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医解药】儿科中成药用药指导—口炎

 阿圣_ 2022-03-22

图片

一、中医对应病名(或范畴)

口疮、燕口疮、口糜。

二、临床分型、主要临床表现、常用中成药及用药指导



风热乘脾证

主要临床表现

口腔溃疡较多,或满口糜烂,周围红赤,疼痛拒食,烦躁多啼,口臭涎多,小便少、色黄,大便干结,或发热面赤。

常用中成药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蓝芩口服液,小儿热速清口服液,黄栀花口服液,疏风解毒胶囊,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小儿咽扁颗粒,西瓜霜含片,冰硼散,双料喉风散等。

用药指导

口炎多由感冒引起。发热者宜选用小儿热速清口服液、黄栀花口服液;大便不通者宜选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黄栀花口服液;咽喉红肿、疼痛者宜选用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蓝芩口服液、小儿咽扁颗粒;西瓜霜含片、冰硼散、双料喉风散为外用药,西瓜霜含片含服,冰硼散涂覆患处,双料喉风散喷于患处,咽喉肿痛者,需注意喷药时不要吸气,防止把药粉呛入气管。



心脾积热证

主要临床表现

舌上糜烂或溃疡,色红疼痛,饮食困难,心烦不安,口干欲饮,小便少、色黄。

常用中成药

健儿清解液,小儿化毒散,小儿导赤丸,五福化毒丸,牛黄解毒丸等。

用药指导

该证多因喂养不当,恣食肥甘厚腻、煎炒之品引发。舌尖部溃疡较多者,宜选用小儿导赤丸;口周部、唇部溃疡较多者,宜选用健儿清热液;疮疡溃烂、疼痛拒食、烦躁不安、大便干结者,宜选用小儿化毒散、五福化毒丸、牛黄解毒丸。



虚火上浮证

主要临床表现

口舌溃疡或糜烂,稀散色淡,不甚疼痛,口流清涎,神疲颧红,口干不想喝水。

常用中成药

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锡类散等。

用药指导

该证多见于体虚儿童,可因久患热病或久泻不止,体液亏耗引口干咽燥、神疲颧红者宜选用六味地黄丸;口干口苦、烦躁失眠、小便短赤者宜选用知柏地黄丸。外用药锡类散,溃疡糜烂者,可涂覆患处。

图片

来源书籍《儿科中医医疗技术及中成药用药指导》。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