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武冈奇书《柳河湾》:一部中国南方乡村变迁的血泪悲歌

 水云生文化 2022-03-17
       《柳河湾》读后感
   水云生文化·发现不一样的武冈

     
最近有幸读到武冈耄耋作家肖致强先生长篇小说《柳河湾》第三版,洋洋洒洒117万余言,让懒于阅读这种大部头小说的我震撼着了。在当今快节奏的快餐式文化消费时代,说实话,自从参加工作至今,20年来,从未正儿八经耐心读过一部长篇小说,尤其是《柳河湾》这类反映现实农村社会生活题材的小说。
这部献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的鸿篇巨制一开始就震撼着我,从小说引子《开台鼓》一敲响,就将我引入柳河湾独特的地理环境、优美的自然风光,以及让人耳目一新的《柳河湾词典》、柳河湾发生的“倒牵牛”“一妻伺二夫”等离奇故事。
    
这里的柳河逶迤、柳河井井水甘甜,富硒抗癌,龙液池不仅盛产堪称一绝“龙液鱼”,还滋润着数百亩盛产“龙珠米”的粮田。从前,“龙液鱼”“龙珠米”都是可上贡朝廷的名优特产;这里的柳家小苑也曾有望悬挂御赐金扁;这里更曾有丰富的宝藏,至今遗留有“传家宝”“夜明珠”等价值连城的珍宝传说。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更是一处隐蔽于湘西南丘陵间的鱼米之乡,简直就是一方令人神往的世外桃源、她滋养了一代代柳氏族人,也形成了让人千古一叹的“柳戒碑”柳氏家族文化......

武冈大甸镇枫木村青背塘:《柳河湾》原型地

1949年-1999年弹指一挥间,中华人民共和国走过了50年的光辉历程,中国农村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前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在湘西南美丽的柳河湾里,柳氏族人的日子并没有随着共和国的成长而日趋灿烂,一系列让人匪夷所思的事件频繁发生。在此繁衍了千百年的柳氏后人大房和满房族人,却生活在一个接一个的悲剧当中。

越往深处阅读,越为作者20余年的呕心沥血所感动,也越为小说中的人物命运而担忧,甚至愤慨。
小说内容丰富,涵盖大小人物80余个,人物形象典型、鲜活,大部分能在作者家乡所在的村庄现实生活中找到原型;小说情节跌宕,结构完整,基本上贯穿于人物的童年、少年、青年、老年阶段的人生轨迹,构成一幅幅上半个世纪不同时期中国南方山村众生肖像图画,真实反映了这个时期乡村风云变迁、思想变化的实际,是一部名副其实的时代悲歌。
肖致强老师的家。
《柳河湾》为何要以悲剧的形式呈现?

文学作品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要鼓舞人,激励人。这是中国共产党文艺路线的出发点。本部作品虽然未沿着这条路线行进,没有高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伟大旗帜,没有呈现出激情向上的完美结局,却以悲剧结尾的形式制造了主体矛盾,于巨大的情感冲击中让人获得反思空间,从而给人以超越鼓舞与激励的力量。

鲁迅先生说:悲剧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在这里,我想改一下:“悲剧是把社会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因为《柳河湾》已将人物个人的人生价值观提升到了社会主义发展价值观的层面。

正如作者自己所言:“柳河湾就是青背塘(作者的家乡所在村庄)”这句话抹杀了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的界限。因为柳河湾犹如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一般具有浓厚的隐喻和指代意味。

如果把《桃花源记》作为一部小说来写,那也是一部经典悲剧。陶渊明描绘了一幅多么美好的人间仙境,最终却不复得路”“后遂无问津者。”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生活的极大不满。
肖致强老师二十年如一日,伏案笔耕不辍的简易书桌。
悲剧就是要产生撕裂与疼痛,化腐朽为神奇,化悲痛为力量。这就是《柳河湾》这部作品的艺术价值所在。

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柳书凡(瘦毛鸡、腊麻蝈、烂秀才)是柳氏大房柳宝达(小地主、道德先生)的次子。

联产承包到户后,他们两兄弟经过自己的努力,终于获得了在学校当“烧火佬”和民办教师的资格,从而跳出了农门,跳出了“老三瘾”“饿蚂蟥”“小诸葛”组成的利益集团的掌控和揉捏,但始终未能跳出“贫穷”这根金箍棒阴影,始终没有能力帮助小半斤实现“野崽认父”美好理想的愿望。

