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悦读丨刘学正: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读《唯有你,我希望有来生》

 长河副刊的书架 2022-03-17

【书籍名片】

书名:唯有你,我希望有来生

作者:陈旭

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1月

当至亲罹患绝症,家属该如何面对,又能够做些什么?

《唯有你,我希望有来生》是作家陈旭撰写的一部纪实体小说,她用女性特有的细腻笔触,勾画出了一对中年夫妇与癌症抗争的心理历程。

书中,年仅40岁却不幸患癌的男主人公世广,在爱人雨琮的精心照料下,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量,虽然身体上的病痛无法根除,但几近崩溃的心理状态逐渐松弛,最终在陪伴和自我和解中从容面对人生,与癌共舞。

与常见的抗癌题材图书不同,该书较少涉及具体的医学诊疗方法,而是透过心理咨询师与主人公的多次谈话,如剥洋葱一般,慢慢展现出普通人身患癌症的感受、认知以及心理变化。

尤其是,夫妻俩相互贴耳的“揭发”,好似掘开了泪泉,也解开了彼此心结。

“过去的幸福生活戛然而止,此刻世广不再是踌躇满志的年轻人,而是要直面死亡的肺腺癌患者。”

在一个男人生命最绚丽的季节,被五彩斑斓的世界抛弃了。

经历过最初的恐惧,他们约定接下来无论发生什么,都互不隐瞒,一起面对。

接下来,在乖乖接受医学治疗的同时,雨琮带着世广接受了心理咨询。

这些年有没有觉得越活越不快乐?有没有一些让你倍感压力的事情?某些时刻有没有特别痛苦?

一连串的问题,好似利刃,暴露出世广性格中既追求完美,又自卑懦弱的一面。

原来,面对工作中的不快,他的内心声音经常是:为什么我的付出没有得到回报?我有什么资格要求?渴望得到又觉得自己不够好、不配得到,对自己失望至极,心里太多自相矛盾。

而回到家,他明明特别希望得到爱人的理解,却又担心爱人瞧不起他的失败男人形象,所以戴上强大的面具,封闭自己,不交流,不释放,在较劲与猜忌中郁闷度日。

情绪的疏通,是自我疗伤的基础。

彻底袒露后,世广不再害怕雨琮失望,不再担心达不到雨琮的期待。

别人开的车比自己的好,别人的房子比自己的大,别人的小孩念优质学校,这些都没什么,只要家人平安和顺便足矣。

对此,雨琮也坚定地表示,“我不在乎情况有多差,我想知道真实情况,我愿意与世广同甘共苦,共同想办法。”

后续的日子,心灵上的沟通,让世广接受了自己的不完美,心里也由此轻松了许多。

在爱人的陪伴下,他尝试淡化过去的痛苦,把癌细胞从悲伤挪到愉悦的环境中浸泡,让它们从射线照射回到阳光照射,期待它们成为功能正常的细胞。

整个抗癌的过程,他痛苦万分,倒也从容接受。

13个月后,世广还是离去了,他的表情轻松而祥和,仿佛一部无字遗书闯入雨琮的眼帘——千山我独行,不必相送。

斯人已逝,但过程和感悟意义非凡:

癌症是以一种狰狞的面目来提醒人们,过去把生命能量用错了地方。当初误入歧路形成癌症的能量,可以在新的生活方式中化解,甚至无影无踪。

陪伴,是应对疾病的良药,也是最长情的告白。

小说里,雨琮陪在世广身边,一起走过了从辗转确诊到西医、中医治疗乃至心灵疗愈的整个过程,她始终坚持“在担忧、恐惧、焦虑中读懂爱人的心。”

是的,无论何种境遇,只要有家人的陪伴,再难捱的日子也能度过。

(已载3月18日《德州晚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