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 寒 论 第 条 原文 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317) 甘草二两(炙) 附子大者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干姜三两,强人可四两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其脉即出者愈。面色赤者,加葱九茎;腹中痛者,去葱,加芍药二两;呕者,加生姜二两;咽痛者,去芍药,加桔梗一两;利止脉不出者,去桔梗,加人参二两。病皆与方相应者,乃服之。 这段主讲:论少阴病阴盛格阳的证治。 讲解 主症和病机:本证是在下利清谷、手足厥逆、脉微欲绝等少阴阳衰阴盛证的基础上,出现了身热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这是阴寒盛于内,虚阳被格于外所致,并兼有阴寒盛于内,虚阳格于上的戴阳表现。“里寒外热”,也就是内真寒,外假热。 或然证和病机:腹痛为脾肾阳衰,寒凝气滞所致;干呕为寒饮上逆,干犯胃腑的表现;咽痛是寒邪闭塞少阴经脉的结果;利止为利久伤阴耗液,阴液告竭,无物可下;脉不出则是阴血虚少,脉道失充。 鉴别:本证之身热反不恶寒,面色赤,是虚阳外越并有戴阳的表现,面赤必红而娇嫩,游移不定,且伴有下利清谷,手足厥冷,口和舌润,虽渴亦不能多饮,或喜热饮等其他里虚寒之证。阳明病之身热恶热,面合色赤,是面部通红而不游移,并伴有口舌干燥,心烦口渴,大便干燥等其他里实热证。 治法 破阴回阳,交通内外。 方剂 通脉四逆汤。 方义 本方即四逆汤加大附子、干姜的剂量而成。附子用大者一枚,干姜由一两半增至三两。有扶阳消阴,破阴回阳,交通内外,救逆通脉的功效,故名通脉四逆汤。 阴盛格阳证常有或然之变,也就是说,有的病人可以兼有这样的症状,有的病人可以兼有那样的症状,故方后附有随证加味的举例,从中可以看到仲景用药的特点。若面色赤者加葱,以交通上下,治疗阴盛戴阳;腹中痈者加芍药,以养血活络,缓急止痛;呕者加生姜,以温胃散寒,降逆止呕;咽痛者加桔梗,以利咽开结;利止脉不出者加人参,以益气生津,固脱复脉。方后强调“病皆与方相应者,乃服之”,意在示人应该随证加减,方能收效。 本方药物组成与四逆汤相同,故应用范围与四逆汤相类。 配图 01 思维导图 为了方便大家记忆,特意做了张思维导图供大家学习和理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