柳书铜“小半斤”是柳贵林(柳半斤、大半斤、老半斤)与柳宝贵(单峰头、假妹子)之妻杨应莲(双六早)在柳树下偷欢所生的野崽,童妃竹(竹美人)是柳是仁(老三瘾、老瘾客、老野狗)在走麦城时“打野”所生的野女。上世纪90年代初,无辜的他们在广东打工相识,组建了一个的充满阳光的小家庭。他们怀揣满腔热情和打工所得的五万元积蓄,带着女儿囡囡回到柳河湾,他们想建设一栋房子以安放小家庭的幸福,更想在柳河湾开创一份属于自己的事业--创办柳河湾矿泉水水厂,乃至为家乡的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理想是那么美好,现实却那般骨感,他们从携手走进柳河湾的第一天开始,厄运就向他们不断降临。从钱包被偷,到筹建柳河湾矿泉水水厂,从承包改建柳河桥、重筑柳河坝工程、再到承包龙液池养鱼以求发家致富,出人头地,小半斤和竹美人不仅花光了所有积蓄,不仅没有得到柳河湾任何回报,得到的反而只是满身的伤痕和彻底的伤心绝望。最后,在他的一塘“泷夜鱼”被彻底哄抢之后,在他火烧了立锥之地“老木屋”之后,在大雪纷飞的大年三十深夜,一家人悲伤至极,无言地告别了柳河湾。其中,整个小说中最漂亮的竹美人选择了与十恶不赦的仙鹤草同归于尽,将整个悲剧推向了令人无限叹惋的高潮。

《柳河湾》中盛产“龙液鱼”的“龙液池”。
小半斤和竹美人一家悲惨遭遇,来自同母异父的弟弟柳书铁(白铁锤)夫妇与其“父亲”联手导演的“排挤”大戏,也来自视法律为粪土、毫无人权意识的“村长”柳小叶(四长人、仙鹤草、中山狼)等人的愚昧与野蛮。

仙鹤草对童竹妃美色的觊觎与虎视眈眈由来已久。他利用计划生育政策处处逼迫竹美人就范,但竹美人坚贞不屈,誓死不从。仙鹤草对她家既是拖延办理二孩准生证,高额非法罚款,又是强制抓她去做了结扎绝育手术。大年三十早上,仙鹤草趁机瞅准竹美人带着两个孩子在龙液池守鱼的机会,又一次在守夜棚中对竹美人实施了令人发指的偷袭和侮辱。在双方激烈的打斗当中,年幼的囡囡和妞妞为了帮助妈妈,也加入了抵抗“豺狼”的战斗,谁知丧尽天良的仙鹤草抓起妞妞抛向天空,将妞妞摔得半死,最终在大年三十晚上不幸夭折。

这个悲剧的另一个诱因还来自童妃竹未来的公公柳半斤对她和丈夫小半斤“认祖归宗”的残忍拒绝。维持他们在柳河湾生存下去的最后一根稻草也被无情抽走,她的精神支柱随之轰然坍塌。在她决定赴死的最后关头,她竟然意外地拿出1000元私房钱交给了丈夫小半斤,企图为心爱的男人和孩子留下一线生存的希望。

在戏剧史上,根据悲剧所涉及生活范围的不同,一般分为四种类型。其一为英雄悲剧。它往往通过政治斗争、阶级斗争、民族斗争中等重大题材,直接表现各派政治力量、不同阶级之间的正面冲突。其二为家庭悲剧。表现家庭之间、家庭内部各种复杂的伦理关系及不同的人生价值观念、道德法则酿成的激烈的矛盾冲突及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其三为表现“小人物”平凡命运的悲剧。与“小人物”相对立的是来自社会各个角落的有形与无形的巨网。最后一种是命运悲剧,其表现的矛盾冲突贯穿整个人类社会生活,表达了人类对自由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理想社会的渴望,并力图认识、掌握、驾驭自然、社会及人自身,展现着人类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艰难历程。

《柳河湾》在小说悲剧化处理上几乎综合了以上四种悲剧类型,童妃竹无疑算得上是这个悲剧中的英雄。她虽然平凡,不仅以羸弱之躯誓死捍卫爱情的忠贞,又以大无畏精神向邪恶势力发起鱼死网破、不共戴天的战斗。她用自己的生命投入柳河湾镇獭坝下万丈深渊,用那“砰”然激起的柳河水的声响,发出一声立春的惊雷。她不仅以死维护了自己以及丈夫的尊严,更用年轻的生命敲响了终结那个时代的警钟,为整个悲剧拉下了完美的帷幕,也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献上了一份超越现实生活的厚礼

(点击播放键即可观看腾讯网采访作者的纪录片)


发现·不一样的武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