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喜欢用诗联说事的陶行知

 微言喜语 2022-03-14
  

文/曾昭安 

       陶行知先生(生于安徽歙县西乡黄潭源村)被誉为“人民教育家”,他不仅兴办学校、著书立说,用实际行动开启明智、广施教化,还对诗联情有独钟,特别喜欢用通俗易懂的诗联说事、传播自己的教育理念。比如,他十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反对为师者夸夸其谈、不学无术;反对为生者治学片面、不求甚解。为启示师生扬长避短,他特意撰写了三副校联:第一副是“以宇宙为教室,奉自然做宗师”;第二副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小疑必问,大事必闻,才算学生”;第三副是“和马牛羊鸡犬豕做朋友,对稻粱菽麦黍稷下功夫”。陶先生一直注重读书为实践服务,为此,他就写了首打油诗:“用书如用刀,不快便须磨。呆磨不切菜,何以见婆婆?”
      1926年,陶行知和几位朋友在南京郊外办了一所乡村学校(晓庄小学),但不久被国民党查封,陶先生等被迫出走。一天,陶行知先生收到晓庄学生来信,把没有先生上课,他们自己展开互教互学活动的事告诉他。他看后,高兴地写了一首诗邮寄给孩子们。诗是这样写的:“有个学校真奇怪,大孩自动教小孩。七十二行皆先生,先生不在学如在。”几天后,陶行知先生收到了孩子们的回信,信中除道谢外,还指出诗中有一字不妥,小孩就不能教大孩吗?能者为师嘛!陶先生觉得有道理,乐呵呵地说:“孩子们的话像炸弹,把个'大’字炸得粉碎。”于是便把这诗改为“小孩自动教小孩”。以后对人谈及此事,他便说孩子们是他的“一字师”。

      1931年春,陶行知结束流亡日本的生活,回到上海,经黄炎培举荐,担任《申报》的顾问。后来,陶行知离开《申报》在上海郊区创办了 “上海工学团”业余学校,提出了“工以养生、学以明生、团以保生”的口号,意在让学生们以劳动来养活自己,通过学习来了解人生。1932年,陶行知在《涛声》杂志上登了一则引人注目的《卖艺启事》,启事开头是一首幽默诙谐的打油诗:“狐狸有洞鸟有食,乡下先生难度日。风高谁放李逵火,武训讨饭也不易。自杀不成怕坐牢,从来不演折腰戏。众谓我曾做书呆,便教出卖书呆艺。书呆之艺卖与谁?开张岂必有生意?女生卖艺被开除,先生卖艺可遭忌?哪里管得这许多,硬着头皮试一试!”接下来是他卖艺(即卖讲、卖字、卖文)的明码标价。这则启事见报后,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1938年,陶行知在伦敦瞻仰马克思墓,写了这样一首小诗:“光明照万世,宏论醒天下;2 4 7 4 8 ,小坟葬伟大。”此诗表达了陶先生对革命导师马克思的无限崇敬和信仰,诗中的数字是马克思的墓号。这里运用借代,立意新颖别致,自然贴切。
      1939年12月31日,陶行知与吴树琴在重庆喜结连理。陶行知特地在结婚证上题写了一首小诗:“天也欢喜,地也欢喜,人也欢喜。欢喜我遇到了你,你也遇到了我。当时你心里有了一个我,我心里有了一个你,从今后是朝朝暮暮在一起。地久天长,同心比翼,相敬相爱相扶持。偶然发脾气,也要规劝勉励。在工作中学习,在服务上努力,追求真理,抗战到底。为了大我忘记小己,直等到最后胜利。再生一两个孩子,一半儿像我,一半儿像你。”结婚证上题诗,可谓别出心裁,而诗又很别致,充满情趣,含蕴丰富。更值得一提的是,自那以后,每逢育才学校的老师结婚,陶先生都要亲笔书写那首诗赠贺。期待天下夫妻都做恩爱夫妻、生死伴侣。那张题了诗的珍贵的结婚证书,现在已保存在陶行知纪念馆。
       上世纪三十年代,陶行知先生的好友唐纳和电影演员蓝苹(即后来的江青)发生了婚变,唐纳先生十分痛苦,为此还轻生自杀过。陶行知先生非常了解蓝苹,因为他们共过事。陶先生所领导的晨更工学团,曾吸引蓝苹,有时蓝苹也参加其中的活动。看到朋友这么痛苦,陶先生心里也不是滋味,对唐纳十分同情,便写了首诗开导他。诗中写道:“听说你寻死,我为你担心。你可要知道,蓝苹是蓝苹,不是属于你……如果你爱她,她也很爱你,谁都高兴听喜讯;如果你爱她,她不再爱你,那便是已经飞去的夜莺……现在时代不同了,我想说给你听,为个人而活,活得不高兴;为个人而死,死得不干净。只有那民族解放的大革命,才值得我们去拼命。”陶先生别出心裁,以诗劝人,效果奇佳一一陶先生的诗由于明白如话,唐纳一看就清楚,所以心里豁然开朗,打消了自杀的念头。陶先生一首诗救了唐纳一条命,你说奇也不奇?
【作者简介】曾昭安,笔名湘人、文缘人、雪峰草等,湖南省邵阳市洞口县文旅广体局退休干部,邵阳市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演讲与口才》《思维与智慧》《做人与处世》《幽默与笑话》《文史博览》《知识窗》《人间福报》(台湾)《对联》《连环画报》《奥秘画报》《语言文字报》《语言文字周报》等多家报刊。有作品获奖或被收入文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