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穿上袈裟事更多

 文艺众家 2022-03-16

有文有艺聚

众家

穿上袈裟事更多

闵生裕

人生之事,如意者一二,不如意者八九。尘世间人人都有不如意,人人都有不容易。人生苦短,冷暖自知。所谓云淡风清、岁月静好,那是人生佳境,不是常态。许多时候生活或是一地鸡毛、一团乱麻,甚至是一头狗血。有人说,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认清生活真相,依然热爱生活。所以,我们不要因为人生不容易不如意就怀疑人生、甚至游戏人生。

先前,我们形容美好生活惯用甜蜜二字。我们小时候只喜欢香的甜的东西,口渴了沏一缸子糖茶,咕嘟咕嘟一通牛饮,喝下去那叫个舒坦。黄米饭腾好,没什么好菜可吃,拌上一筷头猪油就香得不要不要的了。后来,我渐渐发现,世上最好的滋味原来不止香甜两种。山珍海味是香的,美酒佳酿是辣的,麻辣烫、酸辣粉也很过瘾,苦瓜苦丁茶也各有清冽,就是榴莲和臭豆腐也别有一番滋味。原来,生活有千般滋味、万般感受。

天行有常,人生无常。你不知道明天和不幸谁先到来。宁夏著名作家李进祥英年早逝。弥留之际在朋友圈里写下了这样的文字:“我依然爱这是非混沌、善恶交织、悲欣交集的人间。”那真真切切的文字表达的是一位人间过客对生命的热爱与眷恋,对自己短暂经停的无怨和无悔。

我刚参加工作时与战友同游万花山,他走在前面先看见一个眉清目秀的小尼姑,他像阿Q在土地谷祠见到小尼姑那样好奇。他说,这小尼姑如果放在人群中,绝对姿容出众、仪态非凡。我们想当然地认为,小女子一定是感情受挫、爱情幻灭,于是一时负气、斩断青丝。那天天气很燥,小尼姑一边擀面,一面唱着佛歌。他问这问那,小尼姑就是不搭理。他说,你能让她开口算你日能。我坏坏地说,扶我试试。

我倚在小尼姑做饭的小厨房门口,假装饿得不行,说景区也没有餐厅,能否在这吃顿斋饭。出家人慈悲为怀,这个要求她不会拒绝。我说,你唱的是《圣号》?她点点头。于是我开始用算命先生的车轱辘话试探。我说,我们以前好像见过。你家门前是不是有一棵树?她说,是啊。你以前头发很长发质很好。她说,没错。我说,你上学时有个老师是我同学,他给我讲过好多你的事。她说,哪个老师,他叫啥名字。因为我在编织谎言,所以,光卖关子,就是不说。我说等吃了你做的面后我告诉你。灶膛里烧着柴火,低矮的小厨房很闷。她穿着佛袍,我说你不热么?她说,心静自然凉。我知道,小尼姑的心并不静。如果尘念已绝,我的忽悠她会毫无兴趣。当然,我只是说说而已,我没兴趣等吃那顿斋饭,更无意探究小尼姑的前世今生。

在返回的路上,战友念念不忘地猜想,小尼姑究竟是受了什么打击,从而自绝尘缘、皈依佛门,夜伴青灯木鱼,日修清心寡欲。如果他是自己当年的同桌或是邻家小妹。那该多好。在我看来,不必惋惜,眼下的一切也许这是最好的安排。茫茫人海、芸芸众生中,多少人红颜薄命、遇人不淑,多少人同床异梦、别有怀抱。还有多少“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的无奈。要知道,不是每一个白马王子都遇到白雪公主。不是每个凤凰都栖落在梧桐树上。天使下凡时,也许一头就杵到化粪池旁,关键是上前挽她是乔扮成射手的魔鬼。

贪嗔痴是人性之弱点,亦是众生烦恼之源。一念之起,或会引发熊熊烈火焚烧的炙热之苦。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然而,不是遁入空门的人都能看破红尘、大彻大悟。关于出家,有的人是万念俱灰,有的人是一时冲动。你没有“一寸相思一寸灰”的经历,可能不会理解当事人的执念与果绝。生命像一袭华美的袍子,里面爬满了虱子。就像我没有机会去探知那个小尼姑的前尘影事一样,你也不可能走近每个人去听他们内心的声音。佛门虽是净地,关键看你的心是否清净是否放下。否则,穿上袈裟事更多。 

