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府军:在淝水之战中以少胜多、一战成名的第一强兵是怎样练成的

 梦想童年594 2022-03-20

前言:公元383年的淝水之战,是我国军事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当时雄踞北方的前秦苻坚想要一举消灭盘踞南方的东晋政权,举全国之兵南下,号称百万,双方在淝水展开决战。

在这场影响中国历史走向的决定性战役中,数万北府军对阵数十万秦军毫不畏惧,首先发起了勇猛的进攻,一举冲垮秦军大阵,杀得前秦军队草木皆兵,凶悍绝伦。淝水之战,秦败晋胜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东晋拥有一支名为“北府兵”的精锐部队。淝水奇迹,让北府兵青史留名,成为像秦国甲士、汉军铁骑、唐玄甲军等巅峰般的存在!

北府军:在淝水之战中以少胜多、一战成名的第一强兵是怎样练成的

捷报传来,所有的汉人已经泪如雨下。只有半壁江山的东晋可以得到延续,也使得中华文化的传承没有出现断层。北府兵功不可没,可谓是生于乱世,定鼎乾坤的英雄。

世人所知的北府军,大多就是来自于对淝水之战的记忆。对于其它所知甚少,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东晋十六国第一强军是怎样练成的?

北府兵的创建者郗鉴,既是门阀也是流民帅

皇权不振,士族专兵。”是东晋特有的现象。司马睿能在江南建立东晋,是因得到了南北门阀大族的支持,其中琅琊王氏更是起到决定性作用,故而在东晋建立后权势极盛。王导内掌朝政,王敦外握兵权,王氏子弟皆位居要职,以致有“王与马,共天下”的说法。

王敦日渐专擅跋扈,掌管所辖州郡军政,自收贡赋,因此引起了司马睿的忌惮,不得不重用刘隗、刁协等与之抗衡。

郗氏家族属于东汉以来的儒学旧族,也是晋元帝争取的对象,其代表人物就是郗鉴,《晋书》称其“博览经籍,以儒雅著”。在两晋之际,郗氏仕宦并不显达。综合分析,在门阀士族中属于不是很高的门第。郗鉴未南渡时,与宗族乡党千余家保据邹山,三年众至数万。

公元322年,被石勒侵逼辗转南移,退保合肥,元帝征郗鉴为尚书,入居京都。此时,郗鉴还有一个身份就是流民帅,他不愿放弃自己的部曲,丧失可凭恃的实力。所以频繁地往返于合肥和建康之间,与所帅流民保持联系。

北府军:在淝水之战中以少胜多、一战成名的第一强兵是怎样练成的

东晋南下的流民情况各异,有的是有大族率领,有的是零星南下,有的是滞留江北,有的在江南扎根。王敦之乱前后,朝廷兵力和军粮艰难,无兵可用,是东晋中央朝廷面临的极大困难,解决的办法只有一途,就是尽可能征发流民。

《晋书》:自江陵至于建康三千余里,流人万计,布在江州。

如何处置这么多南下的流民呢?这就催生了“给客制度”,说白了就是给没有户籍的流民上户口,为了之后的战争准备兵员。彼时王敦起兵,东晋朝廷唯一能依靠的,只有征发已有户籍的流民。

流民帅顾名思义就是流民集团的首领,他们门户不高,不具备名士风流旨趣,与东晋政权和当朝士族格格不入。屯驻于江淮之间名义上附晋的流民帅所统率的武装力量长期相随,多少具有私兵的性质。东晋朝廷不得不重视他们,又不敢放心大胆地使用他们。一般来说,东晋是按照流民帅的兵力多寡,委以太守、刺史、将军之号,划分大致地盘,用来拖延北方胡族对东晋朝廷的进攻。

