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辽宁省绥中县有这样一支队伍,他们是一支纪律严明的"铁军",也是一个有血性的抗“疫”团队。疫情期间他们主动请缨、雷霆出击,面对舍生忘死最高危的任务,他们逆行坚守在抗“疫”一线,用实际行动倾注着

 新用户6114AcPC 2022-03-14

在辽宁省绥中县有这样一支队伍,他们是一支纪律严明的"铁军",也是一个有血性的抗“疫”团队。疫情期间他们主动请缨、雷霆出击,面对舍生忘死最高危的任务,他们逆行坚守在抗“疫”一线,用实际行动倾注着人民至上的深厚情怀,诠释着使命至上的忠诚本色,这支队伍就是——绥中应急救援协会。

绥中应急救援协会工作视频

疫情发生后,绥中应急救援协会全体队员闻令而动、一呼百应,快速由各地集结绥中并陆续走上防疫一线。同时,协会积极号召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和志愿者广泛参与到疫情防控工作中。截至目前,协会平均每天达180余人在各个疫情防控岗位上,累计参与人数达1500余人次,志愿服务时长超过20000小时。

党员先锋 坚守抗“疫”一线

风雨如磐更显真情,危急时刻方显勇毅。协会接到应急任务后,立即组建“共产党员先锋队”和“退役军人先锋队”,先后安排25名队员驾驶负压救护车执行运送患者和密接者任务;13名队员驾驶私家车运输核酸检测样本任务;15名队员执行转运隔离人员客车押运任务。

这53名队员多数为共产党员和退伍军人,是协会第一批次派出执行紧急任务的队员,其中党员、退伍军人李铁刚和张宇等5人曾经在2020年疫情初期执行过驰援湖北的运输任务。他们上岗后组建了临时“战疫党支部”,党员带头打响了疫情防控阻击战。疫情期间,全体队员和医护人员一样实行闭环管理,他们离病毒最近,和时间赛跑,平均每天只能睡三、四个小时。

在得知援绥医护人员用餐不及时后,协会成立了由25辆车、共计32人组成的“送餐队”,为25个闭环管理酒店的2000多名医护人员和防控人员送餐。

在得知有关物资保障单位装卸货物人手不足后,协会成立了由30余名队员组成的“抗疫物资装卸队”,为各物资保障单位装卸、转运各类疫情防控物资10余次,达2500余件30余吨。

在得知各闭环管理单位消杀工作人手紧缺后,协会成立了由20人组成的“消杀分队”,为宏跃大酒店、一高中、大台山农场和120集中消杀区等地点,以及各闭环管理酒店、小区等场所消杀20余次,面积达25万多平方米。

协会还安排共产党员和退伍军人张海龙、江佳明任分队长,连续7天组织100多名队员和志愿者在封控的工人社区展开核酸检测信息录入等工作;此外,还有20余名队员负责“指挥部”日常管理和在外队员的后勤保障工作。

紧急药品 传递人间大爱

疫情无情,人间有爱。疫情发生后,绥中地区实行交通管制,物流停运给部分需要网络或外地购买特殊药品的患者带来了难题。

2月14日,绥中应急救援协会接到融媒体中心的转来的信息,有多位肿瘤患者和急症患者求助急需特效药,而疫情期间的交通管制让患者无处购买。协会立即安排队员、军嫂孙海月和锦州、葫芦岛等地医药公司联系,但都无法购得。

周边地区购药渠道受阻后,孙海月开始联系省外的同学和朋友,并分别与沈阳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四川省癌症防治中心和西藏某医院等多家医院取得联系,辗转沟通达30多次后,终于在河北某医药公司得到解决。

在解决了供货渠道的困扰后,又迎来了同样复杂的物流运转难题。由于绥中县物流快递全部暂停,经多方协调联系,最后确定由身在山东胶州的应急救援协会队员王成同志来执行这次药品运输任务。他乘坐火车抵达锦州,在锦州等待接收来自全国各地邮寄的药品。

王成在锦州等待3天后,于21日深夜,一个人乘火车肩背手扛的将大家急需的药品带到绥中。王成是共产党员,也是退伍军人,危难时刻他勇挑重担积极作为,主动进入疫区为抗“疫”做贡献,体现了他坚毅果敢的军人本色。

10天,协会成功解决紧急物品求助137次,为求助人义务送药往返里程达900多公里,为部分危重症患者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2月22日,协会联合葫芦岛雷锋车队、马家联合加油站开展的“紧急物品爱心传递”活动已经启动,将为更多的人提供帮助。

互帮互助 传递爱接收爱

万众一心者胜,同舟共济者赢。面对严峻的疫情形势,绥中应急救援协会组织队员和志愿者积极为各条战线的抗疫人员传递爱心。目前,协会捐赠和代爱心人士捐赠给社会各界医用口罩10000多个,酒精等消毒用品100余箱,其他防护物资1000余件,牛奶等饮品125箱,各类食品220余箱,电暖宝213个,累计价值6万余元。

应急队员注意到各值守点执勤人员非常辛苦,便连续6天把1200余份热腾腾的饺子、奶茶和花生露等食品逐个递给在各卡口值守点的人员,为他们传递爱与温暖。

与此同时,绥中应急救援协会的工作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截止2月23日,累计接收捐赠款8.68万元,接收物资价值10万余元。其中,绥中籍在沈阳工作的企业家邱洪亮捐赠5万元,易铭轩起名馆刘宗易老师组织学员捐赠款物2.5万元,协会办公楼附近66岁老人刘艳春眼见队员起早贪黑战疫情后捐赠500元。绥中氧气厂负责人得知全体队员和志愿者都是自愿行为后深受感动,捐赠“加油卡”500张,价值50000元。太多的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为抗疫“加油”,为公益护航,架起了疫情防控期间的“连心桥”。

凛冽的寒风吹不散志愿服务的动人温情,突发的疫情更动摇不了绥中人共克时艰的决心。绥中应急救援协会全体队员和紧急召集的志愿者们在共产党员、退伍军人的带领下,严守防线、连夜作战,用责任担当默默守护城市,即便是“指挥部”的工作人员,他们也都是彻夜难眠,这些感人之举汇聚了疫情防控中的人间大爱,为抗击疫情注入了不竭动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