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师承医案分享25脂溢性脱发

 本能学堂a昨年 2022-03-14

活血化瘀、疏肝理气法治脂溢性脱发

秦某,男,30岁。20xx年8月28日初诊。

主诉:脱发5年余。

初诊: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毛发逐渐变稀,诊为脂溢性脱发,曾使用章光101等多种育发产品,效果不佳,头发依然渐稀。就诊时巅顶处毛发稀疏,自述以手抚摸头发即有脱落,头部油脂分泌旺盛,头皮发痒。舌质暗、体胖大、有齿痕,苔白,脉弦缓。

中医辨证:脱发。西医诊断:脂溢性脱发。

治法:活血化瘀,疏肝理气。

处方:血府逐瘀汤加减。川芎30g,当归15g,生地15g,桃仁10g,红花10g,赤白芍各15g,炙甘草10g,枳壳10g,桔梗10g,柴胡15g,怀牛膝15g,炙麻黄6g,附子3g,细辛3g,桂枝15g,茯苓30g,党参15g,干姜6g,首乌20g,旱莲草15g。6剂,水煎服。医嘱:忌食辛辣、油腻食物,畅情志。

:20xx年9月4日。服上方平和,自述抚摸头发亦无脱落,大便稀,余无不适。舌质淡、有齿痕,苔白,脉弦滑。上方加白术10g、泽泻20g。24剂,水煎服。

三诊:20xx年10月13日。服上方平和,脱发改善明显,局部毛囊可见2~3根毛发。舌质暗、有齿痕,苔薄黄,脉弦缓。附子加至10g、干姜加至15g、桂枝加至20g,加黄芩15g。12剂,水煎服。

四诊:20xx年10月27日。病情稳定,头发渐密,现手足心热、脱皮。舌体胖大、有齿痕、质暗红,苔腻微黄,脉弦细。上方加牡丹皮15g。6剂,水煎服。患者自觉头发可,遂停止用药。

感悟:脂溢性脱发“脱发”一证多由饮食肥甘厚味、精神压力过大、病后体虚等原因导致发失血养而脱落。本案辨证应注意三点:一是患者头部发痒、分泌油脂过多,湿热上蒸,则毛孔堵塞,发根失养而脱。湿热为其外在表现,脾虚生湿,木郁化热,其本在肝脾。二是患者肾精不足,若肾精充足,则虽湿热蕴蒸,发也不致于脱落。如《内经·六节藏象论》篇云:“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为阴中之少阴,通于冬气。”三是患者脱发日久,血虚日久必致瘀,故治宜养血活血,温补三阴。方选血府逐瘀汤。本方系主治瘀血证的常用方剂,并且是针对瘀血偏重滞于上者而设。肝为司血的主要器官,所以本方除桔梗、甘草外,均系归经入肝之药物。如当归、柴胡、生地养血疏肝,清热润燥,适用于血瘀兼热之证。桃仁、赤芍、红花入肝逐瘀活血,有破瘀止痛之功。血不得气不走,气不得血不行,川芎为血分之气药;枳壳擅长理气疏肝,二味合用协本方活瘀理气,并有调和肝脾作用。桔梗归入肺经,可载药上行;牛膝归经肝肾,可引药下达,滋阴荣发。加入甘草调诸药而和中,共组成通行上下,活血逐瘀之剂。党参、干姜、茯苓、甘草健脾益气祛湿,以资气血生化之源,生血养发。加入麻黄、附子、细辛以加强温经通络之力。何首乌、旱莲草滋补肝肾,养血益精。二诊加入白术、泽泻,健脾祛湿。三诊附子、干姜、桂枝加量,以加大温经通脉力度。加入黄芩滋阴清热。四诊患者手心热,加入清肝凉血之品。诸药合用,湿热得清,瘀滞得活,三阴得调,脱发自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