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来姨妈了吗?” “还没呢,应该快了” “我这次来的量好像有点多” “是么?我平常4天就来完了,不觉得很多啊” …… 想起以前读书的时候,宿舍里的妹子总喜欢讨论一下“大姨妈”,毕竟月经与健康可是息息相关的,大家都想知道自己“正不正常”。 但是讨论之后很多人都发现,每个人的姨妈量、周期、状态等都存在一定区别,到底正常的月经是什么样子?似乎成了一个“谜”。 别急,给大家列出了“正常月经”的7大标准,对这方面好奇的姑娘们,不妨对照一下自身哦~ 1.行经年龄 女性通常在13岁左右开始来月经,初潮后1~2年月经可能会有点不准,后续逐渐规律,除去怀孕及哺乳期以外,每月1次,到49岁左右则自行闭止。 2.行经时间 正常情况下,经血来潮的持续时间应为3~7天,大多数人为4~5天。如果平时月经一直都是正常的,也没有其他明显的特殊诱因,突然出现经期缩短至1~2天或延长,应考虑是否有月经不调等问题。 3.月经周期 两次月经第一天的相隔时间即为月经的周期,一般为28天,偶尔提前或延后时间不超过7天仍可视为正常,所以正常的月经周期不少于21天,也不超过35天。 4.经质 正常情况下月经的状态不稀也不稠,不易凝固,无明显血块,无特殊气味。如果月经血又黏又稠,或清稀如水,或夹有较多血块,应注意是否有子宫肌瘤、贫血等病症。 5.经量 通常一次月经的总经量为50mL左右。考虑到个人体质、年龄、气候、地区和生活条件的不同,经量有时略增略减,也可属正常范围。但如果每次月经量少于30mL或超过100mL,就要找医生检查一下了。 6.经色 正常月经一般为稍暗的红色经血,刚来的时候颜色较浅,往后逐渐加深,最后又转为淡红色而干净。如果一直是鲜红色、紫红色或淡黄、咖啡色,就属于不正常。 7.伴随症状 月经期间,由于盆腔淤血及子宫流血量增多,可能有下腹及腰背下坠的感觉,待月经排出后,这种症状会减轻。但如果症状较明显,如痛经、经前水肿、行经期间情绪波动极大、胸闷、胀痛等,均属病态,应及时就医。 如何判断出血量呢? 女性朋友可以留意自己的卫生巾的使用情况,如果2个小时就湿透一片以上的卫生巾,或者出血严重到影响了正常生活(比如让你半夜惊醒或者不敢出门等等),就应该寻求医生帮助了。 对于月经量少的情况,首先要判断是逐渐减少还是骤然减少。一般女性上了年纪,尤其是40岁以上,月经量是会逐渐减少的,但如果是骤然减少,就应该找医生检查一下了。 此外,人流后如果出现月经量减少,可能与子宫内膜损伤有关(尤其是多次人流)。如果您有生育的要求,可以做宫腔镜检查了解宫腔是不是有粘连等。 月经有血块是怎么回事? 经血中有血块,往往说明女性的经量大,纤溶酶来不及将经血中的纤维蛋白原溶解,使经血较难液化。少量的血块且没有任何不适的症状,是属于正常的,但如果血块过多,且伴有一些不适,比如说痛经、下腹的坠胀感,甚至腰酸腹痛等,那么就需要及时就医调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