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输​楚成王熊恽:久在舒适区,却没安乐死,被弑前求吃熊掌落千古笑柄

 老牛茶馆 2022-03-18

原创老牛茶馆

楚成王熊恽:久在舒适区,却没安乐死,被弑前求吃熊掌落千古笑柄

《楚国八百年》剧照

历史是古人的人生经历。即使我们已经知道结局,但随着事件的发展,仍然会掺杂进去自己的情绪。或欣喜、或揪心,或愤怒、或生气。

生气是种奇怪的情绪。并不是因为主人公做事离谱,搞得天怒人怨,而是在他的身上居然看到自己的影子。这不科学啊,不是说“臭味相投”吗,应该喜欢才对,怎么会生气呢?这还真不好解释。这么说吧,就好比你痛恨自己的缺点,千百次地对自己说,一定要改过来。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因此每次都失败,精疲力竭后只得作罢。而当别人也有和你一样的缺点时,你就把痛恨自己的情绪转嫁到他的身上去了。

当然,大是大非的问题不涉其中。只是一些人性的小瑕疵,或者说是劣根性。老牛同志的解释是,人的潜意识里,都希望自己是完美的。所以,当自己喜欢的人物身上也有同样的缺点时,就会很生气。其实,也不叫生气,这种情绪应该叫“恨铁不成钢”。

目前,这块“铁”是楚成王,即使是强楚之国君。因为他可以做得更好,却在巅峰时刻趴在了舒适区。

陈、蔡、郑、许、宋、曹、卫等中原诸侯,均已服楚,可谓一家独大,实霸中原。中原之外的三个大国中,齐、晋自顾不暇,只有秦国收服了西部戎狄,向东蠢蠢欲动。

楚成王可以进一步巩固势力,但他求稳的心态占了上风,没去理会四周窥视的目光。他很在意当前的成果,殊不知,事物每分每秒都处在变化中。你不变,它在变。就好像手中的沙子,抓得越紧,漏得就越多。

尽管如此,机会还是偏向楚成王,悄悄来临到他的身边。可他却当成一块烫手的山芋,极力地甩了出去。

公元637年(楚成王三十五年),在外流亡18年的晋公子重耳投奔楚国,此时他已年过六旬,而楚成王刚届不惑。

重耳几经辗转,在齐国过了几年的安逸日子,本不想动弹,可追随他18年的文臣武将不乐意,硬生生地把他从热被窝中拉起来,塞到车里,跑到楚国,希望强大的楚国能帮助他们回晋继位,完成复兴大业。

楚成王或许明白他们的用意,假装糊涂,只是一味好吃好喝地供着。

一次酒酣耳热之时,楚成王便和重耳开起了玩笑,寡人对你这么好,你继位后拿什么报答呢?重耳谦虚地说,美女、丝绸,大王都有;象牙、宝玉、犀牛皮等贵重物品,也是贵国特产,即使流入到我国,也是大王剩下的。我又拿什么报答您呢?

楚成王哈哈大笑,自豪感爆棚,接着问,即使如此,寡人还是想听听你的报答方式。这话问得有点居高临下,可重耳还是耐心作答,如果托您的洪福,我回到晋国继位,一定会把楚国做为友邦加以敬重。如果有一天,我们不得已在战场上相见,我一定会率领晋国军队退避三舍。

这番回答,不卑不亢,有礼有节,让楚成王心生敬意。他给重耳提建议,秦国离晋国近,不如请秦国帮忙。

重耳等人见楚成王无意出兵,便转向秦国。秦穆公尽管上过晋国几次当,但听说重耳贤良,仍然热情地迎接他。在秦穆公看来,有晋国作为同盟,中原唾手可得。以前的不愉快,他都有选择地忘记。这就是胸怀,也是他之所以成为春秋五霸之一的原因。

再说楚成王,如果出兵支持重耳成功回到晋国继位。有了这份大人情,晋国以后在中原势力划分上,肯定会让楚国保有最大的利益。

楚成王没看出来,可有人看出来了。那就是子玉。他提议,如果不帮助重耳的话,那就杀了他,别让蛟龙入海,猛虎归山。

楚成王不听,认为有失道义。如果他知道,面前的这位老人将会让他遭遇人生中的滑铁卢,会不会改变初衷呢?可惜的是,历史没有如果。

子玉,若敖氏之后,成氏,名得臣,字子玉,武艺超群,骁勇善战。因战功卓著,颇受前任令尹子文赏识,并推荐他当了令尹。

子玉带兵非常严厉,令行禁止,赏罚分明,因此,军队的战斗力非常强悍。楚国上下皆贺子文后继有人,而时年13岁的蒍贾却冷笑不止。子文很是奇怪,问他原因。他说,子玉性格刚直,宁折不弯,迟早会吃败仗,没什么好祝贺的(蒍贾其人,后面讲孙叔敖时再详细介绍)。

