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茂荫忠清亮直逸事

 微言喜语 2022-03-14

  文/陈平民 

     当年,“三代帝师”(道光、咸丰、同治)祁寯藻离世后,慈禧太后赐以谥词“忠清亮直”。忠,忠孝、忠君,为国尽忠;清,清白、清正、清廉;亮,襟怀坦白,正大光明,事理分明,高风亮节;直,秉性耿直,直言敢谏。其实,用“忠清亮直”来概括祁寯藻的老部下老同事王茂荫一生,也贴切不过了。

    本文依据史料记载,撷取王茂荫官场生涯中几件事,与读者一道欣赏这位晚清名臣的忠清亮直。
第一件事是——

咸丰皇帝画像
   不附肃顺,不上贼船 

     晚清权臣肃顺,满州镶蓝旗人,全名爱新觉罗·肃顺,字雨亭,晚清宗室,生于清嘉庆丙子年(1816)。道光中期历任御前大臣、总管内务府大臣、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等要职。咸丰继位,深得信用,与其兄郑亲王端华及怡亲王载垣相互倚重,权倾朝野,煊赫一时。咸丰十一年(1861)七月,咸丰帝死于热河之前受命为赞襄政务王大臣,同年十月二日,在护送咸丰灵柩回京途中,行至密云被捕,后被斩于北京菜市口,年四十六。

     咸丰继位后,面对大清王朝颓势,励精图治而振兴,支持其改革的臣子不少,宗室大臣肃顺是一个,位高权重;一般臣子王茂荫算一个,只是起初官位比较低。肃顺与王茂荫,他们支持改革的目的与途径,各不相同。肃顺考虑的是皇室利益,不惜拉帮结派,结党营私。王茂荫考虑的是国家社稷,大清江山,国计民生,主张堂正做人,清白为官,不屑于团团伙伙。他们之间的差别、分野就在这里。

     肃顺掌权时,严惩渎职失职,整肃官场政风,“轻满员”而“雅重汉人名流”,推荐重用汉臣,铁腕反腐,对延缓大清帝国大厦的倒塌,无疑有贡献。他推荐的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郭嵩焘等汉族官员,为平定内乱外患,实现同(治)光(绪)中兴做了贡献。但他骄横擅权,排挤异己,柄国营私,拉帮结派,又得罪了朝野很多人。他曾经拉拢过王茂荫,王茂荫险些上贼船,这是有故事的。

     肃顺拉拢王茂荫,是咸丰三年十一月王茂荫被擢升为主管清政府财政货币事务的大员户部右侍郎兼管钱法堂事务之后。史籍有载:
     歙县王子怀,名茂荫。咸丰初,为御史,抗疏直言,于国家大计多所建白。未几,洊升户部侍郎,遇事力持正论,朝贵为之敛迹。时肃顺柄国,颇忌惮之,遣客通殷勤。王意颇动,订于某日偕谒。客待于外堂,车驾矣,衣冠而出。过厅来东偏,有巨镜,忽对镜立,瞻顾一周,拈鬚自语曰:“焉有堂堂王子怀,而为权臣屈节者乎!”遽谢客,客还报,肃恚甚,将谋所以中伤之,乃引疾归。比穆宗立,优诏起用,有“直言敢谏,志虑忠纯”之奖,遂复出。时京师粥厂以办理不善,泽不下逮,奏请扩张整顿,风清弊绝,饥民多感颂焉。晚年奉命查案山西,所挈随员有得贿者,为所欺,复奏失实,清望稍减。其所居在京师宣武门外即歙馆。歙人言及王,恒指镜以相告语也。

王茂荫资望深,性鲠直,不阿附,遇事敢言,力持正论。不少权臣在他面前,不得不夹紧尾巴。当时柄国的肃顺,对王茂荫也“颇忌惮之”。所谓忌惮,顾虑畏惧也,既忌妒王茂荫深得咸丰信任,又对他有所畏惧,可谓又恨又怕。为缓和清政府的财政货币危机,身为户部右侍郎兼管钱法堂事务的王茂荫主张有限制地发行可兑换的纸币,肃顺则主张无限制的滥发,印钞票的机器一开,想印多少就印多少;为搜刮民财,肃顺主张铸颁当百、当五百、当千的大钱(一种低值铸币),王茂荫则一再上书阻止。对王茂荫的意见,咸丰帝尽管不全言听计从,但也是相当当一回事的。为此,肃顺便决定拉拢王茂荫,派马车到王茂荫寓居的歙县会馆请他去见面。王茂荫差点被拉拢,好在临行前照了镜子,深有警悟,自感不能丧失气节,当机立断,遽然谢客,取消谒见。考虑到肃顺不肯善罢甘休,要寻机报复,王茂荫便于咸丰八年七月上折引疾而退。

     咸丰十一年十月“辛酉政变”,肃顺被诛,死党均被重典。王茂荫如果上其贼船,遭受株连是必然的。幸好,他在关键时刻拒绝拉拢,保持了晚节。从而有同治改元后的重新复起。 
第二件事是——

