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00点,还没开盘就破了, 3100点,不堪一击, 3000点,呵呵... 至于港股和互联网, 毁灭吧,赶紧的!累了... 好了,发泄完情绪,我们开始今天的鸡汤。 从哪开始熬呢? 从这一轮暴跌的起点3500点开始熬, 历史上,3500点就是A股的一道坎,关山难越。 看红圈圈出来的那几次大级别反弹,每一次都是上攻到3500点附近后就歇菜。 十几年了,A股从来没有真正拿下过3500点。 第一次冲击3500点,是2008年大熊市后的反弹。 走势甚是凌厉,V型。大熊市怎么下去的,当时就怎么涨回来,最高冲到了3478点,最大涨幅109%,用时9个月。 第二次冲击3500点,是2015年大熊市和2016年初三次熔断后的反弹。 走势没那么凌厉了,涨一波,回调一波,最高冲到了3587点,最大涨幅33%,用时2年。 第三次冲击3500点,就是这一次了,过程更加曲折,历时3年,最高也才涨了53%。 第一波反弹是2019年初,用时3个月,反弹到了3200点,然后开始了大半年的震荡。 第二波反弹是2020年初疫情后,用时4个月,反弹到了3459点,之后就一直震荡到现在。 这期间,虽然上证指数最高又涨到了3732点,但用现在的视角看过去,也不过是长周期、宽震荡中的一朵小浪花罢了。 站在长周期的视角, 这就是A股过去十几年的主要活动, 冲击3500点,冲了好几次,但没一次能站稳3500点。 这一次是站的最稳的一次,震荡了1年多后才下来。 可能有小伙伴会问了, 那这十几年,A股就白忙活了吗? 不白忙活,一直在苦炼内功,猥琐发育。 上证指数的利润翻了两番还多。 2008年,上证指数成分股净利润只有7759亿元。 2020年,净利润是33516亿元,涨了332%,平均每年增长13%。 在利润增长带动下,上证指数虽然十几年拿不下3500点高地,但底部却在逐步抬高。 看图中的蓝圈, 2008年,最低点是1665, 2013年,最低点是1850, 2019年初,最低点是2441, 2020年初,疫情时,最低点是2647。 把这些底部区域用线连起来,就是图中的蓝线, 一条斜向上的线出来了。 这就是A股的长周期底部, 上方,瞎蹦乱跳,但下方却很结实。 还有小伙伴很关心的估值, 看红圈圈出来的地方, 这是上证指数3次冲到3500点后的估值(PETTM)。 2009年7月,首次冲击3500点时,PE是34倍。 2018年初,再次冲击3500点时,PE降到了16倍。 这一次,上证指数第三次冲击3500点时,PE降到了13倍。 表面上看,都是3500点,但背后的意义却不一样。 现在的3500点,比着十几年前的3500点要扎实得多。 这就是长期投资的意义,业绩增长能熨平股价的波动。 只要方向正确,虽然路上坑坑洼洼,但坚持下去总能达到终点。 喝完鸡汤, 再来说说小伙伴比较关心的问题:这一波会跌到哪? 说实话,懒猫也不知道会跌到哪,只能从长周期的角度给小伙伴一些参考维度。 长周期底部对应的位置在2830附近,距离今天的收盘价还有200多点,也就是7%左右的空间。 跌到长周期底部,就能反弹了吗? 不一定。 2012年11月,就曾跌到过长周期底部,但之后,围绕着长周期底部震荡了1年半才反弹。 跌到长周期底部,就止跌了吗? 还是不一定。 去年11月底,恒生指数就运行到了长周期的底部。 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2003年的非典、2008年的次贷危机、2016年初的A股熔断、2020年的疫情,都没跌破这个长周期底部。 但这次破了, 去年12月以来,恒生指数又跌了22%。 所谓底部,都是一次次博弈,多空双方筹码充分交换后才走出来的。 张坤说过这么一句话:“回顾过去,在每个时间点市场演绎得都很有逻辑,然而站在当时看未来,却感觉无比模糊”。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几年后,当我们回首这次下跌,市场为什么跌,又为什么止跌,都能总结出几条原因。比如流动性危机啦、经济数据不好啦,宏观政策变化啦等等一大堆。 但站在当前这个时点,这些因素如何演绎,市场又如何预期,没人能给个准话。 最后一个问题,真的会跌到长周期底部吗? 也不一定。 2016年初A股熔断的底部,就没有触碰到长周期底部。 恒生指数,过去30年跌了好多次,但也不是每次下跌都会碰到长周期底部。 长期以来,不少人都在孜孜以求一个答案:市场的底在哪里?顶在哪里? 但这真是一个无解的命题,基本也找不到一个准确答案。 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应对,控制好自己的心态和仓位,把仓位控制在自己心态不爆炸的水平,然后熬过去,坐等柳暗花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