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清朝末年洋务派的重要成员,因为他对清朝在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杰出贡献,他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这三大重臣并列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此外,他严格约束自己,著有名作《曾国藩家书》。 在“立德立功立言”的评价体系中,有人把儒学创始人孔子称为“大成至圣先师”,把曾国藩崇拜的“心学”大师王阳明称为“绝顶”之人,把曾国藩称为半个“圣人”。 第四讲 曾国藩说“吾生平长进,全在受挫受辱之时,务须明励志,蓄其气而长其智,切不可戡恭然自馁也。” 意思是说,我的进步和提升都是在我遭受挫折,备受侮辱之时,一个人务必要明确自己的志向,不断地勉励自己,吃一堑长一智,总结经验教训,增加自己的智慧。千万不能遭受挫折就气馁。 面对逆境不服输,不怕输,迅速调整状态化压力为动力,压不垮打不倒,这样的人才能完成人生的翻盘。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事事难料。人生总有这样那样的意外,总有意想不到的波折。面对风雨,有的人一蹶不振,有的人却能逆流而上。 曾国藩一辈子都与失败和挫折相伴。 道光十二年,曾国藩第六次参加科举考试,不仅以失败告终,还被当时的湖南省教育厅厅长批评为文理大浅。好不容易考上了进士当上了官,可他不管长沙官场的潜规则,不通人情,只认规矩,结果被湖南官员们孤立,还赐花名曾剃头。 离开长沙,好不容易得到机会去衡阳训练湘军,这支军队成为对抗太平军的重要军事力量。结果迎接他的却是进港大败,苦心经营的军队,原来不堪一击。进港大败以后,曾国藩重整军纪,苦练军队,结果在湖口又大败。 曾国藩不气馁,在总结、反思、努力,结果他迎来的是在祁门太平军的围困。当时的曾国藩早已无兵可派,一败涂地,他以为自己必死无疑,连遗书都已写好,幸亏援军前来救险,曾国藩才逃过一劫,那些杀不死他的最终让他强大。 曾国藩在失败中成长,在失败中蜕变,最终成为了一国名将、一世鸿儒、一代完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