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完2022考研分数线,那些急着喊“凉凉”的人都后悔了

 skysun000001 2022-03-14
图片

就在上周五,2022年的考研国家线公布了,然后…瞬间就冲上了热搜TOP 1。

图片

一时间,几乎人人都在哀嚎:这要是基金,分分钟上人生巅峰!

图片

其实,今年不管是商科or文科or理工科,专业分数线基本都是全线上涨

就比如最厉害的教育学,过去4年里分数线从320飙升到337,而2022年更是达到了351分的历史新高,涨势喜人啊!

图片


如此高的分数线,让很多人犯了愁,担心自己要凉凉。

但是,现在说凉凉,还为时尚早。

要知道,前面还有一个叫做“考研复试”的东西在等你。

众所周知,考研的复试现场,可是很多非高分选手,打赢翻身仗的地方。

图片


就拿去年的数据来说话:

2021年浙江大学复试录取结果中,有4位初试成绩在400以上的学生落榜。

反倒是,那位初试成绩在所有考生中最低(375)的同学,因为复试的出色表现而被录取了。

图片

同样的情况,在国内院校中非常常见。

为什么,有些低分考生可以在复试中逆袭,而很多高分选手却败下阵来?

想搞清楚这个问题,就必须知道考研复试的评判标准。

从官方公布的评分要求表格来看,考察内容是由4大部分构成:

  • 大学阶段学习情况 (5分)
  • 对本学科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考察 (30分)
  • 外语听说能力 (10分)
  • 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 (15分)

图片

其中,从分值上来看,30分的“对本学科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的考察”这一项就占据了半壁江山,也就是对学生“专业基础”掌握情况的考察。

而至于考察的方式,国内高校基本会以面试问答的形式展开。

通过询问纯专业问题,去筛选专业知识过硬、理论理解到位的考生

图片

当然,对专业实践的考察也绝不会缺席。

评分占比第二位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就是考察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基本上,只要你有专业相关的比赛获奖、论文发表、专利申请等,都会获得极大的加分哦。

而且,这些专业成就,并非展示一下证书奖状就OK的。而是,面试老师根据你的经历,询问非常细节的问题,以确保学生的真实能力。比如:

  • 你主要完成了哪些工作?
  • 你在项目中主要承担了什么角色?
  • 项目中你用到哪些技术?用了什么算法?

如果,你在这些问题上卡壳、回答得模模糊糊,那你是真的“危”了。因为,老师可能会怀疑,这到底是不是你自己做的?

图片

而如果你在以上两个考察点中表现优异,完美展现自己的专业学术水平,那你大概率是稳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