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启玉:写在水墨丹青书画展之前(代序)

 泊木沐 2022-03-15

据说人到老了就怀旧,我怀旧之情确实日日渐浓,故在花甲之后略有点成绩,悦之心情仿佛回到童年,回忆50余年前,从一个挎着书包放学后与小伙伴用粉笔在三合土上比赛画画,那一刻起,对艺术懵懂的有了一些兴趣。

尔后文革开始,我哥是红卫兵成都部队中学部联络员,在那疯狂的年月,打倒一切,满天下都是油印传单,大字报贴得满街都是,我哥从学校领了许多纸笔,抄写大字报,还搬了一台油印机回家,那时学校停课,在家帮着抄写大字报,刻腊纸,日复一日,一年下来居然毛笔字有所大进,并得到了我家老爷子的表扬,对刻腊纸也有了兴趣。也许,这就是奠定了今后几十年对书法艺术的坚持,一路走下来的因果。然而人也就骤然“两鬓霜花翻黑毛”。

怀旧是智慧财富的一部分,人一但怀旧,自然就会梳理人生阅历。想到小时候在城墙根下的家,眷恋老成都西大街、八宝街一毛钱看戏看电影、吃饭、吃零食的年代,就会饮水思源,深深的怀念和感激过去有过滴水之恩的亲人、师友。

我的老家是四川仁寿,我的父母亲是受那里的水土养育(解放后才来到成都),这也是我为之骄傲的地方,一是仁寿的虞公祠,为纪念宋朝丞相兼军事家、政治家虞允文而建。毛泽东亦曾在《续通鉴纪事本末》批道“伟哉虞公,千古一人”仁寿也隶属眉山地区,大文豪苏东坡父子三人的事迹千古传颂。二是明代的庙宇,晚清书院、贡院数十处(我家老爷子早年就是书院的私塾先生),还有西洋的天主教堂,是仁寿的人文形态,孕育一代又一代的儿女,励精图治、随时代脉博,发奋思变。

艺术的成就离不开乡土的情结,借助当代网络的传媒,忱谢父老乡亲的培养,和亲人师友的帮助,感恩是美德。

刘启玉

二O一七年七月于坐井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