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约在一周前,看完了这本原研哉的作品,《设计中的设计》传达的一种生活美学,讲述他和一帮日本的设计师开始对身边熟悉的事物开展“重新设计”的革命。看完这本书,我恍然大悟,原来生活可以更美好的,这是审美的能力。 文明的进步--《设计的设计》译者也写了序,在他的序言里,有一句话让我很受启发:
时代向前发展,并不一定就代表文明的进步。我们的立足之处,是过去与未来的夹缝之间。创造力的获得,并不是一定要站在时代的前端,如果能把眼光放得足够远,在我们的身后,或许也一样隐藏着创造的源泉。目光所致,生活的器物都是为了生活,如果日子过得很苦,果腹实属不易,我们或许不会对周围的器物有美学上的要求。 不得不说,我们大部分人家的生活已经达到了未曾有过的新高度,在这个时候,我们对生活的器物有了更多的要求,不仅仅只是功能上的要求,更增加了对它们美学上的要求。很多时候,设计师在产业设计的过程中,个性受到了极大的抑制,产品只是反映出了按计划生产,按计划销售的企业意志和战略。设计、审美和大众能接受的价格,曾经是互不相容的,然而像宜家、MUJI这些品牌的出现,昭告天下,原来这三者是可以融合在一起的。 对于生活器物审美的要求,或许就真的是“创造出用着顺手的东西,创造出良好的生活环境,并由此感受到生活的喜悦”。二战后的日本,越来越多的企业家意识到,工业产品设计的时代到来了,设计出了很多适合东方人使用、符合东方人审美的电器;二十一世纪的英国,也开始了自己的工业转型,将设计能力提升到了新高度,从未有人想过Dyson可以重新定义风扇和吸尘器。 设计是一件体现综合实力的活,正如我们时时刻刻放不下的手机,每天使用的信息系统,设计的理念贯穿每一个操作,大部分时候我们只会说,这个东西不好用,挑出一堆的毛病,反过来,当它好用的时候用户会觉得理所当然,它本来就应该是这样的。不过审美力是一个需要培养的能力,前提是要有对生活的期待和向往,还有有一定的经济能力,当然,审美力到了一定高度,是不太费钱的。 结语生活不易,当然需要一些美的事物,来增加生活的情调。哪怕是一束花,一个杯子,一个椅子,都藏着美感。设计之美,值得拥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