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楼梦》王熙凤——“不识字”的故事

 新用户8926AVU2 2022-03-14

《读懂红楼》系列〔018〕期 高曰、高博 2022、03、10

文章图片1

第三回,王熙凤出现,作者是这样写的:

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之“辣子”。

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学名王熙凤。

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

针对“不识字”,脂砚斋特意指出:

奇想奇文。以女子曰学名,固奇。然此偏有学名的,反到不识字;不曰学名者,反若假。

“不识字”,—— 王熙凤的又一个特征。

作者为了突出“不识字”三个字,在批语中制造结节,在小厮彩明身上大做文章,让读者明白,“不识字”与王熙凤紧密相连。

其实,《红楼梦》中,王熙凤可不是不识字,会吟诗,一句:“一夜北风紧”,惊到众人,还能看懂司棋、潘又安的情书。

原来,“不识字”,是假的,其中是有来历,有故事的。

首先,它隐含着一件“文字狱”大案。

雍正年间,翰林徐骏在奏章中将“陛”字写成“狴”,雍正阅后,将其革职。后又在他的诗集中发现一句:“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雍正大怒,认为这是对“大清”国号的“大不敬”,遂将徐骏斩首。

“不识字”案是雍正处理的,作者斗胆将“不识字”三字安到王熙凤头上,借以表明王熙凤的身份和其隐寓就是雍正。

其次,“不识字”还是雍正评价官员的一个尺码。

雍正每天都要接见一批官员,接见后,雍正便将他们按“识字”、“稍识字”、“不识字”三个等级,以及其他信息划分为九等,分别是:

上上,上中,上下;

中上,中中,中下;

下上,下中,下下。

“不识字”,一般是“下下”级别,按照这个标准,王熙凤“不识字”,自然也就是:“下下”人了。

用雍正划分等级的标准来划分王熙凤,是一次自我划分。

一笔“三角眼,掉梢眉”,一笔“不识字”,两笔锁定了王熙凤隐寓就是雍正,当无悬念。

王熙凤隐寓雍正,是雍正幻入红楼第五身。

1727年.雍正抄了曹頫的家,国恨家仇,让曹頫对其恨之入骨。

雍正时代恰好是大清王朝由盛而衰的一个转折点,当曹頫与他产生了过节后,两人的激战不可避免。

复仇!正是作者的写作《红楼梦》的动机之一。

“三角眼,掉梢眉”,“不识字”,是作者与雍正激战的第七个回合,揭露雍正是制造“文字狱”大案的罪魁祸首,是一个“下下”人,是一个“恶劣之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