权臣肃顺画像
    京察过堂,面折瑞常 

      干部考核,古已有之。京官的考核叫“京察”。“京察”始于明代,每六年举行一次。清代沿袭了这一制度,由六年改为三年,按一定标准考核后,分别奖惩,翰林院所属各官京察列一等的,可任知府和道员。

      与干部考核有涉的跑官、要官,自古亦有之。《南史·颜延之传》中的“奔竞”一词,据说是跑官、要官的最早出典。所谓“奔竞”,就是为功名利禄奔走争竞。这种庸俗风气,在吏治腐败的晚清社会,表现得非常突出。王茂荫对这种风气深恶痛绝,但他也只能在洁身自好的同时,在有限的范围内予以抵制。为此,他常常得罪人,甚至得罪“分管领导”和“主管领导”。他在任兵部左侍郎的咸丰八年,就为抵制“奔竞”,当面让分管兵部的大学士瑞常难堪。

      这说的是咸丰八年兵部的一次“京察”。当时分管兵部“京察”的是大学士瑞常。瑞常,字芝生,号西樵,石尔德特氏,蒙古镶红旗人,与王茂荫同为道光十二年(1832)进士,为清朝大臣中之佼佼者。《清史稿》瑞常本传说他“历事三朝,端谨无过,累司文柄,时称耆硕”。 

      这年的一天,瑞常来到兵部署地,主持兵部“京察”。在过堂会上,瑞常声称某人可定“一等诸员”,谁知语声未落,坐在一旁的王茂荫突然站起来,正色言道:“这个人特别善于为个人的功名利禄奔走,并不是一个真正实心勤能的办事者。比他优秀的人多的是,比如某某、某某,都是勤于职事,为守兼优之人,他们理应定为一等。”

     瑞常听后,险色一沉:“你介绍的这些情况,我并不知道。如果是这样,那就由你来评定吧。”说定,就将用来圈定的硃笔递给王茂荫。王茂荫也没有推辞,不紧不慢地走过去,平静地说:“好吧。中堂日理万机,不能常来兵部署地,茂荫一年到头都在部里,对司局中每个诸员的勤惰,考核比较详细,敬当为中堂定之。”说完,便直接取笔标识,尔后请瑞常画押,并当场交有关下官缮写奏折,向上奏报。瑞常为此受折,非常生气,心里虽然不能平静,但也无可奈何。

     论公谊私交,王茂荫与瑞常都很不错。咸丰五年,继母吴太夫人七十寿诞时,身任吏部左侍郎的瑞常还曾与与户部尚书朱凤标、工部尚书花沙纳、内阁中书钟保等十四人联名送了《恭祝诰封太夫人王年伯母吴大夫人七旬寿序》。但王茂荫这个人,生性耿直,为官淸正,坚持私交有深有浅,公事论理论法,心底无私,光明磊落。他纠正“分管领导”瑞常的考核结果,并非与他过不去,有意地折他,只不过是坚持实事求是,力主正义。这也是他一贯的品性和作风。他自己恪恭尽职,对“勤于职事,品识兼优”的属下,在考核时坚持“以一等与之”,而那些“特善奔走,非真能办事”的诸员,在他之手占不到便宜。

     王茂荫高中进士后,长时间供职户部,对晚清衙门的“奔竟”腐败之风,看在眼里,恨在心头。道光晚年,他被记名以御史用,咸丰皇帝奕詝即位后将他补实为御史,他本有心在咸丰的统领下,为惩治腐败,励精图治,做点实实在在的事。不料遭遇十多年深重的外忧内乱和残酷的宦海沉浮。咸丰改元,王茂荫上给咸丰的《条议钞法折》和《振兴人才以济实用折》,非常有名。咸丰二年上的《条陈时务折》,以及同治元年(1862)重新复出后所上的另一个《条陈时务折》,也同样名垂青史。
第三件事是——

北京圆明园被毁前的照片
  直言极谏,劝缓游园

    咸丰皇帝爱新觉罗·奕詝,道光十一年(1831)生于北京圆明园,虚龄十六被秘密立为储君。道光三十年即位后,励精图治,勤于政事,大手笔地改革弊政,任贤去邪,罢斥了道光朝军机大臣穆彰阿,处决了第一次鸦片战争中主持和局、臭名昭著的投降派官员耆英。咸丰十一年,他崩于承德避暑山庄,年仅三十一。他虽然是清朝第九位皇帝,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有实权的皇帝,但却在内忧外患中度过了在位的十一年,算是一个苦难的皇帝。他即位之初,曾雄心勃勃,想成就一番帝业,但时间不长便受权臣近侍诱导,而鸩于逸乐,面临内忧外患,长期不问朝政,不是携带嫔妃避居承德避暑山庄,便是游玩圆明园。对此,不少大臣都有微词,但谁也不敢犯颜直言,而王茂荫则是一个例外。

