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贵妃为谁而死?魂断马嵬坡,充分地展现了杨玉环政治女性的悲剧

 老易说史 2022-03-18

杨玉环这个名字在中国历史上是大名鼎鼎,她是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和“四大美人”中的赵飞燕并称“环肥燕瘦”,也是“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羞花”的代言人。美,是她让众人倾倒的原始资本。但是让她广为人知,被人们津津乐道的还是她和唐玄宗之间那段跨越伦理、跨越年龄的惊世之恋。也正是因为成了让唐玄宗“六宫粉黛无颜色、从此君王不早朝”的贵妃,所以世人都习惯于用杨贵妃来代替她的真名,这在历史上也算是独一份了。

但是杨贵妃这样一个天生丽质,又受过良好教育的美人,却在人生的第38个年头香消玉殒了,而且是被那个曾经深爱着自己的男人唐玄宗给赐死的。这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性情温婉、美艳动人、精通音律(尤其擅长弹琵琶)、擅长舞蹈的杨贵妃为何会突然从集万千宠爱于一身跌落到唐玄宗无视她生死的地步呢?是谁在马嵬坡把杨贵妃逼上了绝路呢?杨贵妃的一生可悲在何处?

我们看到了历史繁花似锦的亮丽,可曾看到了人性机关算尽的阴暗?我们看到了杨贵妃倾国倾城的欢颜,可曾看到她哀怨无助的凄凉?我们看到唐玄宗刻骨铭心的深情,可曾看到他有心无力的无助?历史都是双面的,但都是源自人性的,且来看看杨贵妃艳绝一时的背后究竟是怎么一步一步回归悲剧的!

杨玉环是怎么变成杨贵妃的?

杨玉环出生于官宦世家,父杨玄琰曾担任过蜀州司户,所以杨玉环的童年是在蜀州度过的。她的叔父杨玄璬曾任河南府土曹,杨玉环10岁的时候因父亲去世,便被寄养在洛阳的三叔杨玄璬家。

洛阳是唐朝的东都,这里生活着很多皇亲国戚,这为杨玉环后来的一步登天创造了条件。我们经常说酒香不怕巷子深,但实际上,有很多很香的酒就是因为藏在深巷而无人问津。如果杨玉环一直生活在蜀州,遇不到寿王李瑁,并让李瑁对她一见钟情的话,或许她的人生绽放会被推迟很久,甚至永远埋没。

白居易在《长恨歌》中把杨玉环描述为“天生丽质难自弃”,也就是说杨玉环是一个天生的美人胚子,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想低调但是实力不允许。再加上杨玉环从小家庭条件比较优越,接受了很多才艺教育,所以杨玉环不光是一个美女,还是一个淑女加才女,性情温婉又多才多艺,这再配上她那绝世容颜,简直就是让人无法抗拒的女神。

开元二十二年七月,唐玄宗的女儿咸宜公主在洛阳举行婚礼,15岁的杨玉环参加了。在这场婚礼中,只是因为在人群之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无法忘记你的容颜。寿王李瑁对杨玉环一见钟情、刻骨铭心。属于杨玉环的传奇马上就要开始了。

因为这个寿王李瑁不是别人,正是唐玄宗和他最宠爱的武惠妃生下的爱子。要知道唐玄宗当初为了武慧妃连杀了好几个皇子。所以李瑁通过自己的母亲向他的父皇请求赐婚,简直就是有求必应。于是,一道圣旨下来,杨玉环便成了尊贵无比的寿王妃。美女配上王子,两人缠缠绵绵地过上了童话般的生活。

但这个童话并没有持续很久,因为三年后,李瑁的母亲武惠妃逝世了,而武惠妃生前是唐玄宗最为宠爱的妃子,引以为灵魂伴侣。一下子失去了精神寄托的唐玄宗整日愁眉苦脸、茶饭不思的,而千古第一忠宦高力士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他知道唐玄宗是因为寂寞而郁郁寡欢,所以他想方设法地从后宫和民间挑选美貌女子给唐玄宗排忧解闷。但是,唐玄宗总感觉不是原来的配方,不是熟悉的味道,一直意兴阑珊、闷闷不乐。

