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止1200万!印媒难以置信:中国将向全世界提供实时卫星图像视频

 朝_五_晚_九 2022-03-21

了不起的中国卫星

众所周知,中国的卫星研制和发射历程并不算特别长,全世界第一个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是前苏联,然后是美国、法国和如今小日子过得还不错的日本。

也就是说,中国是第五个成功研制和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但与前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时间相比,还是晚了十多年时间,但随着东方红一号卫星在酒泉卫星发黑色中心成功升空,中国卫星事业发展就可以用“大刀阔斧”来形容了。

这里就不夸夸其谈了,下面说两个真实的例子:

1970年,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升空,比设计寿命20天还多运行了8天;1975年,中国攻克卫星回收、姿态控制和再入防热等技术难关,成为当时世界上掌握返回式卫星技术的第三个国家,并且我们耗费的成本更低,远比美国付出12颗卫星、前苏联付出13颗卫星的代价要小得多。

在1994年,中国又成功进行了卫星变废为宝实验,什么意思呢?在此之前,各国卫星的仪器舱最后都会城轨遗留在轨道上的太空垃圾,等到坠入大气层以后才被焚毁。但中国的卫星留轨实验就厉害了,它可以让仪器舱在被分离以后再次恢复到运行姿态,然后就变成了一个新的技术试验卫星!

中国将向世界提供“令人难以置信的服务”-可实时访问的卫星图像和视频!

是的,印媒《欧亚时报》发布了一篇文章,大概意思就是中国将向全世界提供一项令人难以置信的服务,所有人都可以100%实时访问卫星图像和视频,而且这个很快就要实现了,不是漫长的多少年以后,预计这颗强大的四球观测卫星,将在2022年7月的时候进行发射,名字就叫“珞珈三号01”(珞珈三号01卫星)。

一旦珞珈三号科学试验卫星01星成功发射,其望远镜的强大功能,便能直接将500公里以外的汽车牌照都识别出来,拍摄分辨可达到0.7米的照片和视频。

大家要想获取到实时照片和视频也很简单,不管你当时身在何方,只需要一部智能手机即可,并且不管距离多遥远,时间延迟都不会超过10分钟,要知道这样的服务在目前可没有向全世界开放的先例,这大概就是为何印媒会用“难以置信”这个词语来描绘吧!

珞珈三号01卫星并不是某个单位独立研发的智能遥感实验卫星,参研单位包括武汉大学、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和北京理工大学等,具有在轨只能处理功能,星地、星间传输通信功能,以及多模式成像功能。由此可见,这个智能遥感卫星项目的意义重大,仅仅是实验和验证费用就达到1200万元,这还不包含研制经费。

并且,在珞珈三号01星之后,由武汉大学自主研制和制造的卫星珞珈三号02星,也计划于2022年进行发射,这颗光学遥感卫星虽然只有0.5米,但却可以获取到特别高精度的测绘和遥感数据,龚健雅院士表示这颗卫星的主要技术指标算是国内的最高水平了,仅仅武汉市科技局目前投入的资金支持就由2000万了。

从中国天眼、中国空间站到实时访问卫星图像视频,中国如何诠释了什么叫“科学无国界”?

建在中国贵州的中国天眼,其反射面大概由30个足球场那么大,早在2011年动工建设,但等到2020年才通过国家验收正式开放运行,不过,这个望远镜的灵敏度极高,超过全球第二大望远镜的2.5倍,在观测运行期间,中国天眼就发现了毫秒脉冲星,截至目前,发现的脉冲星总数量已经超过370颗。

在2021年3月31日零点,中国天眼正式向全世界开发,各个国家的天文学家都能提出自己的观测申请,会有1500个机时得到批准。可能很多人还不了解,中国天眼能望穿百亿光年,已经在快速射电暴等研究领域获得一系列重大突破,向全世界开放的目的就是为了通过合作得到更多重大研究成果。

而再过几个月时间就能全面建成中国空间站,其实也是一样的道理,已经有17个国家的科学研究项目通过申请,其中就包括日本、荷兰、俄罗斯和印度等国。中国一致认为外太空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技术垄断虽然能短暂阻碍他国的航天事业发展,但同时也让人类对外太空的探索变得缓慢。

中国空间站向全世界开放,是一个大国责任和担当的体现,要知道中国空间站的建设已经准备了很多年,制定这个目标的时候还是1992年。而且,在建设的过程中,还两度进行紧急避碰,两次碰撞风险皆因美国星链卫星而起,等中国空间站建设完成,就可以长期主流3为宇航员,而它的设计寿命也长达十年之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