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总在思考,好端端的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光影志 2022-03-14

第367期

今天想与大家介绍的影片是钟孟宏2021年的新作—《瀑布》。该电影是根据导演友人的真实经历改编,以一对母女为故事的主线,两人彼此对立又相互救赎的故事。

《瀑布》

在新冠大疫之下,罗品文作为离异妈妈独自抚养叛逆期的女儿小静,因为市场经济的不景气,公司业绩下滑,员工们纷纷减薪,在生活家庭社会的重重压力之下,罗平文患上了精神病。故事也借此展开,是有关于崩塌与重建的故事。

“好好的人怎么变成这样”

影片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议题:“人为什么会精神失常?”

我们通常把仪表堂堂的符合社会轨迹的人称为“正常”,把蓬头垢面口齿不清的人称为“失常”。但是事情的内部却不是那么单一,我们在探究精神病的时候总是深挖“他们与我们的不同”,我们渴望看见精神病人能暴露自己的“恶人相”以便于我们更好的区分或治疗或进一步排挤比对。

但其实精神疾病更像是一场感冒,总是会感觉鼻子瘙痒,总是呼吸不畅,只要忍着不打出那个喷嚏就没有人看得出来你“生病”了,这与精神疾病有着一定的共通性,有些人可以忍住且慢慢等自身抵抗力获胜,有些人就忍不住。

影片中罗平文是怎么走向失常的?她在职场上叱诧风云,在家中与女儿若即若离,她把大部分时间都透支在他人的生活里,这与她本身的人格造成了很大的撕裂感,在无形中造成所谓的“压抑感”,这份压抑会悄悄的吞噬我们。

我们总是想着自己兢兢业业,听话顺从,就会得到他人的赞扬。我们总把期待值放在他人的需求上,总问:“需要我做什么吗”很少思考:“我需要做吗?”突然有一天我们只是背负了哪一条社会准则,想超脱一次,就会被他人“关心”:“你怎么了吗?”“好端端的怎么变成这样了?”

电影里罗品文有一句台词:“不要再问我好不好了,可以吗?”精神疾病就像脑海之中的泛音,偶尔出现又或突然消失,当有一天再也听不见这个声音,你还会知道要怎么生活吗?

关于“遮罩”的表达

电影虽然叫《瀑布》,但是有关乎瀑布的画面只有影片的结尾一段。但是又有许多“瀑布”的意象表达。口罩可以挡住病毒,遮温帘可以防止牛奶变质,就连装修中的大厦都有一层巨大的蓝色防水布保护。没有遮罩的保护,我们该如何保证内心与外界不会失衡?

片子中罗品文在重重重压之下,给自己建立了一层“遮罩”,那就是影片中所讲的最大的“瀑布”。每当情绪失控,她的世界就如偶尔飘来一阵雨,堆叠起来的淋头大雨变成了一场瀑布,她自己被困锁在这层水幕之中,就像被包在蓝色防水布里面的大厦一样,总是那么阴郁压抑。

那么“瀑布”是如何形成的?

原本平稳前进的河流遇到断层、凹陷等地区才会有瀑布出现。断层、凹陷本身就存在,但一滴水形成不了,一股小溪也形成不了,只有足够多的水一起涌入,才是造成瀑布出现的罪魁祸首。

所以影片中的“瀑布”讲的是人们渴望用一次次温润的小雨填满心中的凹陷,却不曾想造就了一场大瀑布,困住了自己也隔绝了外界,一次次自我救赎不得而终,换来了一次次心灵溃败。

人性之间的相互救赎与自我救赎

影片之中大部分的人物动作都是在相比较之间彰显的。

首先是罗品文与女儿小静的对手戏,小静是一名高三学生,正处在叛逆期,与罗品文的关系若即若离,并不像母女般亲近,甚至不如钟点阿姨。但是当罗品文出事入院时,这种血浓于水的关系让小静义无反顾的帮助自己的妈妈,无条件的相信她照料她。罗品文因为思觉失调出现幻觉看见门口的卫兵,小静也借势配合,义无反顾的相信自己精神病的妈妈。这是亲情之间的救赎。

在罗品文治疗期间遇见了病友如萱,他们互相交流病情,如萱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帮助品文走出阴影,撕下她心中的“幕布”,得以重新阳光普照,这一段对手戏安排也是十分精彩,这是同处境社会人士的互相救赎。

品文走出阴霾决定重新生活,找到一份卖场员工的工作,也得到卖场经理的大力帮助,并与之收获了新的感情,这是社会关系的救赎。

而影片的最后,导演给了一个开放性的结局,在洪水冲刷后的山道,小静有被救下来吗?在一切阴霾终将褪去之时,一场激流又无预警的爆发。假设小静在这场灾难中逝世,罗品文会继续顽强的生活吗?还是选择自杀?

这一层面电影中没有描述,反倒给了观众更多遐想。

我们大部分情感纠葛都建立在他人之上,当某一天身边人都离你而去,你要如何自我救赎呢?是否能抗住所有的“最后一击”,这都取决你心里建设了多少层“防水布”。

总而言之,我们不能摆脱生活的困境也无法拒绝生活的暖意,所有好坏就像偶尔飘来的一阵雨,悄悄洒满地,等阳光普照又蒸腾上升,大多时候我们都孤立无援,只有想清楚自我的执念才能把握好这顶不可预知的天枰。

—END—

文编

姚 | 美丽

美编

咸鱼|想去海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