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的初秋,举国上下的关注点都集中在了中南海,因为怀仁堂即将举行一次盛大而庄严的授衔仪式。这次仪式之所以备受瞩目,是因为这是自从1927年以来第一次对人民解放军授予军衔,也是解放军军衔制度的标志和开端。 被划掉的名字:王建安毛主席接过开国上将的候选人名单以后,仔细地阅读着,回忆着,揣度着。往昔的一幕幕革命和战争画面随着记忆缓缓浮现。只见那份开国上将名单上多了一道墨色的划痕,一个叫做王建安的人名被毛主席亲自划去。毛主席对一旁的工作人员表示,王建安骄傲自满,更适宜被授予中将军衔。 在军衔等级中,中将显然要比上将等级低。但是根据王建安的资历和战功来说,成绩优秀,评为上将是无可厚非的。那么毛主席当年为何要亲自把王建安从上将名单里划出?王建安到底做了什么事能让毛主席做出此决策? 正如毛主席所说的那样,王建安之所以能够被移除上将名单,并非因为资历或者战功问题,而是因为他那骄傲自满的性格。那么王建安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要想全面地了解王建安前辈,就要从他的出身说起。 出身贫苦而志向远大和众多革命前辈一样,王建安并非出自于书香门第或富贵人家,他只不过是一个贫苦农民家的孩子。在他年纪尚小的时候,他无法左右自己的命运,只能听从大人的话到地主家种田、干农活,以换取一碗饱腹的粮食。 然而王建安并不安于现状,他似乎从小就懂得上进和学习,对新鲜事物很感兴趣,他趁着种田的空闲时间学习识字读书。 无论是唐诗宋词还是三字经,他都十分熟悉其中的内容。随着王建安一天天长大,他有了主宰自己命运的能力,他放下锄头孤身一人背井离乡,成为了一名革命队伍里的战士。随着革命队伍的常年征战和起义,王建安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一员。 从抗日战争,再到解放战争以及朝鲜战争,王建安都认真对待每一次行动,始终为救国救民而奋斗抗争。但也正是他的认真和耿直,给人留下了暴脾气和倔强的印象。当年,张国焘在红军队伍里掀起了一场波澜,许世友等人皆因种种原因受到误解和批判。于是许世友决定要带上一拨人去往川蜀之地打游击战。 让人意想不到的耿直和倔强然而王建安得知此事后觉得不妥,他果断地将此情况向上级作了汇报。受到批评与责罚的许世友对此感到气愤,在他看来王建安的行为属于告密。但是许世友和王建安二人相互道出心中所想以后还是重归于好,并在山东战场上齐心协力,共同消灭了敌人。 虽然王建安与许世友最终还是一对难以分开的好兄弟好战友,但透过这次的事件足以看出王建安的急性子,一旦有自己的想法就要立即去做,哪怕得罪人也不怕。除了这次的“告密”事件,王建安还做过让周围人大吃一惊的事情。 当时陈毅是王建安的上级领导,二人因政治军事上的事情产生了完全不同的意见和分歧。一个向左,一个向右,陈毅和王建安谁也不能说服对方,在激烈的辩论中王建安怒发冲冠,手臂不受控制的高高举起并狠狠的拍在了眼前的木桌子上。王建安的做法让众人瞠目结舌,因为他所反对的是他的领导陈毅,大伙还没见过有人敢如此态度对待上级领导。 一传十,十传百,王建安以恶劣和狂妄的态度对待领导一事很快在军中传开,就连毛主席也听说了此事。也正是因为这件事,让毛主席认为王建安虽然战功赫赫,但态度过于骄傲,连领导都不放在眼里。军衔等级的评定是多个维度的考核,无论是军事能力还是人品都得名副其实。所以当时在毛主席的眼里,王建安的暴脾气无法被评为上将。 虽然王建安没有在1955年的授衔仪式上获得上将军衔,但是他在次年荣获上将军衔称号。因为王建安的朋友们得知了他在1955年没有被评为上将一事之后,联合起来向毛主席主动澄清误会。事实上,王建安的脾气急躁和耿直他自己也承认,但他从来对事不对人。就连曾经结下过误会疙瘩的许世友也表示,王建安会上骂娘拍桌,但会议结束后从来不拆台。 心直口快或许是一把双刃剑也就是说,王建安虽然是个口直心快之人,但向来有事说事公平公正,毫不顾忌对方的身份地位。王建安的战友们认为他与上将军衔擦肩而过实在有些遗憾,遂有理有据地向毛主席解释了当年的误会,并且王建安对他曾经的过错也在认真悔改,如今的王建安已经逐渐改掉鲁莽和急躁的坏习惯了。 在众人的澄清和劝说之下,罗荣桓将军建议暂缓王建安的授衔,因此王建安的上将军衔在1956年被正式授予颁发。这位倔强的王建安将军虽然曾经做过冲动鲁莽的行为,但是他实际上是一位值得敬仰的英雄。王建安在新中国成立以后,一直潜心于基层工作,从来不搞形式主义也不搞铺张浪费的形式主义。无论工作还是生活,他都把朴素和节俭作为首要原则。 人民群众吃什么他就跟着吃什么,从不搞特殊,他的真实和亲切打动了当地的百姓,他是百姓心中的父母官。或许从某些角度来说,一个人的缺点也可以成为优点,而优点有时候也会转为缺点。 就比如王建安的倔强和耿直,确实在工作过程中得罪过不少人,也惹下过不少令人惊讶的事。但反过来想想,基层工作还真是需要王建安这种实话实说从不装腔作势的领导,因为百姓们更喜欢真实的领导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