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电动车都智能了,还有必要谈操控吗?

 童济仁汽车评论 2022-03-18

电动车都智能了,谁还在乎汽车操控?电动车的操控,天生就比燃油车好?搞操控的工程师,以后都要失业了?这些貌似很有市场的言论,究竟都有没有道理?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电动车和操控的那点事。


和踩一下油门就知道有多强的动力、坐一下后排就知道有多大的空间相比,操控对于绝大多数的消费者,既没有感知,也很难评价。因为操控的客观评价指标,离消费者都太远,又找不到一个通俗易懂、直观可辨的参数,去衡量一辆车操控好与不好。

久而久之,操控在消费者的心目中,变成了一项玄学。

但是,到了电动车时代,因为电动车的前后配重比更容易调整,发动机和变速箱消失后前悬架有了更大的布置空间,底盘工程师与供应商众多,似乎操控在电动车这里变成了一件“生而成熟”的事情。加上造车新势力的辅助驾驶、智能网联显然更容易抓人眼球,很多消费者也就天然认为,电动车的操控不再重要了。

诚然,电动车的操控相比燃油车,在硬件上有更多便利,但是操控的调校终究还是要看人。电动车中既有操控很出色的车型,比如保时捷、特斯拉、极星,当然也有一堆压根就没考虑过操控的车型。

因为操控在消费者中的感知很弱,过去以操控作为主打卖点的燃油车销量都不乐观,所以不管操控好与不好,新兴的电动车们很少会去把操控的传播优先级放在最高。

但这绝不意味着电动车的操控就不再重要了。恰恰相反,作为汽车最基本的功能和共性技术之一,操控好是一辆优秀汽车的必要条件,这与它是烧油还是用电、功能车还是智能车无关。而操控在智能电动车时代的意义,除了与燃油车时代相同的部分外,软件还赋予了智能电动车操控新的意义。

很多人会觉得未来的汽车是大号手机,但是他们忽视了一个问题,就是汽车的功能生态是手机所不具备的。手机只需要用应用生态连接世界,但是汽车还需要承担将人安全地从A点送到B点的功能,安全、高效、便捷、舒适的移动出行永远都是交通的本质。

而这个时候,操控就是这个功能生态中,面向用户个性化的一环。当悬架的行程、刚度、阻尼可变,转向的阻尼、圈数可变,甚至可能连汽车的轴距都可变时,一辆车的操控特性,也将是千人千面的。如果说,现在的一辆车只需要调好一种操控,那么将来的智能电动车需要在一辆车上同时调好若干种操控特性,此时不仅底盘操控的知识、人才、供应链不可或缺,而且对于这些要素的要求,不是变低了,而是变得更高了。

软件定义汽车,这句话其实有一些偏激的误导。软件当然重要,而且比重越来越大,但是没有强大的硬件,就算再有智慧,也只是一个低能儿。同样的人工智能,装在一个钢铁机器人和装在一个稻草人上,显然完全不一样,汽车同样如此。好的操控,代表了出色的硬件水平,再与好的软件相融合,变成软硬兼备又能千人千面的个性化产品,才是一辆真正有竞争力的智能电动车。

所以,电动车的操控重要吗?我们认为:非常重要!


版权声明:本文为《童济仁汽车评论》独家稿件。欢迎任何形式的转载,但须注明出处为《童济仁汽车评论》和撰写作者。如有任何侵权行为,侵权者将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