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石碑后面的故事

 孝里记忆 2022-03-15

抗日革命根据地大峰山腹地南黄崖村史馆,是一所通过革命文物系统讲述长清县(区)军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军民胜一家,共同抵御外侮,坚强同反动势力作斗争,以鲜血和保家卫国的革命热情,终于迎来新中国诞生的红色党史展馆。

南黄崖村史馆局部

193856月间,长清县第一个抗日武装——大峰山独立营在这里成立;1126日,驰骋鲁西地区抗日疆场的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六支队在这里诞生。1940年冬,日本鬼子把我在南黄崖村杨范氏家休息的游击队员包围,杨范氏临危不惧,与敌人巧妙周旋,终于使我革命战士转危为安,谱写了一曲军民鱼水情深的战地颂歌;19419月,大峰山抗日武装在黄崖庄以机枪击落刺探情报的日机。在如火如荼的抗日战争时期,时任山东省委书记的黎玉曾多次莅临大峰山指导抗战工作,大峰山还是当时泰西特委组织部长万里长期工作和战斗过的地方,至今在南黄崖村还完整的保留着万里办公的革命旧址。通过珍贵的革命文物和图片资料展示,每个到过南黄崖村史馆参观的游客都会从心底发出由衷的感叹:南黄崖村史馆革命文物是真实再现鲁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军民团结,众志成城,英勇抗战并取得伟大胜利的的光辉画卷。目光掠过每一件文物,在它们的后面必定有一段感人的故事,其中在众多文物中有一通镌有“峰山小学”字样的石碑特别引人注目,仔细观看碑文,文末落款是二〇〇一年六月。在这块只有二十年历史的文物后面又有怎样的故事呢?那就需要听南黄崖父老慢慢道来了!

青年时期的张振峰

南黄崖村“峰山小学”是二〇〇一年,由浙江省离休的革命老干部,前省水利厅党委书记、副厅长张振峰利用自己省吃俭用的积蓄和退休金捐资兴建的。

张振峰(邵良恒),南黄崖村人,早年参加革命,提起他的名字在南北中三黄崖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就是在中共长清党史上,张振峰也绝对算得上是一位举足重轻的革命志士。

说他是革命志士是因为在解放前,张振峰家拥有几亩薄地,与他人相比日子还算宽裕,虽说不上大富大贵,吃饱肚子还是没有问题的。即使如此,在当时国难当头,内忧外患不绝,看到广大乡亲父老在死亡线上挣扎,这在张振峰幼小的心灵上形成很大的震动:为什么,每天下地劳动的人日夜劳作仍混不上饭吃?为什么,外国鬼子在自己的土地上耀武扬威随意奴役自己的同胞?……带着许多的为什么他参加了南黄崖早期共产党员王子亭组织的“抗日救国儿童团”,通过学习才深深地理解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帝治和愚民政策是造成国弊民穷的主要根源,只有彻底推翻根深蒂固的封建反动统治,广大劳动人民才能过上幸福美满的日子。在党的引导下,张振峰的思想觉悟产生了质的飞跃:“牺牲自己为天下大多数人谋利益”,这成为他终生奋斗的目标,实事证明他用一生的行动践行了自己的誓言。由于当时工作积极思想进步,被当之无愧的推选为儿童团长。站岗放哨,传递情报,在非常时期冒着生命危险传递“鸡毛信”,信息及时,我革命军队根据儿童团提供的情报粉碎了敌人的一次次围剿我革命根据地的阴谋,张振峰也多次得到地委及军分区的通令嘉奖。

