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毛泽东对中国农业4大划时代的贡献

 新用户49686918 2022-03-13
1959年冬,全国参加搞水利建设的人有7700多万。我们要继续搞这样大规模的运动,使我们的水利问题基本上得到解决。从一年、二年或三年来看,花这么多的劳动,粮食单位产品的价值当然很高,单用价值规律来衡量,好像不合算的。但是,从长远来看,粮食可以增加得更多更快,农业生产可以稳定增长。

——毛泽东《读苏联<政治经济教科书>的谈话节选》

文章图片1

毛主席非常重视农业工作发展,重视兴修水利工程是最好的说明。关于毛主席重视农业的相关讲话,有很多经典阐述,这里就不详细例举,只着重讲讲主席对中国农业的贡献。

毛主席对中国农业有四大划时代的贡献:

贡献一

毛主席时期,主持兴建了84000多座水库,整治了淮河、黄河、海河、长江、珠江等大型河流,修建了大量河堤,完善了全国各地的水利工程,保证了农业灌溉,降低了旱涝灾情,从而确保农业丰收。

文章图片2

贡献二

毛主席时期,成功研究出杂交水稻,并在全国各地推广普及。虽然它有点晚,到1976年才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但它赶在主席生前实现了,让毛主席感到慰藉。水稻单亩产量提高,保证了粮食自给自足,彻地解决人口增长对巨额粮食的需要。

文章图片3

贡献三

毛主席时期,对农业现代化的探索与实践。农业机械化在东北、华北、新疆等地平坦广阔的农田得到推广运用,效率的提高释放了剩余劳动力。农业现代化,科技化程度得到历史性的突破,间接促进服务农业上下游的重轻工企业的发展。如果坚持毛泽东现代化农业思想,中国农业机械产业,现在肯定是比肩美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处于世界领导地位。

文章图片4

贡献四

毛主席时期,构建集工农商学兵为一体的人民公社。人民公社既是农村基层单位,又是农村经济组织。它最终目标是缩小城乡差距,构建类似今天德国小镇式的经济模式,工农业同步发展,每个乡镇都是中心,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是中国历史上,对农村治理的伟大尝试,也是几近成功的伟大改革,它的前瞻与远见,科学与预见,在解散40年后得到充分验证。解体了人民公社,农村的社队企业就无从发展,无数农民为了生存背井离乡,导致城乡不均衡发展,繁衍出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农村空心化等系列社会问题。

文章图片5

很多城市长大的孩子,感受不到水利工程对农业的重要,自然也理解不到毛主席的远见与高度。常常把我们现在连续多年的粮食增长归咎于单干,甚至连很多农村人也深以为然,只有历经世事而有主见的老农民才知道,其实这一切都是毛主席打下的基础。

前人种树后人乘凉。倘若没有遍及全国各村各庄的水利灌溉网络,后来的单干将会陷入不可想象的争执与斗殴中,释放的不是生产力,将是人性的自私与罪恶。

事物的本质往往掩藏在事物的表象之下。中国农业增产增收的背后,就是掩藏在单干的表象之下。导致很多人肤浅地认为,单干给农业带来的巨大进步,却忽略水利渠道与杂交水稻在发挥重大与关键的作用。

文章图片6

改开40年,有足够的案例与时间证明,单干对农业的促进作用,事实真的微不足道,它最大好处是满足农民个体户式的工作自由,慰藉了人对体制外的自由幻想,满足了部分私心。

兴建水利工程,研究杂交水稻,推广现代科技,组建人民公社才是农业进步的核心因素,属于道的层面,解决的是根本问题。而联产承包,分田上户,农民单干,最多是一种管理上的变通,它是传统乏力的外因,属于术的层面。

研究中国农业发展规律,土地私有制,农民单干,小农经济模式,几千年来都是先取得点小胜利,最后陷入矛盾不可调和的大失败。而历史又告诉我们,一个大失败,可以摧毁过往所有的小胜利。

文章图片7

毛主席说,规律开始总是少数人认识,后来才是多数人认识。

深谋远虑且为民谋福的毛主席,在许多事情方面总是属于少数人,尤其是农业与工业发展战略方面,比同时期人的人看得深远与精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