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现代人既不缺吃,又不愁穿,为什么仍然没有幸福感?

 老黄说史 2022-03-14

现代人既不缺吃,又不缺穿,为什么仍然没有幸福感?吃穿用度都不愁,现代人为什么没有幸福感?

最近在网上看到一个讨论话题,现代人既不缺吃,又不缺穿,小日子过得非常滋润为什么仍然没有幸福感?这个话题乍一看,似乎前后矛盾,但是,细一品,现实生活中确实有许多令人难以放下的不如意。

其实,要想回答这个问题,首先搞清楚什么是幸福,换种说法,你希望的幸福是什么样子。

儿时的印象中,父老乡亲们的生活虽然很苦,一年也难得吃上一两顿肉,穿着更是灰土烂破,可是,给人的感觉,那时人们的笑容是纯洁而真诚的。

咸菜稀饭糠头火,除了神仙就是我。”只要能吃饱,能穿暖,就是神仙般的日子。那时,大家的日子都大差不差,]没有攀比,没有伤害。即使有些许的不如意,也是一家人关起门来自我消化,少有拿到大庭广众下去晒的——因为,他们一直遵循“家丑不可外扬”的古训。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劳累了一天的人们,饭碗一放,倒头便可睡着,根本为知失眠为何物。能够睡得着,说明心安。

心安是福。身安后才能心安。现在人之所以会感到不幸福,最大的因素,就是身不安——对身外之物需求过多,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得陇望蜀吧。

关于幸福的烦恼,从前有个非常流行的故事,说的是一位左右为难的老太太。原来,那位老太太没有儿子,只有两个女儿,她便将自己的幸福,与女儿的幸福捆绑在一起。

后来,大女儿嫁给了卖伞的,小女儿嫁给了卖鞋的。可是,女儿出嫁后,人们会发现她整天坐在路口哭,被人称为“哭婆婆”。

众人不解其故,便问老太太,为何晴天也是哭,雨天也是哭?老太太说,她这是为两个儿子操心:天晴时,大女儿家的伞买不出去,天阴时,小女儿家的靯买不出,故而天天不开心的。

后来,有个得道的禅师路过其地,了解了“哭婆婆”的纠结后,对她说:“这件事你得换种角度后,下雨的时候,你要想卖伞女儿的生意好;天晴的时候,你要想卖鞋的女儿卖得好,这样你就不会哭了。”

禅师一番话,令老太太顿悟。从此,街头便有了一个总是乐呵呵的“笑婆婆”。

其实,一件事情是好是坏,关键在于人们自身如何认识,在于思维的方式和看问题的角度。 就如同人们对于幸福的理解与追求。 

现代人常常走入这样一个怪圈:拥有的东西多了,幸福感却少了。如果太看重物质享受,就必然要付出精神上的代价。其实,幸福是一种经历、是一种心境、是一种感觉,是一种悟性,是一种生活的从容。

(图片来自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