流民帅中最为著名的代表,祖逖出身北州士族,《晋书》载:其“好侠、有豪气,宾客义徒皆暴桀勇士,盗窃攻剽,祖逖则分享脏货”,因此不被世家大族所接受;蔡豹与其相似,其素质不类士族子弟苏峻、刘遐、郭默诸流民帅都出身寒微门第和品格都不得入于士流只有郗鉴是个例外,门第条件初备,气质出众,足以上“台面“,因此他既是流民帅,也可以用士族门阀身份在朝廷中央任尚书之职。

君臣密谋用流民帅平王敦之乱,北府兵初登历史舞台

王敦首次进逼京都,元帝曾召流民帅苏峻勤王,可是苏峻有所顾忌,一直观望形势,没有行动。其时,郗鉴尚未南来,流民帅和东晋朝廷之间,互不信任尚未打通关节。

《晋书》:郗鉴为卫将军,都督琮驾诸军事。请诏征临淮太守苏峻、兖州刺史刘遐迅速入援,还征召徐州刺史王邃、广陵太守陶瞻等人以为衬托。

公元323年,郗鉴与明帝密谋讨伐王敦。公元324年,郗鉴统领各部流民帅军队对抗进攻建康的叛军大将钱凤等人,又派兵奇袭王含,成功讨平王敦之乱。

北府军:在淝水之战中以少胜多、一战成名的第一强兵是怎样练成的

郗鉴以流民帅的身份,为晋明帝谋划灭王敦之策,获得了巨大成功。遂得跻身于朝堂重臣之中,而郗氏也得以在此后逐步上升为第一流的士族门阀。

公元327年,苏峻之乱爆发,郗鉴坚守广陵,之后回屯京口抵御叛军的进攻,为成功讨平苏峻之乱立下大功。此时,郗鉴掌天子宿卫六军其一,精锐士卒2万余人,驻地就在广陵和京口,建立起最早的“北府”军。

要说“北府军”,不得不说这支军队经常驻守的地方: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

《资治通鉴》:晋人谓京口为北府。

追根溯源,“北府”名自东晋初即开始出现。徐、兖二州都督府被时人称为北府,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京口常作为北府镇所。因此,广陵或京口,均可称“北府”,广陵或京口镇府所辖之兵,亦称北府兵。

京口可以吸引流民,而流民在得到初步训练后,可以组成军队。京口地处“三吴”物产丰富,开发之后,足可以供给京口之军。郗鉴利用这支流民军队和三吴的粮谷经营京口,使京口成为具有特殊地位的重镇,而北府兵就是支撑这一切的根基,时刻影响着东晋的朝局。

从战略上说,此时的北府兵主要作用是维持几家当权士族力量的平衡,消除潜在的军事叛乱,稳定东晋的政局。有时这支军队也用于外战,但都属“小打小闹”并不出彩。直到桓温逼走郗愔后,郗氏家族对其的控制和影响才算结束。几十年后,迎来了它的“高光时刻”——淝水之战,因为这场辉煌的胜利,才被后人永远的铭记。

北府军:在淝水之战中以少胜多、一战成名的第一强兵是怎样练成的

淝水之战奠定最强军地位,北府军为何如此凶悍

公元383年8月,前秦皇帝苻坚率步兵60万、骑兵27万,号称百万大军南下,想要一举灭晋,实现统一中国的野心。 东晋上下一心,以谢安总督军务,谢玄为先锋,率领精挑细选战斗力超强的“北府兵”数万人,沿淮河向上迎击秦军主力。

11月,刘牢之率五千士卒奇袭洛涧,歼灭秦军一万五千余人,杀主将梁成,晋军乘胜追至淝水右岸,两军隔水对峙。主帅谢玄遣使前秦约定决战,“使晋兵得度,以决胜负”

苻坚企图趁晋军半渡而击,“以铁骑蹙而杀之”。遂同意秦军后移,被俘的晋将朱序趁机在阵后大呼“秦兵败矣”,不明真相的秦军顿时大乱。晋军趁机渡河发起突击,苻融驰骑掠阵,不慎马倒被晋兵所杀。苻坚也被流矢击中,战场上顿失主帅,秦军全线崩溃。

