或者因为什么冠军架子,就不陪他们去做烧烤。”


图片


同样没有人质疑努力的价值。

谷爱凌的滑雪训练从3岁就开始,十几年如一日的训练,为了升学从美国来北京的海淀黄庄补习奥数,她的付出是肉眼可见的。

他们没有感谢富有或者感谢贫穷,他们接受采访以后都感谢自己的父母。

感谢那个给了自己最好理念的父母,那个风雨中陪他们的父母。

不需要用物质去刺激孩子,发自内心的喜欢会让他们坚持;

不需要用贫穷去绑架孩子,他们身处其中自然会懂得。

金钱只能是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虚荣会害了孩子也会腐蚀父母。


图片

懂事的孩子


谷爱凌说:“对不起其他的妈”“我的妈真的是全世界最好的妈”。

显得懂事又让人感动。

理由很简单。

一是母亲谷燕的成全和培养。谷燕说之所以让谷爱凌选择了自由滑,是因为竞速太危险了。但凡是运动就会有危险,按照规范训练就能最大程度降低风险。

二是母亲和女儿相互成全,谷燕说谷爱凌不用感谢她,因为她自己爱滑雪有人陪得感谢女儿。一个成全成就自己的母亲,还有不爱的吗。

这种懂事让人宽慰也乐于接受,还有一种懂事让人心疼,也让人理解。


图片


范可新的妈妈聂桂玲说,“不用我招呼起床,特别自觉。有的孩子到了5点就走了,甚至提前下冰,可新却说,妈妈我再多滑几圈,3圈5圈10圈的......就想多练会儿。”

范可新滑雪的冰刀是街坊四邻凑起来的,严重的青春期缺铁性贫血曾经差点葬送了前途,但是教练马庆忠一把把扶她进了国家队。

她求着“为她好“劝她退出的家人:

“国家青年队的入队通知已经发到教练那里,我将来一定能进国家队,我还要夺金牌,求求你们,让我练吧……”


一边是滑雪是前途,一边是生命健康。

如果不是有信念,如果不是热爱,很难相信被逼迫的人可以坚持下去。


图片


“为自己”远比“为父母”来的实际和长久。

我们要做的发现并点燃孩子独一无二的地方。

虽然多数时候我们都喜欢告诉孩子“为了你好”,但是我们是否征求过孩子的意见、了解他们的心理感受、表达过彼此的感受,应该是个疑问。

我所理解的“真实的懂事”只有一种,那就是在得到父母真实、真诚的爱以后,由内而外露出的对父母的理解。

这才是健康的,才是孩子的原本模样。


图片


触及教育本质

“真实的懂事”和“假性懂事”,你可能不懂。

《学哲学,用哲学》一书中说过一个观点:所有的人成功的原因只有一条,那就是自己的主观认知,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的符合客观规律。

其实放在生活里适用,放在教育里同样适用。


图片


如果孩子的懂事是“出于恐惧的、用尽心机让对方高兴的、讨好别人的”,那么他(她)一定是扭曲的,是被压抑的。

过于懂事的孩子是不幸福的,因为他过早开始察言观色,防止被伤害。

如果一个孩子从小被父母的打骂、威胁、控制、包办下,吓得变成表面上的懂事,而他内心其实不愿意的,只是不敢做真实的自己,也不是真的理解别人。

这种委屈求全的那种“懂事”,是为了讨得别人的欢心,没有得到父母的优质的爱的孩子,可能就会出现那种假性“懂事”。

这种孩子大多活得不幸福,并给父母敲响了警钟。

”假性懂事“会持续带来伤害,影响他的交友恋爱,或者”传递“给下一代。

两种懂事最大的区别还是孩子是被真正理解,还是委曲求全,迫于权威和无奈的选择。父母其实看的很清楚。


图片


一个孩子从小得到了尊重、理解、包容、优质的爱,他从小耳濡目染了怎样去尊重别人、爱别人,那么这个孩子会自然流露出他自身的大气、早慧、懂事、会发自内心地尊重理解他人、懂得去爱别人、包容别人、真诚地赞美别人、欣赏别人。

这种孩子是真的懂事、是好的,总结出来就两个词 “真实” “真诚”  。

看似简单,其实很多成年人都不能这样对自己。

父母对孩子应该如此,对自己也该如此,承认人无完人,人并不完美。

只有接纳自己,才能接纳孩子。


图片


摒弃“穷人思维”

有句老话说的好,成功需要“天时地利人和”。

从这个角度看,体育比赛是很有魅力的,也是很有启示的。

奥运冠军的成功可以说是历史和环境造就的,也可以说是家长们有意为之。


图片


谷爱凌的成功,最让人感慨的是妈妈谷燕的“富人思维”。

同样,范可新、徐梦桃的家庭也完成了“思维的蜕变”,摒弃了“穷人思维”。

在竞技中比的不仅是实力,更是基本功和心态,但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想脱颖而出,必须功夫下在平时。

同时,体育比赛中总有意外,永远存在变数。

孟子就表达了不一样的观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天时和地利转瞬即逝,我们只能做好准备以期望抓住,而我们唯一能抓住的就是“人和”。

关于“富有”和“贫穷”也一直在更迭和重演,教育的真意却从未改变。

变的是代名词,不变的是流水线一样的父母,他们的观念决定孩子的未来。

图片


最可怕的是“贫穷会延续”,那么穷的本质是什么?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两位经济学者,用了15年的时间,考察了贫困人群最集中的18个国家,对全世界近9亿贫困人口(日均收入低于0.99美元)的研究得了的答案:

过于实用主义。有用就学没用就不学,现在的有用会是以后有用吗?教育其实是终生学习。

不相信简单而美好的东西。天价学区房、奥数培优班、教育速成法都是急功近利的表象,而真的教育是多陪陪孩子,多了解孩子,多和孩子一起看看书、聊聊天。

只注重眼前看得见的东西,把时间浪费在无用的事上。穷人所陷入的困境——缺乏信息、信念不坚定、拖延,比如怕我们麻烦不陪孩子就直接给孩子手机电脑,我们沉溺于玩手机却反感孩子打游戏看电视,我们嘴巴上喊着“知识改变命运”却从来没有认真读完一本书。

经济学家加里·贝克说:拥有财富可以激励人们投入时间,变得更有耐心。

其言外之意就是,贫穷会永久地腐蚀人的耐心。

储蓄太漫长,放弃;健康太漫长了,放弃;教育太漫长,放弃;改变太漫长了,全部都放弃。

我们做父母的,到底追求什么?


张姐叨一段:

教育聚焦的一直就是不变的。

第一位的就是在“人”上到位。

人指的是孩子、父母,而父母要做的就是承认孩子是独立的个体,给予他们尊重和帮助,不要怕麻烦,现在怕麻烦以后一定是大麻烦。

如果你也希望你的教育像奥运比赛一样成功,就需要达到应有的水平,付出应有的时间,完成父母和孩子的合作。

一次奥运会不到20天,一个运动员花前半生,国家却准备了7年,顶级运动员备赛4年,一个奥运冠军背后就是一支团队。

世界上从来没有捷径可以走,能达到教育的不是停留在技巧方法层面的速成班、速学班,而是真诚真心地对孩子。

任哪个努力过的人都会说,教育是一件慢事。

“欲速则不达”,唯一的捷径就是越早意识到,越早开始改变。

关于作者:

AUTHOR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