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教学|纲要下•教学反思•李王辉|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备课感悟反思(上)

 青年读书说 2022-03-18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备课感悟反思(上)
作者 李王辉
一、课标理解与课程知识的处理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中古时期欧洲地区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的变化,认识这一时期世界各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
1.解决新名词“中古时期”,可能部分学生在初中是老师已经进行简单的补充,但是中古时期或欧洲封建社会对于绝大多数学生而言还是比较抽象。本单元导读已给出定义:515世纪一般称为“中古时期”,也称之为欧洲的封建社会,即西罗马帝国至文艺复兴这段时期的西方历史,以欧洲历史发展脉络为主要线索。至于罗马帝国后期的演变,在本课导读小字部分已经交代的非常详细。因为这一时期中国古代历史也正处于封建社会发展时期,所以在时空观的梳理上,我加上了这一时期的中国古代对应朝代,进行简单对比,包括中西方对“封建”一词的不同理解,起到复习纲要上知识、树立横纵对比的世界视野和时空观念的学科素养的作用。

【图来源 作者】
2.中古时期欧洲地区的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我个人认为本课课标的要求更为细致,因为本课的第一子目首先交代“西欧的封建社会”,主要有封君封臣制度、庄园制和奴隶制是西欧社会的基本特征。

西欧迈入封建社会是在罗马帝国的废墟和日耳曼人迁徙的基础上。

【图来源 作者】

对这一子目的内容的处理,首先遇见概念立即解决,有封建、庄园制、农奴制。

(1)封建,即“封土建国”(封邦建国),意指分封的政治制度。西方即封君封臣,而封建社会是一种社会形态。
(2)庄园,又称“维拉”来自罗马共和国后期奴隶制的农庄,后来泛指封建主拥有的地主。一般来说,庄园包括一个村庄连同其土地。庄园的土地包括领主自营地和农民份地,还有草地、池塘、森林等,是一个封建主经营的实体。庄园还包括有教堂、法庭等。14-15世纪,由于商品经济和农奴制瓦解,庄园走向衰落。
(3)农奴制是封建社会中封建领主在其领地上建立起来的剥削奴役农奴的经济制度。特征:自给自足、无偿、依附土地、人身依附、强制剥削;劳役、实物、货币地租等。
(4)主干基础知识的处理
对于封君封臣制度的处理,通过表格形式,从背景、目的、对象义务、特点、权力、关系等角度梳理知识。

【图来源 作者】

封君封臣制度的建立需要履行一套特定的仪式。9世纪封臣的效忠誓词如下:

我......效忠我的主人,爱其所爱,仇其所仇。主人凡践履协约,因我委身投附而善待于我,赐我以应得,则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

——[美]约翰·巴克勒等著,霍文利等译《西方社会史》第一卷。

在西欧的封建制下,封君与封臣是一种契约关系,它是通过一种仪式性(臣服礼)的缔结方式建立。

——夏辉辉主编《历史课标解析与史料研析,<世界古近代史>》
在这里也可以将西欧封建封臣制度与中国古代社会的分封制度进行比较,锻炼学生归纳、比较的学习方法,培养历史解释的学科素养。
西欧的庄园制度处理上仍然采用表格形式,从地位、特点、成分、权力、义务等角度梳理知识,具体如下图:

【图来源 作者】

庄园作为封君封臣制度下基本的经济组织形式,由各个领主直接经营,农奴耕种,农奴就构成西欧封建社会的基础,被剥削严重的生产者。在这里我想绝大部分老师可能都会用到西欧庄园示意图,在这幅图中我着重强调了教堂,欧洲中世纪的基督教神学占据统治地位,为后面欧洲思想解放和近代科学的发展做背景知识的铺垫。

【图来源 作者】

中世纪西欧由于王权一度衰微,加之社会文化落后,法律十分混乱,而司法更是混乱不堪。国家司法权衰落之后,通行的是封建的司法制度。按照西欧的封建原则,每个自由人都可以召集他的封臣组成一个法庭,这在西欧是普遍的状况。         

——马克垚《西欧封建经济形态研究》
第二子目中:中古西欧的王权、城市与教会。在王权强化的内容上仍然采用表格形式梳理,从背景、方式、代表、影响四个角度进行知识梳理。(具体可见课件,获取下方有说明)在王权强化的过程中,英格兰国王、法兰克国王、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家形成,为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这也解决了中古时期欧洲地区国家的变化,认识到文明的多元面貌这一课标要求。“民族国家”这一概念包括其影响依然在今天可见,包括它激发近代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也可以牵引到民族国家。
 民族国家是指欧洲近代以来,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民族独立运动建立起来的,以一个或几个民族为国民主体的国家。拥有共同的认同感:历史、文化、语言、习俗、艺术、宗教或新体制等。
④西欧的城市兴起和发展,应该是本节课的重难点之一,当欧洲走出封建社会时,西欧城市从产生到发展在经济上促进工商业经济发展,推动市民阶层形成和早期资产阶级的产生;政治上一定程度促进国王统一事业;推动西欧近代民主宪的政产生与发展;文化上奠定西欧近代文化的发展基础;教育上城市兴办大学,促进思想和学术的繁荣,为社会提供各种管理人才。所以在“西欧城市”这一知识点处理上,我个人建议力求做到全面、彻底、深刻,讲解透彻到位,这也是为后面讲到近代欧洲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发展做好基础知识的铺垫。

那么具体需要讲清楚哪些角度知识?我们可以结合初中教材九年级上《第9课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以下角度供大家参考:西欧城市兴起的原因、位置、方式、结果、市民的权利、影响等。(具体可见课件,课件获取下方已有说明)

中世纪西欧的城市既不起源于伯爵的城堡,也不起源于大教区管辖的中心。从地理位置上讲,它们建立在商业贸易的交接点上,出现在封建关系最薄弱,封建统治鞭长莫及或权力真空的地带。

——金观涛等编著《西方社会结构的演变:从古罗马到英国资产阶级》

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在长达400多年的时间里,西欧的农业、工商业普遍衰落,罗马时代的很多城市变成了废墟。从10世纪起,西欧开始恢复,农业技术提高,农业剩余产品增加,商业贸易发展,人口增长,旧的城市开始复苏,新的城市不断产生。那些以手工业和商业为中心的城市发展更快。意大利、法兰西、英格兰、德意志等,都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城市。  

——九年级上册《世界史》第42页
未完,待续......。

【课件链接】历史教学·精品推荐|中外纲要(下)·李王辉|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历史教学|优质学案·李王辉|中外纲要(下):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下载链接】

李王辉老师专辑-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http://www./zt/lwh

青年读书|新年首发·李王辉|读《遥远的帝国:两晋十六国风云录》|随笔(五)

历史教学|纲要下·教学反思·李王辉| 第2课 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备课感悟反思

青年情感|学生作品·郑紫涵|身怀满腔热情,同行向南北

德育分享|班主任期末工作总结·德育案例|班级常规管理中的“弹簧”作用 ——年轻班主任如何提高情绪管理能力

NO.1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