《晋书》:自相蹈藉投水死者不可胜计,淝水为之不流。

秦军纷纷溃逃,“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等成语,都源出此战。

北府军:在淝水之战中以少胜多、一战成名的第一强兵是怎样练成的

由于得到东晋中央的大力支持,这支全新北府军的编制和装备比郗鉴时代更加规范和精良。晋军的编制,以军为基本单位,其规模大小视军种而定,一般来说,中央军一军兵力较多,地方和郡国兵一军兵力较少。

《太平御览职官部》记载:积弩、积射二将军营各二千五百人。

中央军一军兵力有2500人,军之下有幢、队、什、伍等编制,一军有若干幢,一幢大致有10队,一队有10什,一什2伍,一伍5人,各个级别的长官分别是幢主、队主、什长、伍长。

北府兵虽组建匆忙,但因流民军曾长期与北方异族作战,战力强劲,稍加训练,就能达到“百战百胜,敌人畏之”的地步。后世之人总结北府兵的战斗力为何如此之强,大致有以下几个原因:

1、北府军的战斗力之所以强悍,跟他们的身份有很大关系。

前文也说了北府兵的主体是北方流民,流民本身就是没有后路的,他们的家乡被胡人占领,或多或少都和胡人有着深仇大恨。因此在士气这一方面,天然就具有优势。而且由于流离失所,为了在乱世之中生存下去,他们不得不选择抱成一团,杀出一条血路。这种由生存的压力而带来的战斗自觉性,是其它军队无法相比的。

2、北府兵是私兵性质,大多是乡党亲族,战时敢下死力。

北府兵在组建时,大多是乡党、同族组成一军,战时谢玄并没有拆散他们,士兵之间不是父子兄弟,就是乡党邻里,这样的军队团结和凝聚力是很强的。

北府军:在淝水之战中以少胜多、一战成名的第一强兵是怎样练成的

3、北府兵的统帅、将官都是同时代最优秀的。

先是统帅谢玄经国才略,善于治军。帐下将官刘牢之与何谦、诸葛侃、高衡、刘轨、田洛及孙无终等人都是勇敢威武之辈。所谓“强将手下无弱兵”说的就是此时的北府军。

陷入内斗虽逐渐摆脱了士族控制,但逃脱不了没落的命运

淝水之战大胜后,谢玄率领北府军一路凯歌高奏,陆续攻取彭城、兖州、青州,前锋刘牢之一度攻至邺城。

正在此时,东晋内部发生重大变故:谢安为避宗室司马道子,出镇广陵,让出中枢朝权,不久病死。两年之后,司马道子征谢玄为会稽内史,以朱序为青﹑兖二州刺史,代谢玄镇广陵,实际上剥夺了谢玄对“北府兵”的控制权。这也意味着皇权逐渐崛起,门阀势力开始衰退。

公元390年,孝武帝以皇后兄王恭掌北府兵。孝武帝去世后,司马道子与王国宝擅政,王恭深感不满。公元398年,王恭兵败被杀。北府兵摆脱士族控制而成为一支独立的力量,就在此时。

王恭败死后,驻地京口的都督军府与州刺史分离,王恭所遗以京口为治的兖、青二州复改为徐州,谢琰为刺史;王恭所遗都督兖、青、冀、幽、并、徐、杨州之晋陵诸军事职则由刘牢之继任,亦在京口。刺史不带都督,成为所谓“单车刺史”;而都督拥兵,北府之名专归都督所有。

刘牢之由王恭军府司马升任都督数州诸军事,这是北府兵由士族工具转变为独立力量的开始,也是东晋门阀政治演变的一大关键。

原来,刘牢之在王恭军府时,王恭只有仰仗这支武力的支撑才能存在,然而他出于门阀士族的偏执,对刘牢之以行阵武将相待,礼之甚薄。刘牢之也自负才能,深怀耻恨。可是,另一面,王恭为了得到刘牢之死力,又不得不屈尊与之拜为兄弟,甚至还在自己生死攸关的时刻,向刘牢之许下“事克即以卿为北府”的诺言。

