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之分”的戡天论 苟子 是先秦唯物主义 思想的集大成者 他在批判传统的 “天命”论、 “君权神授”论 等唯心主义 的过程当中 吸取了 道家的道法自然、 墨家的注重实践、 法家的反对鬼神 等思想 发展了儒家的 积极进取精神 把先秦 唯物主义 哲学思想 推向顶峰 人与天的关系: 戡天役物: 荀子 既不谈孔孟的“天命” 也不谈墨子的“天志” 更不谈老子的玄“道” 他主张人可以戡天 而要真正地做到 “制天命而用之” 就必须正确地 把天人区分开来 要“明于天人之分” 荀子汲取先秦各家之长 唯物地解释了天道自然 第一次系统地 清算了巫祝迷信 首先 他直接把“天”解释为自然界 开宗明义地提出世界本原是: 天地合而万物生 阴阳接而变化起 说明了 自然界万物的生成和发展 即是天地阴阳变化的结果 天地、阴阳 的变化皆是 由气而产生的 而不是神造的 其次,他指出 自然界及其规律 是离开人和人的意识 而客观地存在的 天有常道矣 地有常数矣 “常道”、“常数”指客观必然性 天就是: 列星随旋,日月递僭 四时代御,阴阳大化 不为而成 不求而得 他认为 “天职”或“天功” 即是客观的功能 他说: 天行有常 不为尧存 不为桀亡 也就是说,天行的规律 既不因为圣君(尧)才存在 也不因为暴君(桀)就消失 就是说 自然规律 独立于人、 独立于人类社会 人不能够使自然 改变自己的规律 他还指出: 自然界的 怪异现象 即是由其 自身原因 所引起的 并不可怕 星坠,木鸣,国人皆恐 是天地阴阳的变化 日、月、 星、辰、 时节和土地 等自然条件 在禹和桀的 时代完全相同 社会,一治一乱,却有区别 所以,治乱非天,事在人为 人也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与自然界的万物一样 都是由物质性 的“气”构成的 他说: 水火有气而无生 草木有生而无知 禽兽有知而无义 人 有气、有生、 有知、有义 故最为天下贵 这里接触到了 万物的本质和区别 包含了自然界 从无机物到有机物 又到人类的发展观 这是宇宙的 统一性、多样性 和发展观的问题 是一种了不起的见解 荀子讲“人” 从自然界 引出社会 力气不如牛 走路不如马 而牛马却要 为人所使用 是什么原因 人能群,彼不能群也 “群”就是社会组织之意 有了社会组织,人才能胜物 荀子认为,社会 一则多力 多力则强 强则胜物 但“合群”的 社会组织 必须要 有社会分工 和等级区别 否则“群而无分则争” 因为人生都有欲望 欲望得不到满足 就不能不争了 争则乱,乱则穷 所以社会要 制定礼义 划分等级 按等级分配 各得其所 礼者,养也 这是,对孔子之“礼”的一个发展 这是,为封建等级制而作服务的 这里,他把“养” 和“礼”、“等级” 联系起来 力从物质利益来说明 社会争乱和等级划分 有唯物主义 的合理因素 他主张社会要 “富民”、“裕民” 认为“王者富民” “不富无以养民情” 他汲取了 孟子的“制民之产”的仁政说 继承了儒家重民思想的传统 并且进一步认识到: 君者,舟也 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 水则覆舟 这在一定程度上已看到 群众对君主的重要作用 颇有进步的思想 “天”(自然)与 “人”(社会)的 关系又是怎样的 荀子在 这一哲学基本问题 作了唯物论的回答 他针对唯心主义者主张的 “天人合一”论,提出了 “明于天人之分”的命题 且认为天,是第一性的 人的意识,是第二性的 物质决定意识 他说: 形具而神生,好恶喜怒哀乐藏焉 具备了人的形体 才产生了精神和 好恶喜怒哀乐的感情 荀子朴素地认识到: 物质形体 是第一性的 精神、情感 是第二性的 同时他还把人的 耳、目、口、鼻 等感觉器官 称为“天官” 把思维器官 (心) 称为“天君” 把人类 利用自然 养活自己 称为“天养” 把自然界中 对人类生存的条件 称为“天政” 荀子在这里把客观的物质结构 (自然界的、生理的、社会的) 都称为“天” 用来说明人的生存活动 是受自然和社会存在 决定的 而不是 受“天命” 和“鬼神” 所制约的 人间的贫富寿夭 并非孔子之 “死生有命 富贵在天 只要人间 努力生产 而又俭约 那么 “天不能贫” “天不能祸” 但是,如果 荒废物质生产 而又奢侈浪费 天也不能 使人富裕 这说明 在苟子看来是不存在什么“天命”的 而只存在“自然”的、“本来”的“天” 这个“天”,有时 陨星落地,树木怪叫 人们觉得奇怪、罕见 这是可以理解的 但人们觉得可怕 却是不对的 因为可怕的不是 天地的阴阳变化 而是“人妖”,即人类社会的 经济、政治和道德的败坏 自然界的怪象绝非鬼神 而是自然界的客观现象 或者人们主观上的幻觉 如月夜独行疑影为鬼等 这是说 世上本无鬼 鬼的观念 是由人的 愚、畏 引起的 这种“畏惧生鬼”的 思想是很有道理的 荀子第一次 从认识论根源 和心理因素上 分析了 有神论 的产生 这即是荀子 对先秦时期 无神论的发展 荀子唯物地回答了 天人关系的基础上 还提出了“人定胜天”的伟大思想 他在强调自然界第一性和 自然规律的客观性时 还主张 发挥人类 改变自然、 造福人类 的主观能动性 并且提出了,辉煌千古的名言: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 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广 意即: 与其尊奉天,歌颂天 不如利用它的规律 造福人类 与其坐待天时 不如利用天时 而生产 这种人定胜天的戡天论 比孔孟的信畏天命和 老庄的虚无天道 是个很大的进步 当然 荀子“天人之分” 的自然观仍有其局限性 主要是形而上学的循环论 他认为“天地始者,今日是也” 始则终,终则始 若环之无端也 “百王之道,后王是也” 君臣、父子、 兄弟、夫妇 始则终 终则始 与天地同理 与万世同久 苟子这种 天地、历史、人伦的 循环思想 说明他的 唯物论还带有 形而上学的缺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