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总爱胡思乱想,怎么办?”

 剽悍晨读 2022-03-18
主播:吴名


 
这本书是由美国心理协会成员卡罗尔·克肖与美国婚姻和家庭治疗协会会员比尔·韦德所写。作者基于30多年的心理学执业经验,为我们提供了8种焦虑自救良方,从理解自身的状态到学会如何进入心流状态,这些方法层层递进,为我们破解反刍带来的焦虑,帮助我们重获安全、自控、自在的生活。
 
这次我们重点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解决突如其来的胡思乱想?”
 

报警

 
远古时期,大脑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报警,比如睡觉的时候警惕敌人袭击,捕猎的时候警惕动物的反击以及其它突然出现的意外伤害。
 
所以,渐渐的,大脑就形成了对“危险”异常敏感的习惯。
 
哪怕是遇见了友好的人或处在安全的状态里,我们仍会首先察看环境,确定是否存在危险。
 
简单讲,相比正面信息,大脑对负面信息的反应更加强烈,也就是说大脑有“负面倾向”。
 
在一项实验中,研究人员把一些不同表情的人脸图像发送给受试者。
 
结果显示,我们的大脑反应速度非常快,它会在瞬间告诉你这个人是否值得信任,哪怕你在意识里还未看清对方的相貌。
 
就连一瞥都能让大脑迅速做出反应,何况是遇到问题、批评和挫败的时候了。
 
我们的胡思乱想就是由于这种写在基因里的警惕带来的。
 
所以,每年成立多少新公司,并不会吸引人们的注意;而每年倒闭多少公司,才会迅速唤醒人们的大脑。
 
生活中也一样,我们总会被不好的事情迅速唤醒,而对好事却会不屑一顾。
 

『反刍

 
除了敏感之外,大多数人还有一个习惯是:思维反刍。
 
你可以简单把它想成是思考。
 
只是这种思考不是考场上如何把题做对,而是“杞人忧天”。
 
大脑非常擅长用最糟糕的预测,来填补未出现的事情。
 
相比警惕,反刍思维是更加强烈的焦虑形式:强迫性地、反复地查找令人痛苦的因素,却没有能力将注意力集中在解决方法上。
 
尤其是慢性反刍思维,就像马拉松一般长期地在大脑里播放恐怖电影。它可能会导致健康问题,比如头疼、肠胃病、失眠症以及一般的身体上的疼痛。
 
而且,这会让你进入一个负面循环。
 
也就是说,焦虑会让你困在高唤醒水平里,而这种状态更容易让你关注负面的事情。
 
当你在并不是很危险的状况里过度“唤醒”神经,你的反应将会变得失常和紊乱,会对那些并不存在的危机做出敏感反应,打乱自己的节奏。
 

解决方案

 
纯粹的说服教育,已经很难纠正我们的思维习惯了。
 
但是生理层面的帮助,反而有非常好的效果。
 
比如,人在焦虑状况下,通常会有两种表现,一个是手脚凉。这是因为当我们焦虑不安时,血液会从四肢流向身体的中心区域。另一个是呼吸短浅而急促。这是因为大脑在做负面思考时,思维非常混乱,呼吸的节奏也因此被打乱了。
 
所以,你看影视剧中,人们在安慰焦虑的人时,会下意识地给他一杯热水。
 
原因在于,让双手变暖,可以帮助大脑恢复平静。
 
因此,让一个人从焦虑状态变平静的两个生理方法是:温暖双手和深度呼吸。
 
具体的,你可以在焦虑时,或者控制不住自己胡思乱想时,把双手泡在一盆热水里,或者准备一个暖宝宝,让双手变暖。接着,你还可以用以往晨读中分享过的腹式呼吸和深度呼吸法,帮助自己恢复平静。
 
不要小瞧这两个小方法,它们是可以帮你随时随地恢复平静的最廉价策略。
 
总结一下,喜欢胡思乱想可能并不怨你,它是我们基因的一部分。只是,当这种胡思乱想,突然出现后,我们要想办法平息它,减少它给我们带来的影响。学点照顾自己的方法,才是忙碌的现代人,该有的学习姿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