同时,司马元显派遣时为庐江太守高素向刘牢之策反,其诺言也是:“事成,当即其(王恭)位号”。交战双方都对刘牢之以北府相许,后来果然成真,说明时势如此,非刘牢之不能统帅北府兵,非刘牢之不能发挥北府兵的作用。

北府军:在淝水之战中以少胜多、一战成名的第一强兵是怎样练成的

门阀士族垄断北府职任,并按照自己的愿望来使用北府兵,已不再可能。不过这还只能说北府兵已成为一支独立的军事力量,至于说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那还需要等待一个过程。

《刘牢之传》:牢之本自小将,一朝据恭位,众情不悦,乃树用腹心徐谦之等以自强。

历史的演变总是迂回曲折的,新上位的刘牢之并不能自如地运用其北府统帅的权利。其时内有司马道子父子宗室名分之重;外有门阀士族桓玄的社会影响,一朝居位的刘牢之既不能也不敢突破这些障碍。刘牢之惶然不辨方向,举措失常,一变再变,直到投靠桓玄成为会稽太守时,才明白筹算不在自己手中,形势对自己极其不利。

《刘牢之传》:始尔,便夺我兵,祸将至矣。

但是时机已失,无可挽回,广陵一江之隔,遂不可达,终于穷途自缢。刘牢之败了,他败于政治而不是败于军事。北府军也随着刘牢之等将领的惨死,而分崩离析。后来刘裕兴北府之师以克桓玄,并没有现成的北府兵可用,只有利用京口的条件另起炉灶。

值得注意的是,刘裕虽然起兵于北府,但是从义诸人除刘裕本人曾为刘牢之参军外,其他人与昔日的北府没有多大关系。在南的北府旧将,已经被桓玄诛戮殆尽。史家在刘宋的建立上认为是北府兵的胜利,未曾注意与刘裕共义之人并不是那些当年有疆场功勋的北府将领。所以刘裕在逐桓玄、灭卢循、兴复东晋以后,为了造宋,还必须用在对北敌的疆场功勋取信于朝野,才可以逐步完成晋宋禅代的准备。

刘裕迟迟不敢称帝的主要原因就在这里。如果是刘牢之在,他又能准确估量形势,谨慎行动,代晋的过程就不会如此的曲折。

北府影响于东晋的政局,大而且久。百年来特殊的历史条件,使京口蕴藏着可观的军事力量。但是如果没有刘牢之等北府将失败的教训,刘裕的成功得来可能并不容易。

在门阀士族人物看来,流民可用,流民帅不可用;而门阀士族人物既不愿也无能力代替流民帅,组织和率领流民,以为己用。门阀士族必须使用流民以为兵力,又必须假手于自己认为可靠的人,这是不容易办到的事。

之前,郗鉴用流民帅以平王敦之乱,获得成功,但终于酿成苏峻之乱;之后,谢玄组织流民帅为北府兵,获得了更大的成功,但最后酿成了北府将刘裕取代晋室的结局。东晋政局,从一定的层次看来,就是以当权的士族与有兵的流民帅既联合又斗争的局面。联合的基础是抗胡,斗争的目的则是夺取江左的统治权力。

回顾历史,从326年郗鉴镇北府起,到369年桓温逼郗愔离开北府为止,期间四十余年,居北府之任者尽管有十人之多,王、庾诸士族执政者俱在其中,但北府始终在郗氏影响之下。369年桓温虽然取得了北府的控制权,其后桓冲也一度出镇徐州,但桓氏家族势力始终未在北府扎根。377年谢玄组建北府兵,至400年谢琰死为止,北府由谢氏通过刘牢之掌握,共二十多年。此后,谢氏势力虽离开北府,但原北府旧将刘裕继续凭借北府的影响力,又经二十年,卒移晋鼎。

匆匆百年,北府兵给世人留下的,是一段段不朽的传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