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建文 | 梧桐情

 天下孝义人 2022-03-28


往期回顾 

·  孝义人在朝鲜见闻

·  军旅生活记

作者:张建文
我的家乡山西省孝义市梧桐村,是个古老的村庄。相传,战国时期,魏将吴起在此屯兵镇守西河,故名吴屯。此说可信,从周边村庄村名大都与军事有关,如前营、后营,王屯、尉屯、董屯,等等,即可佐证。吴屯历代为军事要冲和官行驿站。清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县志记载:“吴屯堡,高二丈,周回五百七十步,东西门五座”。村东有座占地十多亩的大寺庙“崇相寺”,寺内植有梧桐树,枝繁叶茂,村民取“家有梧桐树,招得凤凰来”之吉祥寓意,逐渐地把吴屯叫成了梧桐。到了清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孝义县志上,“吴屯”已写作“梧桐”,坊间民意被官方确认。
从两千多年前走来的梧桐村,近些年来,随着省级梧桐工业园区的蓬勃发展,随着现代化的梧桐新区建设的完美收官,如今的梧桐古村,已十室九空。若干年以后,它必将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似乎已成不争的定论。这是一种时代发展的必然。但作为世世代代居住于斯的我们,总有种恋恋之不舍。在此且凭借我的印象和记忆中听到的传说,对六十多年前的梧桐古村面貌作一概述,借以留住浓浓的怀乡之情。
孝义南乡一带自古以来有俗语云:“河梧桐,整下栅。”说的就是,梧桐、下栅这两个孝义县城正南方向的县境内最大的村庄在村舍布局上的不同特点。下栅村是大而集中,梧桐村则是大而不规整,像“河滩一样大摊开来”,却又散而不分离,统分融合,绵延千年,颇具特色。
梧桐村庄南北长,东西窄,从村子的北端到南端,至少有两千米左右,从东端到西端,也有近千米。村内分为五个居住片区,名称是:神道巷、北头、南头、圪垯儿荷、沙滩头。五个片区之间相互有多条村道相通,但各片之间房屋院落互不交叉,还间断地有小块耕地相隔。每个片区在村舍布局上有各自的独立性。“神道巷”居梧桐村的中心位置,是一条长500米左右的东西向街,有东西两座门,皆为大型古砖劵砌门洞,门洞长约有10米。“北头在神道巷正北边,有三条东西向街道,长度与神道巷接近。最北边的叫正街,往南依次叫中街、后街。有东西两个简约式砖瓦门楼。“南头在神道巷东门外东南边,街道呈有豁口的口字型,东西南北转了个圈,街长在600米左右。西北向有一简易砖瓦门。“圪垯儿荷”在神道巷正南稍微偏西,有三条南北向的街道,分别叫中街、东街、西街。中街东街各长500米左右,西街不足中街一半长,人称“半道街”。圪垯儿荷中街有南北两门,也是古砖劵砌门洞,但洞长仅及神道巷东西门的一半。东街上有南北两个门,都是古砖劵砌,每个门洞上还建有高高的门楼,雕梁画栋,十分精美。“沙滩头”在南头正南,圪垯儿荷东南,一条300米左右的南北向街,居住仅有二三十户人家,但也有南北两个砖劵砌洞门。
总之,梧桐村里的几个片区,村舍建筑自成体系,各有各的街,各有各的门。北头是唯一紧靠神道巷的,但却把“正街”摆在村子的最北边,与全村的中心——神道巷相临的街反而称之为“后街”,好像明显地要表明你是你我是我的心态。在一个本来是以神道巷为中心逐步发展起来的村庄,却形成这样的相互联通而又各成一体的特殊格局,何因使然,令人费解,也颇难考究。
还特别值得记述的是,梧桐村有统有分的特点,在寺庙建筑上体现得更为鲜明。梧桐村历史上有十一个寺庙。神道巷的东嶽庙、龙天庙,北头的三教堂、观音庙,南头的大观音庙(供奉三尊佛像)、小观音庙(供奉一尊佛像)和姑子庙,圪垯儿荷的财神庙、观音庙,沙滩头的天地庙。寺庙文化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文明。尤其在农村,几乎是村村有寺庙。寺庙,既是农村的信仰场所,教育场所,还是公众的活动场所和处理乡村社事的办公场所。所以,可以说,寺庙既是一个完整村庄的重要构件,也是一个独立村庄的重要标志。从各有各的庙这个状况可以看出,历史上梧桐村的几个片区,尽管不各自称“村”,却是分而治之的,同时又相融在梧桐村这一“共同体”中。寺庙建设也是这样。上述十一个庙,都建在与所在片区街道上,且均以类似“北头的**庙”称之,唯独第十一个也是最大的“崇相寺”,建在远离村庄几百米的东边空旷地带上,属于全村共有,大家都称之为“俺梧桐的崇相寺”。很有意思的是,崇相寺也是最后消失的,直到1968年后才逐步被拆。似乎也在说明“越大越能扛”吧。从这十一个寺庙的布局上也清晰可见梧桐村“统分结合”的大格局。在崇相寺东三百米左右的“官道“上,有一驿站,称之“梧桐十里铺”,院内有一个十米上下高的砖砌塔,名曰“文昌阁”,兼备官道驿站路标、瞭望台之功用。这就更是梧桐村作为一个整体的官方标志了。“往事越千年”。我们的先人,千余年来,共享“梧桐”(在当地口语中,“梧桐”和“吴屯”同音)这个吉祥如意的村名,和美与共,融合前行,令人钦佩。还可提及的是,在梧桐村,有两条季节性河渠,绕村而过,是耕地的重要水源。在其它地方,村民间因争水而斗的事情屡见不鲜,但在梧桐,却从来没有任何相互冲突的记载和传说。梧桐人以自己的智慧、品行、能力和勤劳,共同创造了富饶乡村,为梧桐村赢得了孝义县的米粮川之美誉。
1953年后,随着农业合作化的兴起,官方将梧桐村正式分为四个村,分别是:中梧桐村(神道巷),北梧桐村(北头),东梧桐村(南头),南梧桐村(圪垯儿荷、沙滩头)。迄今已近七十年矣,但出了大梧桐,人们仍然只说自己是“梧桐人”。梧桐情,千年不变的家乡情,已经融化在梧桐人的血脉之中……

更多人在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