一个人的因、缘、行、果与其个人禀赋与奋斗有关,但冥冥之中还有让你无法把握的东西。这世上让你无能为力的事多了去,面对自然和人生,有时候我们要接受自己的渺小与平凡。人人都想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你我也不例外。但真正面对时,你也要接受他们的平凡甚至是平庸。

我有时在想,世界上那么多先天的智障、畸形、肢残儿,他没有降生在自己家,他们的父母大多可是身体健康,此何其幸也。你还苛求自家的孩子成大才成大器?看看身边,麻袋换草袋的事不是没有,而是不少。许多人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是跳蚤。不要光怨你家熊孩子,先撒泡尿照照自己的熊样,再看看你耕的那二亩三分乏地,想想你下的歪瓜裂枣的愣种。你以为苗育出来了,多浇两担水、多上几筐农家肥就万事大吉了?不是那么回事,也没那么简单。

有人夸张地说,穷人的烦恼只有一个,那就是没钱。但是,有钱人的烦恼却花样繁多、琳琅满目。为什么?因为没钱,所以,不奢求,想法少,欲望压缩,痛苦减少。因为有钱了,想法多了,欲望多了,所以,烦恼便找上门来。知足常乐。你为什么不如意?因为你不知足。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你总是往上比,不往下比,当然会不如意。

许多时候,困扰我们的不是拿得起,而是放得下。少女可以为她失去的爱情歌唱,因为放下了,不应有恨,相反,是此情可待成追忆。然而,守财奴不会为他失去的黄金而歌唱,因为放不下,所以,徒有悲伤。但是,待你腿一蹬眼一闭的那天,所有的放不下都款款放下,甚至根本来不及交代,你曾有拥有的一切留给哪个孙子。

从来没有救世主,也不相信什么神仙皇帝。人生不易,唯有自渡。我们常常说担当,就是人要拿得起。比如多少家庭突遭不幸,留下孤儿寡母。但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或会成就他们的坚强与韧性。因为没有一个让他撒娇的怀抱、哭泣的肩膀。所以,他不坚强没有理由。我爷爷当年为了下井捞一只羊命丧黄泉。奶奶每说起这个事就抱怨,说你爷爷是他们哥几个中最精明的人。但他聪明一世、糊涂一时。为了一个青山羊把命送了。我对奶奶说,你说得对,我爷爷的死轻如鸿毛。

当年爷爷是这个家里的顶梁柱。他走了天都要塌了。奶奶回忆当时的情景说,她得到消息如晴天霹雳,等赶到井上,爷爷已被人打捞上来,面对爷爷冰凉的尸体,奶奶呼天抢地地往井上扑,说她也不活了。我爹当时刚结婚不久,要说也是个大小伙子了,他号啕着要往井里跳。那是令人心碎的场面。奶奶讲到这,我觉得我爹很没出息。当然,这种突如其来的不幸谁经历过。什么叫痛不欲生,这就是。我们常说如丧考妣,其实是面对突如其来的不幸的一种精神极度崩溃的表现。在这种情形下,你让他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显然太苛刻了。当然,时间是疗治伤痛最好的药。痛定思痛后,人都会选择面对。我爹他们兄弟几个继承爷爷吃苦耐劳的传统,把日子过到了人前头。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活着不是权利,而是义务。作家余华的《活着》无休无止地讲着一个家庭悲惨的故事,主人公富贵几乎活在悲惨世界。我想余华是一个“心狠手辣”的作家,你怎么能把富贵的人生写得如此灰暗如此悲催。然而,小说传达出的精神意义却是积极的向上的。那就是无论经历什么,人都要无条件地尽完生命的义务,这便是平凡人不死的哲学。

鲁迅先生说过,“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今天,我们可能很少面对血雨腥风,但人生的起伏是无时不在的,所有的不如意不容易,都需要面对,而不是逃避。那些用酒精麻醉自己,或用香烟迷幻自己的,都是自欺欺人的无效逃避。酒入愁肠后,你方知借酒消愁愁更愁。

悲观主义哲学家说,人生如苦海泛舟,永无出头之日。我想,人生一定是一场修行。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人不要只为自己活着,有时不免要多一些使命感。别老想着干卿何事,关我屁事。相反,您要想想那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你我有关。

作家档案

闵生裕(本平台特聘名作家)宁夏盐池人。专栏作家。擅长杂文时评,足球评论,艺术评论等。中国评论家协会会员,宁夏作协理事。出版杂文随笔集《拒绝庄严》《都市牧羊》《一个人的批判》《闵庄烟火》《操练自己》等七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