蒍贾一语成谶。

公元前636年(楚成王三十六年),在秦穆公的谋划下,重耳回到晋国继位,是为晋文公。

晋国结束内乱之后,实力日渐恢复。臣服于楚的宋国又转投晋国。于是,楚晋两国在争夺中原地盘中,矛盾越来越大。

公元前633年(楚成王三十九年),令尹子玉联合陈、蔡、郑、许等国攻打宋国。楚申公叔侯联合鲁国攻取齐地,让齐公子雍居谷(今山东东阿境)。 宋国、齐国向晋国求救。

次年,已休养生息5年的晋文公,认为重振晋国声威的时机已到,便率领大军攻入楚国的小伙伴曹、卫两国,并俘虏了曹共公,与齐国在卫国会合。

晋楚大战,一触即发。

楚成王熊恽:久在舒适区,却没安乐死,被弑前求吃熊掌落千古笑柄

网络剧照

楚成王见形势不利,遂收缩战线,命令申公叔侯撤出齐地,子玉撤围宋国,自己则退至申地(今河南南阳境)。

子玉不肯撤围,坚决请战。他认为,楚晋难免一战,如果不战而退,不仅宋国转身向晋,曹、卫二国也会臣服于晋,楚国在中原苦心经营的成果便会荡然无存。再则,楚军士气高昂,作战勇敢,必能战败晋国。

此时,楚成王已无当年和齐桓公争霸的雄心,有点患得患失。他很生气,但面对意志坚定的子玉,又无可奈何,只给他派去了少量援军。其中,就有东宫卫队。为以后太子政变创造了机会。

子玉也非鲁莽之人,于大战之前,先展开了一番斗智斗勇的戏码。

其实,面对强楚,晋文公心里也没底,但在一帮文武大臣的鼓励下,渐渐增强了信心。可以这样说,城濮之战,是晋国君臣同心,举全国之力,联合齐、秦两国,一战而称霸中原的战役。反观子玉,则是独木强撑,捉襟见肘。

子玉派大夫宛春对晋文公说,只要让曹、卫两国君复位,就解宋围。其一计定三国的策略,被晋军元帅先轸识破。他的对策是,私下许诺复曹、卫二君,使其叛楚从晋,并扣留了宛春。又派使者分往齐、秦两国,献重金让两位国君为宋国说好话,撤掉围宋的军队。先轸料定子玉为了楚国利益不会答应,于是在外交上孤立楚国。齐、秦两位国君丢了面子后,恼羞成怒,也派军队前来助战。

子玉计谋落空后,主动从宋国撤军,挥师卫国,寻求与晋军决战,来解决主要矛盾。晋文公避其锋芒,并信守当年承诺,退避三舍(一舍30里,三舍90里)至城濮(今山东鄄城西南),和楚军形成对峙。

楚联军斗志昂扬,士气如虹,且子玉作战凶悍,晋文公君臣苦无破敌良策,再次萌生退意。这时,大夫王孙启求见,他的一席话改变了战争的结局。

王孙启,楚国公族,楚文王之孙,前令尹子元之子。子元图谋不轨被杀后,有大夫诬告王孙启也是同谋,楚成王便不分青红皂白地通缉他。王孙启逃亡到晋国,当上大夫后,便一直寻找机会报复楚国。因此,他十分关注楚国的一举一动。今天,机会终于来了。

他对先轸说,这次战争,是子玉坚决要求发动的,楚成王并不想打,所以不会派出后援。二则别看楚军势众,主力部队已随楚成王退回申地,其左右翼都是陈、蔡、郑、许的联军部队,与子玉不是一条心,战力也不强。中军虽然强悍,但只要将其左右翼冲乱,中军自顾不暇,必会一败涂地。

先轸大喜,遂用此策,大获全胜。子玉见两翼溃散,知道大势已去,便自守中军,镇定指挥,且战且退,撤回楚地。

楚成王前半生东征西讨,国力增强,地盘扩大,同时,也带来另外一个问题,公族的势力越来越大,特别是敖氏一族,朝上军中均任要职,对王位威胁很大。本来,他很欣赏子玉,但恨其不听命令,又是敖氏一族,便借题发挥,斥其无脸见父老乡亲,逼子玉自杀谢罪。命令发出后,楚成王又后悔了。他知道子玉是忠心为国,并无私欲,连忙派人阻止,但迟了一步,子玉没给他改错的机会。

子玉的死,让晋文公非常高兴。从此,楚国之中再没有能让他忌惮的对手。子玉之死,并没有缓和楚国公族之间的矛盾,反而少了一位贤臣良将。

楚成王任同为公族的蒍吕臣为令尹,想分若敖氏一族的权力。

蒍吕臣,楚国第十八位国君宵敖之后,蒍贾的父亲,孙叔敖的祖父。这一脉人丁稀少,人才不多,与若敖氏无法抗衡。不到一年,蒍吕臣在无休止的内斗中死去。令尹一职,重回若敖氏一族,由子上(斗勃)接任。