一直把唐玄宗的快乐当作自己的快乐、唐玄宗的生命当作自己的生命的高力士心急如焚,直到有一天,年轻貌美的寿王妃让他眼前一亮,便赶紧推荐给了唐玄宗。只要唐玄宗能够开心起来,其他人的感受都是次要的,高力士就是这么想的。

唐玄宗在见了自己儿媳妇一面也觉得老怀得慰,甚是满意。心领神会的高力士便着手安排杨玉环入了宫。虽说唐朝的风气比较开化,但是作为一个皇上、一个父亲这么明目张胆地霸占自己的儿媳妇,怎么说都是一件不太光彩的事。这时,唐玄宗又想起了他的爷爷李治那一招“曲线救国”了。先是借“为太后祈福”的名义,敕书杨氏出家为女道士,道号“太真”。言下之意,杨玉环现在不是李瑁的老婆了,也不是我李隆基的儿媳妇了,她只是一个单身的女道士。

没有伦理和道德的桎梏之后,唐玄宗和杨玉环先是暗通款曲,后是如胶似漆。唐玄宗瞬间焕发了人生的第二春,不光是杨玉环美艳动人,关键是两人志趣相投。你作词我谱曲,你跳舞我唱歌,每天把日子过成了快乐的诗酒年华。

后来,唐玄宗觉得,爱一个女人就应该给她最重要的名分。于是在745年,把韦昭训的女儿册立为寿王妃后,毕竟唐玄宗还是觉得有点对不起自己的孩子,作为补偿,抢了你的老婆就再给你找个老婆。同时,唐玄宗觉得应该父子同乐,好事成双,在李瑁完婚后,便册立已经还俗的杨玉环为贵妃。因为唐玄宗为了武惠妃废掉王皇后,就再未立后,因此杨贵妃就相当于皇后。

杨玉环就这样华丽转身变成了天下闻名的杨贵妃,这一年,她26岁,离她人生的凄婉落幕还有不到12年时间。

唐玄宗究竟有多爱杨贵妃?

在杨玉环成为杨贵妃之后,“六宫粉黛无颜色,从此君王不早朝”,她几乎独占了唐玄宗的雨露天恩,唐玄宗对她几乎是百依百顺。就连杨贵妃后来和他的义子安禄山在宫中胡闹,唐玄宗也能睁一眼闭一只眼。而且整个杨家也因为杨贵妃而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了,她的大姐被封为韩国夫人,三姐被封为虢国夫人,八姐被封为秦国夫人。当然最有名的还他的那个远方兄弟杨国忠,最后成了权倾朝野的宰相。这个靠裙带关系爬起来的杨国忠大权在握之后,把小人物的丑陋发挥得淋漓尽致,贪婪、狭隘、无能、暴戾,最后把安禄山逼上了造反之路。

后来,白居易把杨贵妃这种受宠的程度写进了诗歌:“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因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唐玄宗对杨贵妃无疑是真爱,而且爱得纯粹、爱得深沉。

但是,我们也要正确地去看待一个君王心目中的爱情,唐玄宗可以为了杨贵妃不上朝,但是他也绝对做不到后世的顺治那样为爱出家。唐玄宗爱杨贵妃,但他更爱他的江山,也更爱他自己。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唐玄宗对杨贵妃的爱其实并不是一种肉欲上的需求,而是一种精神上的饥渴。唐玄宗前面大半生纵横捭阖、文治武功,打造了一个堪比“贞观之治”的“开元盛世”。这种站在人生巅峰、俯仰众生的人,容易高处不胜寒,容易曲高和寡,也容易清高到偏执。

所以,你不能说唐玄宗是一个喜新厌旧的好色之徒,否则你无法解释他对武惠妃的一往情深,更无法理解他在失去武惠妃便感觉到世界都要崩溃的感觉。唐玄宗为失去武惠妃痛不欲生,是在悲伤失去精神上的安宁;他在得到杨贵妃之后欣喜若狂,也主要是欢喜于又得到了一个灵魂伴侣。

