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省域人口空间结构特征及其对经济绩效的影响:基于实体城市的空间识别 作者姓名:孙斌栋1,2,3, 张之帆1,2,3, 李琬1,2,3,4 作者机构: 1.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上海,200062; 2.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行政区划研究中心,上海,200241; 3. 崇明生态研究院,上海,202162; 4. 郑州大学商学院,郑州,450001 发表刊物:《地理科学》 引用格式:孙斌栋,张之帆,李琬.中国省域人口空间结构特征及其对经济绩效的影响——基于实体城市的空间识别.地理科学,2021, 41(11):1884-1896. 摘要:基于LandScan全球人口和ESA全球土地利用数据,构建2000~2015年中国省域人口空间结构数据库,刻画省域人口空间结构的时空格局,进而运用面板固定效应法、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和差分GMM法探索空间结构对省域经济绩效的影响及这种影响对不同规模省域的差异,最后从省会城市集聚(不)经济的角度分析其内在机制。结果发现:1)2000~2015年,省域人口空间结构存在单中心化的演变趋势,且中西部地区省域人口空间结构相对偏单中心化;2)对所有省份尤其是人口规模相对较小的省份,人口空间结构单中心化倾向于提高省域经济效率,而对人口规模相对大的省份,人口空间结构多中心化很可能有利于省域经济效率的提高;3)省会城市自身已经初显集聚不经济的迹象。 一、引言 在国家层面不断强调增强中心城市的综合承载力和资源优化配置能力,省级层面实行“强省会”战略部署的背景下,中国的空间发展政策正发生变化,从以沿海对外开放、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和东北振兴为代表的“梯度推进”模式,转换到设立国家中心城市与国家级新区和推动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中心辐射”模式。然而这种高人口首位度的模式是否真的有效?偏单中心的人口空间布局是否能拉动整个省域的经济发展?一系列问题亟待回答。同时,尽管已有理论和实证研究为人口空间结构和经济绩效关系的分析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洞见,但仍存在诸多不足,人口空间结构对经济绩效的作用尚不确定,人口空间结构的测度尚存误差,人口空间结构与经济发展的反向因果问题尚未得到良好处理。 与以往研究相比,本文的贡献主要在探索了以往较少涉及的省域人口空间结构对经济绩效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尝试解决了由于常住人口数据不可得导致的人口空间结构测度误差问题,借以处理经济发展会反向影响人口空间结构的因果识别问题。为深入理解人口空间结构的动力机制——集聚经济和集聚不经济的博弈提供了实证证据,有助于从人口空间结构的角度回应现阶段备受推崇的“强省会”发展战略是否有效,检验新时期“中心辐射”空间发展模式的有效性,为中国新型城镇化战略实施提供参考。 二、研究方法 以2000~2015年中国26个省、自治区为样本,本文基于省域面板数据分析了人口空间结构对省域经济绩效的影响及这种影响对不同规模省域的差异,探究了其内在机制。 首先,受制于现有公开数据的统计口径,已有研究中通常采用统计年鉴上的户籍人口测度空间结构,很难基于常住人口的城市实体,这就导致人口空间结构测度存在误差。为克服这一问题,本研究借助LandScan全球人口数据和欧洲空间局土地利用数据识别实体城市并提取其常住人口,构建2000~2015年中国省域人口空间结构数据库并分析了全国省域人口空间结构的时空格局。 其次,本研究的人口空间结构是基于城镇常住人口测度的Primacy、HHI和Pareto指数,核心被解释变量为各省实际GDP总量除以识别的城市人口规模,采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检验人口空间结构对省域经济绩效的影响。为处理人口空间结构和经济发展互为因果的问题,进一步利用地表坡度构造了工具变量,使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TSLS)和差分GMM法进行分析。 最后,本文也考察了人口空间结构对经济绩效的影响在不同人口规模省之间的差异,并从省会的集聚(不)经济的角度分析了其内在机制。 三、结论与启示 (1)2000~2015年间,中国省会城市的人口规模均得到了显著增加,中国省域人口空间结构的时间演变较为缓慢,存在单中心化的演变趋势;比较而言,中西部地区省域人口空间结构相对单中心化,而东部沿海地区的人口空间结构则相对多中心化。 图1 2000~2015年省会城市人口变化 图2 2015年人口空间结构指数的地理分布 (2)对所有省份尤其是人口规模相对较小的省份,人口空间结构趋向单中心有助于提高省域经济效率;而对于人口规模相对大的省份来说,人口空间结构单中心对于省域经济效率提高的效应并不显著,甚至有些指标显示多中心更有助于人口大省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省会城市自身已经初显人口规模(甚至包括土地规模)的集聚不经济迹象。 (3)本文的启示:首先,以“强省会”战略为代表的“中心辐射”空间发展模式值得期待,尤其是在人口规模相对较小的省份,但人口多的大省要慎重。其次,警惕伴随“强省会”而来的集聚不经济。目前集聚不经济的预兆在省域层面上已经开始显现,且省会城市已普遍进入集聚不经济阶段,亟需通过加大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或加强城市智能管理等治理“大城市病”。同时,鉴于偏单中心的人口空间结构有助于提高省域经济效率,引导人口向省会以外的其他大城市集聚以培育省域副中心城市是值得重视的新思路。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单中心人口空间结构倡导的是人口的相对集聚,绝非单单引导人口流向首位城市。最后,要关注“强省会”战略背景下的中小城市发展,人口空间结构趋向单中心有利于省域经济绩效提高并不意味着对中小城市放任不管。可能的思路是,对于发展基础比较好的中小城市,要注重打通与省会城市联系的通道,建立有效的产业分工协作,切实发挥省会的辐射带动作用;而对于可能出现收缩的中小城市,需理性看待并转变城市惯性的增量发展思路,引导“精明收缩”。
|
|
来自: 蓝林观海 > 《海洋命运共同体试验区》