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父母必须担负起养育孩子的责任

 德耀守望 2022-03-14

   2021年10月23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该法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这就告诉我们,家庭教育不是你的家事和私事,必须依法进行,依法规范。

   现在很多年轻夫妇,因为生活压力大,有的迟迟不谈婚论嫁;有的婚后不急于生孩子,有的生了孩子立即交给自己或者老公的父母。

   工作忙,生活压力大都是可以说话的托词,但是,孩子一出生就交给奶奶或者外婆,由她们24小时带着,甚至也不喂母乳,直接喂牛奶。有的年轻夫妇完全不管孩子,还在朋友面前洋洋得意的说:我们不用管孩子,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抢着带呢。

   这种状况是极端的不负责任,值得认真反思,更应及时纠正,否则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各种问题将会逐一显现,悔之晚矣,悔之无期。

   只生,不养不育,且不说合不合法。仅从人性上来说,对孩子有没有伤害,为人父母你是否知道?

   亲情源自动物的天性。父母的角色是其他人无法替代的,父母的责任也是其他人无法承担和履行的。

   我们知道,小动物是通过气味、震动翅膀、声音、动作、色彩等传递信息的,其中,气味是信息交流的重要途径。

   让幼小的孩子脱离父母,特别是母亲,让孩子闻不到母亲的味道,孩子无法接收父母的信息,会产生哪些弊病呢?

   孩子缺乏安全感。幼小的孩子接受不到母亲的信息会产生恐惧感,失去安全感。小孩子太小,无法用语言表达,试想一下,那么小你就把他(她)丢给父母之外的其他人,对他们的心灵造成的伤害有多大?父母这样做又是何等的残忍?对孩子以后的性格养成,人格完善,以后的人生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

   孩子与父母难以情感交流。情感建立的最佳时期显然是双方都迫切需要的时候。幼儿天性依赖母亲,等孩子会说话,会走路了,再培养感情,无论如何也达不到天成的效果。道理很简单,因为在他们最需要的时候得不到,等他们习惯了自然也就不再需要了。

   孩子的智力培养受到损害。孩子与母亲之间从胚胎开始就有了信息交流的渠道和方法,与奶奶,外婆之间毫无联系,越小越无法交流。人的智力的成长自然是需要交流才能实现的。一方面是直接交流,另一方面是自我感知。如果一个孩子出生以后就脱离母亲,这些信息渠道被人为强行的割断,是不是很残酷。

   为什么说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是陪伴?为什么说孩子与父母之间每天要有足够的亲子时间?

   人与动物一样,都有自然的天性。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小的哺乳动物出世以后不能随便摸,如果给它们身上染上了其他味道,弄不好,小动物的妈妈因为辨别不了自己孩子的味道会把它咬死。

   生养孩子是父母的天职。生孩子,养孩子,培育孩子都是为人父母天经地义的职责。如果你的孩子出世没多久,你就把他交给奶奶或者是外婆的话,孩子脱离了母亲的体温,听不到母亲的心跳,闻不到母亲的味道,会非常无助,是恐惧和伤心的,只不过没法告诉你而已。

   生孩子,养育孩子,既是家庭问题,更是社会问题,一定要尽职尽责,不辱使命。任何理由都不是理由,都不能成为借口。而且谁也没有权力这样对待一个新生命。

   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不要好心办坏事。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不能自作多情,越俎代庖。不要自以为是的认为自己还年轻,没有什么事,就自作聪明的承担起养育孙子和外孙子的全部责任,全包全揽,这样你们是在配合自己的儿子和儿媳残害下一代。因为你再友爱,再尽心尽力,你都代替不了孩子的父母,特别是孩子刚刚出生的时候,千万不能以爱的名义害了孩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