因为杨贵妃性情温婉、善解人意,而且杨贵妃多才多艺,精通音律、舞蹈、乐器、诗文,这和唐玄宗的意趣相投,所以他们能有共同话题,能彼此应和。也许世人觉得这纯粹是把唐玄宗想得太高尚了。但是,要知道,一个精神上孤独、清高、骄傲的人最需要的正是一个能和自己共鸣的人。

纯粹从肉体上来说,唐玄宗其实并没有十分依赖杨贵妃,比如唐玄宗专门设了一个职业,叫作“花鸟使”,就是负责为他搜集民间美女进宫的。而杨贵妃因为这些后宫之事多次吃唐玄宗的醋,耍小性子,被唐玄宗赶出宫就有两次。唐玄宗对杨贵妃的依赖是精神上的,比如两次把杨贵妃赶出宫后,总是过不了两天就顶不住了,总感觉不自在、不舒服、不习惯,于是又随便找个理由把杨贵妃接回来了。

总之,杨贵妃对于唐玄宗来说,说得好听点,就是一种十分有效的精神药物,说得不好听点,就是唐玄宗一个爱不释手的玩物。

马嵬坡之变的杨贵妃必死

杨贵妃有多受宠,因为杨贵妃的关系而步步高升、权倾朝野的杨国忠就有多作。杨国忠本名杨钊,是个无赖,善于赌术,所以经常能哄得唐玄宗开心,最后成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臣。人性有时候就是这么丑陋,小人物一旦翻身,往往就是露出丑陋的嘴脸变本加厉地去欺压他人,杨国忠便是如此。一方面嚣张跋扈,一方面打压异己。最后逼得本来就不太安分的安禄山造反了。

公元756年7月,唐玄宗在被安禄山攻下东都洛阳,又迫近西都长安的时候,带着一些妃子、儿女、近卫,便丢下满城军民,偷偷摸摸地溜走了。他们准备入川避难,在走到马嵬坡驿站的时候,禁卫军发动兵变,杀了杨国忠,并要求唐玄宗赐死杨贵妃,史称“马嵬坡之变”。

人们通常把“马嵬坡之变”看做是一场普通的军心动摇的军队哗变,其实这是一场处心积虑的政变,是太子李亨的夺取行动。这次夺权行动几乎注定了杨贵妃这个被动卷入政治的女人难得善终。

首先,安禄山起兵的借口便是奉秘旨讨伐杨国忠,当时的大唐战事不顺、两京陷落,朝廷被迫西幸。这是一件很没面子,很丢人心的事。为了归拢人心,诛杀杨国忠一党是势在必行的。而杨贵妃虽然只是一个风花雪月的女子,但是只要她姓杨,也就很难逃脱牵连。

其次,太子李亨要造反,要取代自己的父亲,总得有一个合适的借口,要有一种合适的情绪去调动人心吧!皇上失德、不理朝政,使得天下苍生、黎民百姓陷于水深火热之中,使得江山垂危,所以我要力挽狂澜,我要当皇帝。但这账总不能直接算到自己父亲头上吧。得算到红颜祸水的杨贵妃头上,得算到祸国殃民的杨氏家族身上。所以杨贵妃和杨家人成了太子造反情绪的爆发点,而且由于杨国忠这些年的骚操作,杨家得罪了不少朝中高官和权贵,以杨贵妃和杨家为突破口,能够得到更多旧臣、贵族的支持。

最后,太子李亨发动马嵬坡之变,必然重组新的权力结构,也容不下杨贵妃和杨家人。太子能够有底气造反,是因为得到了当时大唐仅剩的军镇力量——西北的朔方与安西节度使的支持。这些节度使对于杨国忠乱政早就心生不满,现在能够拥护太子李亨上位,对于他们来说,是政治上打一个翻身仗的好机会,彻底清除杨氏家族甚至唐玄宗的嫡系力量,对他们不光是一种安全保护,更能清空出更大的利益空间。

而唐玄宗即便万般不舍,为了自己的安全,为了所谓的军心、民心,还是三丈白绫赐死了杨贵妃。马嵬坡之变之后,太子李亨直接与唐玄宗分道扬镳了,玄宗去了蜀郡,而太子李亨却去了朔方镇治所灵武,在所有军镇长官拥护下登上帝位。

究竟是谁杀了杨贵妃?