楚成王没有遗传父亲楚文王的胸怀,而是偏听偏信,更以自己的意见为标准,来判断大臣的忠心。如果他能给子上以充分信任,也许悲剧不会发生。而他偏不,非要自掘坟墓,还要加快施工进度。

时楚成王欲立商臣为太子,想听子上的意见。子上劝谏,大王春秋正盛,子嗣又多,可以暂缓两年,考察好了再定。如果现在立了太子,您将来不满意,以后再废旧立新,恐怕会引起灾祸。再说,商臣蜂眼狼声,生性残忍,声名不佳,还请大王三思。

本是一番肺腑忠言,或许是子上的表达方式太直接,引起楚成王的逆反心理,还是他根本就没打算商量,只是做做姿态。总之,楚成王还是立了商臣为太子。这还不算完,他又做了一个致命的决定,让潘崇当太子的老师。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很快,太子商臣知道了子上对自己的评价,便怀恨在心。

公元628年(楚成王四十四年)冬,晋文公走到了人生尽头。次年,子上进攻叛楚亲晋的陈蔡两国,让他们臣服后,又进攻郑国。晋国派阳处父攻蔡救郑,子上旋率部救蔡。

两军半路遭遇,隔泜水(即今河南鲁山、叶县一带的沙河)对峙。一晃两个月过去了,晋军粮草快消耗殆尽,又不敢先撤军。

于是,阳处父想出了一条计策。他派人向子上说,老这么对峙没意思,白白浪费粮草,如果您实在要打,我们另选一处战场。要不呢,我退后30里,让您先渡河,如果我先渡河呢,您领军后退30里。

子上的耐性也快磨完了,本想让对方退30里,楚军先渡河的。但被成大心阻止,怕半渡被攻击,便建议子上对让方先渡河。

楚军后退30里后,阳处父却趁机以楚军趁夜逃跑为由,率军回去交差。子上见晋军跑了,也班师回国。

双方并无直接冲突,也就无意决战。本是很正常的事,但落在有心人的眼里,这就不正常。

商臣自然不肯放过这个机会,便以子上通敌为由,奏报楚成王。楚成王也不加核实,赐剑逼死子上。

子上自杀,让若敖氏再次失去领军之人,从此,楚国若敖氏之乱接二连三,造成了不少的损失。

楚成王熊恽:久在舒适区,却没安乐死,被弑前求吃熊掌落千古笑柄

荆州古城公安门

如子上所料,没过多久,商臣残忍跋扈的本性暴露无遗。楚成王心生悔意,欲改立太子,但优柔寡断的性格,再一次让他失去改变结局的机会。

而猪队友——江芈(楚成王妹妹)的神助攻,让楚成王提前尝到亲酿的苦酒。

闻到危险气味的太子商臣,赶紧找老师潘崇商量。但消息无法核实,怎么办呢?潘崇稍加思索,想出了一条妙计。他知道江芈从江国回来省亲,久住宫中,应该知道一些内幕,也了解她的风格——好面子,容易生气,更藏不住话,便让商臣请她吃饭。

江芈如约而至,入席坐定,刚还恭恭敬敬的商臣,却立马变脸,言语挑衅起姑姑的底线来。

果然,江芈大怒,直接泄露天机,无礼小儿,真不是东西,怪不得大王要废掉你!

江芈拂袖而去,商臣懵在原地,无助地看向潘崇。

你能侍奉新太子吗?

不能!

你能逃亡他国吗?

不能!

那就没办法了,潘崇双手一摊,表示无能为力。但商臣伏地不起,苦苦哀求老师救他一命。

终归是师生一场,潘崇心生恻隐,叹了口气问:

你敢做大事吗?

敢!

公元626年(楚成王四十六年)冬,一天夜里,太子卫队借口保护大王,包围了楚王宫。潘崇、商臣杀气腾腾,楚成王心有不甘,仍想垂死挣扎。

让位可以,还能活吗?

潘崇回答说,一君死,一君立,哪有一国有两个君王呢?

刚才寡人让厨师做了熊掌,能不能吃了再死呢?

商臣或许此时心有不忍,犹豫之间,一旁的潘崇大声呵止,不行,他想拖延时间等救兵!随即让人缢死楚成王。

闻听宫廷惨案后,江芈长叹一声,害死大王的是我啊,随后自缢而亡。

想当年,楚成王英姿勃发,豪气干云,敢与霸主齐桓公争高低;而如今,面对太子逼宫,偷生不成,哀求再吃一次熊掌后去死,又是何其卑微!一代雄主,最终贻笑千古,以凄惨谢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