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彩云读书】诚意正心 不偏不倚——读《道德经》

 江夏心学 2022-03-13

《道德经》有言: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换作白话,意思是:以清静无为的正道治国,以出奇制胜的方法用兵,以无所事事的智慧来打理天下。我怎么知道是这样的呢?根据如下:天下忌讳越多,人民就越贫穷;人们利器越多,国家就越昏乱;人们技巧越多,奇物就多出现;法令繁多显明,盗贼就多增加。所以圣人说:“我无所作为而人民自行教化,我爱好清静而人民自己端正,我无所事事而人民自然富足,我没有贪欲而人民自我淳朴。”

治国要正,用兵要奇。《道德经》第39章中说“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这里的“一”就是清静无为之“道”,“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也就是“以正治国”的意思。正和邪是一对矛盾。自古无邪不显正,正邪不两立,但邪不压正,正义终将战胜邪恶。为什么说“孔子作《春秋》,乱臣贼子惧”?因为《春秋》充满了正的能量,洋溢着正的气息。经济是政治的基础,军事是政治的延续。先进的思想文化教育,是经济繁荣健康、政治清明通达和军队正义的前提。有什么样的文化与思想教育,就有什么样的政治、经济和军事。

中国人最讲究一个“正”字,文天祥的《正气歌》流芳千古,身正不怕影子斜,做人要堂堂正正等。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还是一个“正”字。用兵与治国有所不同,“兵者,诡道也。”用兵之道在于变化莫测、神出鬼没、出其不意。如《长征组歌》里所唱的“四渡赤水出奇兵,毛主席用兵真如神。”兵不厌诈,用兵是一种诡秘、奇诈的行为,要想奇法、设奇计、出奇谋,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出奇制胜。我们反对战争,但不等于可以避免战争。战争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是不得已而采取的下策。

“凡伐国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胜为上,兵胜为下。”“以奇用兵”,不是为腐败的执政者出谋划策,而是为人民利益代言、为正义之师设身处地着想。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这就是“以正治国,以奇用兵。”我国取消农业税,实施精准扶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就是“以无事取天下。”

《道德经》第48章曰过:“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这3句话,得益于正反两方面的资料,一是历史流传下来的历朝历代治国失误的教训,二是圣人的教诲和以身作则的范例。子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治国理政即是“以正治国”,执政者先求自正,正己而后正人正家正国,廉洁奉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儒家以诚意正心作为领导人的必然修养,内圣外王、修齐治平都是这个意思。忌讳多了,人们缩手缩脚,聪明才智被压抑和闭锁,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发挥,不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最终老百姓就越贫穷,生活就越困难。故俗话说的“天无忌,地无忌,样样无忌百无忌,老子农夫动土大吉利”亦不失为破旧立新之举。

奇物如兰花、普洱茶、黄龙玉、乌木、古玩字画等;奇事如过去裹小脚成三寸金莲,现代富人圈流行的所谓“人体盛宴”等,这些怪名堂越多,人们越是乐此不疲。由此导致的后果自然不言而喻。

因此,圣人说:我好静无为、无事无欲,所以民心自觉顺化,民风端正,自然淳朴,自产自富奔小康。主张清静无为,并非空穴来风,亦非闭门造车,而是针对世态进行冷静观察思考后提出的。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无事即是好事。历史上,那些多事之人、多事之君、多事之臣,足以坏事败家、亡国亡命。例如秦始皇,那么大的能耐,那么有作为,统一了六国,实现了“车同轨、书同文、度同制、行同伦。”却只传到秦二世胡亥,秦朝总共才维持了15年便“寿终正寝”。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烦恼是想出来的,健康是走出来的,病是吃出来的。”圣人无为、好静、无事、无欲,皆来自悟道行道。从道的角度来看,一切有为、好动、有事、有欲,最后都会归于虚无。既然如此,又何必自寻烦恼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