通过马嵬坡之变的介绍和分析,杨贵妃之死的凶手理所当然就是陈玄礼为首的禁军兵将了,是太子李亨,是唐玄宗。但是,我们如果把思维再扩充一点,杨贵妃的死与她自己、与那个时代的政治环境、与政治漩涡中的女性命运,有没有关系呢?

中国的封建社会,是男权社会,女人大多数情况下只是男人的附庸,所以女人在先天性上就不适合卷入政治,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除了芈月、吕雉、武则天、慈禧等少数几个政治女强人,又有多少女人能在政治斗争中全身而退?有很多像杨贵妃这样的人,依靠着掌握权力的男人,风光无限,一旦她所依靠的权力出现松动、裂缝和斗争,她们往往就成了众矢之的,随时会成为被抛弃的牺牲品。权力,这个东西,你能依仗和你能拥有,是两回事,换句话说,就是当下所说的,别人给你钱花和你自己赚钱花是两回事。

杨贵妃被唐玄宗宠极一时,但最后在马嵬坡之变中“不舍”地把她赐死了,充分地说明了杨贵妃作为一个封建政治女性的悲剧性。有朋友会说,杨贵妃都走到了群山之巅、享尽荣华了,她有啥可悲的?一个人可不可悲,并不在于她飞得多高、看了多少人世浮华。而是在于一个人有没有安全感?有没有选择权?能否有能力、有机会去保护自己在意的人或事?自己能否真的被尊重、被珍惜?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杨贵妃的一生,看看她身上是不是有很多当代“物质女悲剧”的通病。杨贵妃可以说是老天赏饭吃,完全可以靠脸吃饭,所以白居易说她“天生丽质难自弃”。其实白居易有一点说得并不对,杨贵妃“难自弃”?她自弃过吗?显然,杨贵妃从小就在充分地利用自己的优势和天赋,绝好的容颜,再配上歌舞之艺 ,这是把自己当作交际花或者明星的标准在打造啊。15岁参加公主的婚礼,就能让寿王李瑁对她一见倾心、非她不娶,这难道仅仅是偶然吗?要知道一个公主的婚礼场面可不小、规格可不低,两个身份悬殊的人的“偶遇”可并不容易。然后,当了寿王妃之后,和李瑁十分恩爱,可是她又是怎么进入唐玄宗的法眼的呢?唐玄宗相中她时,这种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事情她什么连最起码的拒绝态度都没有呢?她不是和李瑁很恩爱吗?即便她迫于权力的威胁,不得不妥协,但似乎她很积极主动地配合着,也压根不为离开原来恩爱的老公而伤感!

因此,杨贵妃其实本身就是一个利用身体去换取富贵的女人,她最后的悲剧跟她自己的性格和选择也是有很大关系的。

当然,杨贵妃这种选择在那个时代环境下也是见怪不怪的,虽然不值得推崇,但也无需刻意批判。毕竟当时的女性,没有更多的选择。没有选择余地的人生通常都是可悲的。

张国荣演的《阿飞正传》里说:世界上有一种鸟,它没有脚,生来就只能一直天上飞。它一生只能落地一次,那就死亡的时候。这句话其实是杨贵妃或者杨贵妃这一类人很好的描述。杨贵妃一生的荣耀与光环,其实都是“狐假虎威”,她是一只狐狸,她不具备自己让自己强大、闪耀的能力,但是她又追求那种威风凛凛的虚荣和富贵。如果她所假借的那只老虎病了、老了、死了,没有震慑力了、没有统治力了、没有威望了,她这只狐狸的下场能好到哪里去?

政治漩涡中,除非你是一个精通水性的人,自己有能力应对各种风险,否则,不要随意靠近。更不要以为有人给了自己一个救生圈,就以为自己可以到大海里去冲浪了。杨贵妃其实算不高明的女人,永远只能靠脸吃饭,这样的人其实挺可悲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