     咸丰五年初,内廷传出咸丰自热河举行谒陵大典回京,便要临幸圆明园,并驻为行宫。时任兵部左侍郎的王茂荫听到这一消息,深为震惊。他给咸丰上了《请暂缓临幸御园折》。他说:方今时势如此艰危,太平军席卷东南数省,夷人又常常以此来为恐吓,国家财力已告匮乏,不仅兵勇口粮不能按期发放,连各级官员的薪俸也无从支给,朝政懈驰,人心惶惶。皇上只有“躬忧勤节俭”,才能安定民心,否则仍然“临幸如常”,就只能导致“士卒生心或起嗟叹”,从而大失民心,以至不可收拾。

      咸丰看了这个奏折,恼羞成怒,不仅否认自己有“园居”之意,而且传问王茂荫是从哪里听到这个消息的,随后又在王茂荫的奏折上批示说:“并未传旨于何日临幸圆明园,不知该侍郎闻自何人……王茂荫身任大员,不当以无据之词登诸奏牍。着交部议处。原折掷还!”

     这一次,王茂荫算是真正积忤了咸丰。从此,他便被赋闲,所上奏章,不是未报就是不再有硃批。

     王茂荫在仕途上遭受挫折,反对派们幸灾乐祸,不时有冷言冷语相讥,而正直的同僚却因此更加尊敬他。与他同时代的湖南沅陵人吴大廷称他“直声高节,上自公卿,下至工贾”,石埭人杨德亨称他“立朝敢言,磊落俊伟,俨如奇男子之所为”。歙县清末翰林许承尧,曾一再声称:王茂荫公单凭《请暂缓临幸御园折》,即足以名留千古!
第四件事是——

王茂荫遗像
 观向日葵,欷歔怆恻 

     王茂荫是一个忠孝两全之人。他身为京官、言官,他忠君,不是一味的愚忠,而且既忠君又匡君,对君主不符合国家社稷利益的言行,他还是要直言敢谏的。采纳不采纳,是君主的事,劝谏不劝谏,则是自己的职责。

     他三十五岁考上进士进入仕途,在户部一干十五年,做了主事、行走、郎中一类的“中层干部”,五十一岁时奉旨“记名以御史”(从五品),顿遭父丧,回家守孝,待他守孝期满回京复职,道光皇帝驾崩,咸丰即位,太平天国革命爆发了。他的擢升任用,主要始于咸丰朝。

     咸丰登极后,王茂荫很快被补授为陕西道监察御史,取得言官资格,他上了很多涉及弊政改革的奏折,无一不关乎国计民生。他对王茂荫的德才品识非常关注。很多人都知道,太平军攻陷安徽省城安庆,是在咸丰三年二月十七日这一天。也正是这一天,咸丰帝在紫禁城乾清宫召见了王茂荫,这次召见后,王茂荫的官职不断提升,103天内,由从五品的监察御史升至从三品的太仆寺卿。同年十一月初二日,又被擢升为正二品的户部右侍郎兼管钱法堂事务。王茂荫为得皇上知遇而欣慰,同时也为不断得到升迁而不安。

    咸丰十一年七月十七日(1861年8月22日),咸丰帝崩于承德避暑山庄。开缺疗养中的王茂荫“惊闻遗诏,抚膺号哭,哀痛不能自已。每对人道及先帝特达之知遇,愈格之优容,辄潸然泪下”。这年冬天,王茂荫的友人兼门生吴大廷去看望他,“先生谓以谏临幸御园一疏忤上意,因称辜负天恩,复俯案泣涕,不能自已。”

    知道感恩,在道德情操上是高尚的。王茂荫感咸丰皇帝奕詝的知遇之恩,可从他在疗养地种向日葵和静观老去的向日葵不能向日的细节,感悟一二。

    那是咸丰八年七月,王茂荫病退后,开始居宣武门内之玉皇阁调理,拜其为师的易佩绅专门来伺候,同时受学。同年秋,他参加北闱乡试,考中举人。次年六月,王茂荫迁居北京城东广渠门玉清观养病,易佩绅“随侍三月余”。有意思的是:王茂荫在玉清观前的空地种有向日葵一本,每天傍晚亲自浇水。到了秋天,向日葵“结实径尺”,但却“不复能东西转动”。一天,王茂荫在向日葵边上一再俳佪,并望着弟子佩绅说:“此葵竟不复向日耶?”佩绅随口回答:“葵老矣”。王茂荫听后,欷歔恻怆良久。事后,易佩绅在《亲炙王子怀夫子事略》中记载了这件逸事,称王茂荫“所寄托可知矣,其忠爱类如此。”


原唐山开平区玉清观。为道教宫观。始建于汉,宋毁,明复建。后毁于唐山大地震。
 【作者简介】陈平民(1948—),男,休宁县人,徽州文化研究资深学者。曾任黄山日报总编辑、黄山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黄山市社科联主席、党组书记。公开出版研究王茂荫专著《王茂荫研究》《王茂荫卷》《王茂荫研究文辑》三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