1939年,张振峰在担任儿童团长期间被党组织调往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六支队三营十二连担任通讯员,遇事沉着冷静,临危机智不慌,在每一次与敌对峙的紧要关头都化险为夷,经受住了一次次生死考验。1940年3,4月间任县儿童团组织部长,1941年参加县党委组织的攻打红会的战斗,负责伤员的保护及护理工作,后在八区(孝里)付刘(孝里街道宋庄管理区)一带负责青年团组织和恢复当地的党支部工作。1941年至945年在八区把各项工作都搞得井井有条,受到县区党委的赞许,19458月任二区(归德)党委书记,194811月任长清县民运部长,19492月南下浙江省桐庐县,一步一个台阶,工作扎实,锐意进取,在建设新中国的革命征程中有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战争时期,出生入死为天下黎民谋福祉;和平年代,饮水思源返哺乡亲济苍生”。孝里镇南黄崖村是张振峰的家乡,是革命老区大峰山抗日烽火燃起的地方。忘不了,当年的老妈妈面对敌人的刺刀,威逼利诱,宁可牺牲自己也绝不泄露子弟兵藏身的地方;忘不了,乡亲们宁可自己饿肚子,拿出藏匿已久的小米、地瓜,慰问子弟兵……一桩桩一件件感人的画面仿佛就发生在昨天,老区人民当初拥军的感人画面始终在脑际萦绕。新中国成立了,人民普遍过上了幸福的好日子,自己的家乡,长清革命的摇篮——南黄崖村,这个深居大山深处的村子怎么样了呢?满怀憧憬张振峰回到阔别三十余年的故乡,故乡还是老模样,交通不便,生活用水困难,这个当年名满鲁西大地抗战最前沿的堡垒村在历经新中国成立后的三十多年却成为末梢地带,与大山外欣欣向荣的发展环境俨然是两个世界,革命老区成为贫穷落后的代名词。平时为工作夜以继日,却忽视了对家乡的经济建设的关注,张振峰感觉对不起为革命付出惨重代价的家乡人民,这让他夜不能寐,联系当年的战友陈述老区乡亲的生活状况,都不禁深深地自责。最后一致达成协议,申请有关部门首先解决老区人民的饮水问题。1983年经上级党委批准向南黄崖村拨款三十万元打井配套机械,开凿大口井一眼,有效解决了三黄崖村民的生活用水问题。这也充分反映了我们的党实事求是,身体力行返哺老区人的实际行动和务实精神。

1983年张振峰申请拨资开凿的南黄崖大口井

1985年,张振峰响应党中央革命干部“知识化,年轻化”的号召,主动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办理了离休手续。虽然退休了,作为一名资深的开国元勋他一直关注着浙江省水利事业建设的发展,始终关心着家乡的生活发展状况。始建于1971年的孝里东风电灌站是当时长清县最大的农业水利灌溉工程,在建设期间,张振峰曾莅临建设现场无偿献计献策,指导工作,为家乡的建设无私援助,表现了一位老革命家心系家乡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

“赠人千金,不如授人一技”。张振峰深深地认识到家乡的落后不只是地理环境的原因,最主要的还是老区人民科学技术知识的缺乏,就是国家投入再多的资金,如果没有大量的知识分子去引领消化,实行资源再生,老区人民的生活水平就不可能产生大的飞跃。

“百年大计教育为先”。认准这个被实践证明的真理后,张振峰老人掏出一生省吃俭用的积蓄和退休金合计三万元支援家乡南黄崖村的教育事业,一座当时堪称现代化的五百余平米的二层教学楼竣工了,看着孩子们高高兴兴告别昔日岌岌可危的旧校舍,走进宽敞明亮的新楼房,南黄村的父老相信由衷感谢中国共产党的英明,感谢张振峰老人心系家乡,生生不息峰山精神的传承。最后全体村民一致通过将这所小学命名为“峰山小学”,并勒碑立铭。

2001年峰山小学竣工张振峰老人剪彩留念

石碑是冰凉的,它后面的故事却是滚烫的;人的生命是有限的,革命的道路却是没有终点的!

峰山小学,老一辈革命家寄晚辈的殷切期望;峰山精神,新一代接力先辈的革命法宝。

                      202169日于长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