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患寡而患不均”的bug

 白立平 2022-03-15

“不患寡而患不均”,这句话是孔子提出的。意思是,人不在意自己的财富少,却很在意财富分配得不平均。

孔子对人性心理的拿捏真是太到位了。每个人对此都会深有感触,遇到分配不均,待遇不平等的事情,第一反应就是:不公平!

“同样八小时工作,凭什么他薪水比我高?”

“单位发福利,为什么他有我没有?”

“同在一个科室,为什么总要年轻人加班?”

完全平等是理想化的

在面对利益时,平均分配会让大多数人获得一种幸福感。

曾听父辈人讲过50年代发生在村里的事情——“吃食堂”。

那时候,家家户户的土地,粮食,农具家伙什都归集体所有。全村的劳力一起下地干活,到了饭点一起到村里的食堂吃饭。

“吃饭不要钱,老少尽开颜。劳动更积极,幸福万万年。”是当时流行的顺口溜。

但好景不长,刚开始大家随便吃,慢慢地发现吃到第二碗就没有了。

聪明人开始动脑筋了:头一碗盛少一点,赶紧吃完去盛第二碗,盛得尖尖的再慢慢吃。那些第一碗盛满的人吃到第二碗就没有了。

渐渐地聪明人无计可施了。因为原来的干饭变成了稀粥,再后来,用瓜菜当饭,用玉米棒楜磨面,吃得很多人得了浮肿病。

大食堂办了两年就办不下去了,只好宣告解散。

 “完全自由和完全平等的社会是理想型的,现实中是不可能发生的。” ——法国思想家  托克维尔

 

平均分配的负面影响会逐渐显现

 “大家平均分享一块蛋糕”,人人都有份,让人暂时得到了心理的满足。

但平均分配会逐渐暴露出它的危害。当人们慢慢习惯于此,就会使人漠然接受事态的存在,变得不求上进。

不论付出多少,每人得到的蛋糕都一样。如果长期生活在这种状态下,谁还会去努力劳动呢?身边都是毫无进取心的人,如何去互帮互助、齐心协力提高效率呢?

慢慢地,大家都丧失了劳动的欲望。这种消极情绪会蔓延到整个社会,社会整体的经济实力就会减弱。

我们共同拥有的蛋糕,不仅不会做大,还会越来越小,平均分配的份额也会越来越少。

“吃食堂”就是一个典型的实例,最后大家都要挨饿。

 “人人平等”不在利益分配时,而是机会的平等

寻求平等,会让我们忽略一个最本质的问题:“与其大家平均分一块蛋糕,为什么不努力提高效率,把蛋糕做得足够大呢?”

“人人平等”,不是在面对利益分配时,把一块蛋糕的份额平均,而是在做蛋糕的这项工作上给每个人平等的机会。

给每个人做蛋糕的机会,能力高者,付出多者,可以多分蛋糕。通过税收,保障制度等再对蛋糕进行统筹和平衡。

 

虽然每个人分到的份额不同,但最终最小的那块也比原来平均分的要大。大家的利益都变得更大一些。

与其抱怨蛋糕分得不平均,不如努力提高自己,寻求机会,创造机会,努力把自己的蛋糕做大。

PS:本文无意探讨社会公平正义的宏大话题,只是为我们经常存在的 “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失衡心理,注入一些理性思维。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